- 2017中國家族企業健康發展報告
- 陳凌
- 2726字
- 2019-12-06 10:00:39
第三節 理論基礎
本研究的家族企業健康概念是對家族企業與企業健康這兩個概念的融合創造。企業健康是指企業在體現競爭力的制度、文化、績效等方方面面的技能水平。在外部環境的框定下,企業家個人、企業主家族以及企業的互相影響不斷交互,共同構成影響家族企業健康的生態系統(如圖1-2所示)。本研究采用家族影響力概念,認為家族企業是家族在股權、決策權和/或核心領導崗位等方面占據主導地位的民營企業。在家族企業中,家族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圖1-2 家族企業健康理念
維持家族企業健康生態系統的良好運轉,需要家族、企業、所有權、環境、利益相關者五方面的良好互動與平衡。家族企業健康的“三環”——企業家、家族、企業,環環相扣,卻又各自獨立。在家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處理好這三環的關系,還需要依托于所處的外部環境,探尋適合家族企業自身的永續發展之路。由于家族企業根植于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家族所有者的價值觀對企業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如何進行家族治理,維持家族內部的和諧,傳遞家族持有的價值觀,是家族企業這棵樹能否枝葉長青的關鍵所在。
1.企業健康生態系統理論
在家族企業領域開山之作《如何保持家族企業的健康》(1987)中,作者John Ward提出了家族企業的健康這一概念,并且把它看作是家族企業長期發展的關鍵所在。他認為,保持家族企業的健康需要在諸多方面未雨綢繆,維持企業的長期成長和獲利能力。而且家族企業健康的特殊之處在于,除了需要關注企業的成長和獲利之外,還需要維持家族對企業的領導。維持家族領導具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需要能持續吸引家族成員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家族需要在企業的戰略和發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簡而言之,健康的家族企業應該具有長期成長性,具備穩定的獲利能力,且在穩定的家族領導之下,維持穩定的家族影響力和企業技能水平。
生態系統的概念是由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A. G. Tansley,1871—1955)在1935年提出來的,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統一整體。
借鑒生態系統的概念,“企業健康生態系統理論”創建了企業健康生態系統的兩大原則:
(1)只有當企業家、企業、商業環境三者之間保持良好的互動和反饋,并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時,才能形成企業健康發展的生態系統;
(2)企業健康系統的運作來自系統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因素可以作為改進家族企業健康措施的依據。
2.三環模式
三環模式指由企業、所有權和家族構成的三個獨立又相互交叉的家族企業系統。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蓋爾西克等在《家族企業的繁衍》一書中加以系統闡述,并利用三個環把它表現出來的。家族企業里的任何個體都能被放置在由子系統相互交叉構成的7個區域中的某一個位置(見圖1-3)。

圖1-3 家族企業的三環模式
與企業僅有一種聯系的人應該在第1區域(家族成員)或第2區域(所有者)或第3區域(全部雇員);是家族成員但非雇員的所有者處于區域4,即所有權和家族的交叉部分;在企業工作但非家族成員的所有者在第5區域;家族成員在企業工作但非所有者的應在第6區域;既是家族成員又是雇員的所有者處于中心區域7。
三環模式具有嚴密的理論性和高度的實用性。它明確了家族企業中個人或組織的職責以及權力的界限。在家族企業不同的生命周期,三個維度亦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征。在企業的初級階段,借助于家族或類家族(如同學、朋友)的資金、人力資本、關系網絡等資源,創始人親力親為,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此時家族、企業和所有權三個系統高度重合。隨著企業經過了高風險的創業階段進入成長期后,“外腦”、非家族職業經理人、投資者開始參與到家族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所有權和管理權兩個系統互相分離,但創始人還能通過關鍵的股權和/或管理權牢牢掌握控制權。到了企業的成熟階段,應繼續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系。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創始人或者后代接班人致力于掌握企業的前行方向,聚焦長遠規劃,企業的經營由專業化經理人團隊負責;另一方面則要防止整個組織產生權力“失控危機”。家族利益和企業利益的交織是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力的源泉,但家族企業的衰退和危機往往來自家族系統,當企業在面臨變化時,特別是在企業交接班過程中企業會變得異常脆弱,家族矛盾和沖突成為制約企業生存的最大障礙。
3.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一個以企業與社會價值觀為中心的商務道德和組織管理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是其與各種利益相關者結成的一系列契約,是各種利益相關者協商交易的結果。無論是投資者、管理者、員工、顧客、供應商,還是政府部門、社區等都對企業進行了專用性投資并承擔由此所帶來的風險。因此,為了保護企業的持續發展,除了股東以外,企業也應當向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在治理過程中要兼顧內部和外部有關權益主體的利益。這一理論最早是由羅伯特·愛德華·弗里曼(R. Edward Freeman)在1984年出版的《戰略管理:一個以利益相關者為起點的方法》中詳細闡述的。
根據此理論,家族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三個方面:家族、企業和環境(見圖1-4)。家族企業成長的第一核心要義是保持家族的和諧,并依此為基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環境則是家族企業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三環模式中的七種身份亦是家族企業的不同身份的利益相關者,同社區、環境等利益相關者一起,構成影響家族企業行為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圖1-4 家族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4.家族企業樹理論
家族企業樹的概念由Sabine Klein與John Ward于2011年在其共同發表的《將家族保持在家族企業中》一文中提出。他們認為,以樹的結構來描繪一個家族企業,有助于指明家族企業所面臨的生存挑戰。該理論基于一個簡單的法則——家族企業治理體系的復雜性必須同與其匹配的家族企業體系的復雜性一致,皆應該包含四個子體系,即家族、所有權、領導權和處于市場競爭中的企業(見圖1-5)。

圖1-5 家族企業之樹
家族企業基業長青愿景能否實現取決于家族企業能否得到良好的“營養”。對于家族企業這棵樹而言,需要健康的根基為其提供一個基于共享價值觀的遠景。只有這樣,才能使樹干具備穩定性,并且能夠在強度和靈活性上提供給企業領導者必要的支持。也只有在滿足了上述條件之后,家族企業才能夠滿足市場對其的要求,并且能夠主動采取行動以塑造未來的市場。簡而言之,樹葉必須與其所處的環境相符合,否則這棵樹將會過早死亡。該理論強調家族企業之根,即創始家族所留下的無形資產,對于保持家族企業健康的重要性。依據家族企業樹理論,一個健康的家族企業應該根植于全體家族成員共享的價值觀和規則,這些價值觀和規則對于家族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共享的價值觀和規則能夠在家族成員中很好地傳遞下去,家族后代就可以繼承前輩的無形資產,從而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