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西溪的自然地理

【閱讀導語】

自然地理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天然環境,以及長期受到人類直接影響而使原有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人為環境。結合西溪的自然地理特征,本節主要從西溪的地貌、水文、土壤、氣候、植物、動物等六個方面,介紹西溪的自然地理。這一節是本章內容的重點。

一、西溪的地貌與水文

(一) 西溪的地貌

西溪位于江南水鄉的繁華之地,其地形像一塊盆地。南緣西湖北、西群山,西抵余杭天目余脈徑山一帶,北至錢塘、德清交界的安溪群山,東及仁和、錢塘界良渚祥符橋、湖墅一帶。西溪的山,按照山體的走勢,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脈絡:第一,由東面開始的十里黃山,經安樂山、法華山、秦亭山等,到老和山結束;第二,由南面開始的板照山,經午潮山、老焦山等,到屏峰山結束;第三,由西面開始的余杭中泰鄉大滌山一帶,經閑林諸山,到荊山結束。

1.十八里山峰

西溪濕地的南部丘陵呈現月弧形的長陣,這些丘陵間隔排列在西湖風景區和西溪濕地之間。丘陵長陣中并沒有什么高山,但是這些丘陵連綿幾十公里,峰回路轉,也別有一番江南水鄉的柔美韻味。西溪濕地南部的丘陵西起閑林街道,東至古蕩街道,其間有18座山峰,分別是:安樂山、玉屏山、掛牌山、扇子山、石人嶺、龍門山、美人峰、北高峰、法華山、狀元峰、鍋子頂、桃源嶺、瑞云山、靈峰山、美女山、將軍山、秦亭山、老和山,俗稱“十八里山峰”。

西溪濕地中的十八里山峰,比較著名的首推法華山。法華山位于北高峰的正北面,海拔123米,山上植被茂盛,郁郁蔥蔥。山雖小,卻因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彰顯出法華山的人文氣息,成為西溪濕地沿線最著名的佛教名山。除此之外,北高峰位于龍門山的東北面,海拔314米,與西湖南邊的南高峰并稱“雙峰”,構成了“雙峰插云”的西湖十景之一。站在北高峰的峰頂,可以看到峰頂的怪石景象,站在南坡可以俯瞰西湖美景,站在北坡可以縱覽西溪濕地。除了比較有名的法華山和北高峰,石人嶺也是歷史悠久的。石人嶺海拔255.6米,雖然山不高,但在群山中是出名最早的,登上石人嶺就可以看見西湖的美景,“遠望西湖,如在目前”,所以明代的文人也稱石人嶺為觀湖嶺。

2.沿山十八塢

西溪十八里山峰的山間平地,就是西溪著名的“沿山十八塢”,分別是指蔡塢、郭塔塢、桃源塢、馬家塢、蔣家塢、唐家塢、王家塢、傳廟塢、小龍駒塢、大龍駒塢、直落塢、花塢、石人塢、西穆塢、花牌塢、東穆塢、外桐塢、里桐塢。

西溪秦亭山從東向西有十八塢,其中,蔡塢是十八塢之首,位于現在的西溪路以南,是將軍山與美女山中間的山間平地,將軍山在東,美女山為西。蔡塢塢口比較寬,塢谷又深,地形險要,山可以充當屏障,適合作演炮場地。清代時期,蔡塢是杭州八旗駐防營的演炮場。據說,西溪路附近,原來的演炮場俗稱炮臺山,路的北面還有炮臺新橋,這些名稱都是因為清朝的演炮場而得名。1958年,村民在山坡下挖出大量的鉛制、鐵制的炮彈,是古代演炮場遺留下來的。此外,桃源塢也比較有名,位于北高峰的東北,因為山的東面的盡頭像駝背,古時候稱為駝獻嶺。清朝時候,桃源嶺方圓十里種滿了桃花,到了陽春三月,滿山桃花爭相開放,此時,游人紛至沓來賞花游玩。

3.沿溪諸山塢

西溪的沿溪諸山塢,指的是青芝塢、楊公塢、大毛塢、皇梅塢、小竹塢、豬頭塢、杉樹塢、長子塢、孫家塢、森羅塢、耕南塢、荊山塢、黃泥塢、天井塢、華塢、楊家塢、銅山塢、仙洞塢、攬船塢、洞霄上塢、洞霄下塢。

桃源塢

西溪地區的沿溪諸山塢中,青芝塢比較有名。青芝塢在仙姑山的北面,清代黃百谷在詩歌《西溪懷谷》提過:“云峰丹灶任高眠,滿塢青芝別有天。卻怪商山真隱士,無端垂白去林泉。”元代以前,青芝塢的內外有許多的寺院、道觀、庵堂,如顯忠寺、慈圣院等,大多在南宋時期建造。

青芝塢

(二) 西溪的水文

1.源頭

杭州城西的主干河,有沿山河、留下河、西溪河等。這3條河以前被統稱為“西溪”。現在我們一般把留下到古蕩的一段稱為沿山河或西溪,把古蕩到松木場八字橋的一段稱為沿山河,八字橋到余杭塘河的一段叫作西溪河。對照明清時期的舊地圖,可以發現流經西溪的河流有3條:第一,自西向東流向的西溪河,水源來自西湖北部群山的棲霞嶺、玉泉山、桃源嶺、靈隱山、天竺山等;第二,自西向東流向的余杭塘河,其一部分水源來自西湖群山余脈的金竺山、屏峰山、小和山、分金嶺;第三,承天目、徑山雙流的苕溪。

西溪有兩個源頭:一個是上埠河,上埠河從云棲、樺樹、里項、石馬等地,與午潮山溪水匯合,經小和山流到西湖區的留下地區;另一個是東苕溪,東苕溪的水量遠遠超過上埠河。因此,西溪是屬于東苕溪水系的,東苕溪又屬于錢塘江水系。

西溪濕地實際上是以南漳湖為中心,五常港、余杭塘河、紫金港、沿山河是西溪濕地的四邊,東西向的嚴家港與南北向的蔣村港十字交叉,而深潭口、千斤漾是水路汊口,其間有60畝水域的朝天暮漾。西溪的水造就了“蕩、漾、堤、塘、島”的豐富景觀,構建出“水在村中,村在水中”變幻多端的水鄉風情。西溪濕地外圍集雨面積大,水資源豐富。

2.水系

西溪地處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為山地丘陵區,屬于天目山余脈;西部是堆積平原,地勢較低,河塘密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網平原。西溪的地表水總量約500立方米,地下淺層水也十分充足,水資源豐富。在西溪濕地內有河道100多公里,并且有眾多的湖、蕩、渚、漾,有水塘11000多個,水面面積占52%以上,僅蔣村鄉部分水域面積就達5平方公里,溪流水面狹窄而多深曲。西溪的水屬于平原水網之一,根據形態、功能等分類,大致可以歸納為溪港、湖池、泉井三個部分,下面一一介紹。

(1)溪港

西溪濕地的溪港主要有西溪河、余杭塘河、雞籠河、上埠溪、長流澗、五常港、蔣村港等,最有名的當數西溪河。西溪河,又稱松木場河、沿山河,在1994年出版的《杭州市政志》中記載:“西溪,源于富陽板照山麓,東北至留下鎮,向北折而東行,過老東岳、古蕩至八字橋,折北入余杭塘河。全長35公里。”目前可以發現的最早從旅游角度贊揚西溪河的詩歌是北宋詩人楊蟠的《西溪》:“為愛西溪好,長憂溪水窮。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余杭塘河上接苕溪水系,至江漲橋流入江南運河,長約20公里,水面寬約40米,水深3米多,是杭州重要的航運水道,西溪的水也是先匯入余杭塘河,再匯入大運河。

西溪水系

(2)湖池

池塘眾多,是西溪的一大特色。西溪的塘,少部分自然形成,大部分是人工圍成的。古時候,西溪耕地較少,幾乎到了“無田可耕”的地步。糧食的缺乏,給當地百姓生活帶來了困擾,于是他們就利用地形,在池塘中養魚,并在池塘周邊種上竹子、桑樹和柿樹,“以茶筍易米,養魚育蠶”。西溪的水塘如果以數量而論,遠遠超過河、港,所以有“百條河千口塘”。西溪的魚塘,多半堤壩不寬,上面栽滿了樹。其中,柳樹很多,因為其根系發達,又適合在水邊生長,且有利于固堤。塘邊的樹木,不論遠觀還是近看,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別有野趣和韻味。水塘就外形而言,有方的、長的、圓的、半圓的、月牙形、元寶形、三角形等,猶如一幅色彩艷麗、豐富多樣的美麗畫卷。

(3)泉井

西溪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泉井眾多。泉井的水質很好,清澈甘甜。根據《西溪百詠》、《西溪志》的記載,在明清之前西溪有泉井20余處,古時眾多,今日漸少。西溪周邊地區地勢較高,南片丘陵地帶分布著一些有知名度的山泉和古井。梅花泉以水質甘美而著稱,明代萬歷年間的《錢塘縣志》中這樣記載:“泉從地涌起,作梅花瓣,深不能咫,灌十許頃田。”到了宋代,西溪酒庫還用梅花泉的泉水釀造“梅花泉酒”,名噪一時。而大方井的有名,則是因為大書法家米芾和杭州清官洪鐘分別提了字,因此名聞遐邇。

二、西溪的氣候與土壤

(一) 氣候宜人

西溪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溫在15℃到17℃,平均相對濕度78%,平均年降水量1399毫米,年無霜期為250天左右。總體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西溪地區的氣候,可以歸納為“雨熱同季”,即在降水量大的時候,往往也是天氣很熱的時候,突顯出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雨熱同季的氣候,有利于葉莖類作物和瓜果的生長。同時,西溪地區是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的過渡區,適合南北多種不同作物的種植,在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的調節下,各種植物生長茂盛,各種動物繁衍興旺。

(二) 土壤肥沃

西溪地處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為山地丘陵區,屬天目山余脈;西部為堆積平原,地勢低平、塘漾棋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網平原。原生的西溪濕地由東苕溪及其支流和眾多的牛軛湖、泥沼湖、沼澤林構成,東漢陳渾于東苕溪筑堤塘后水源主要以上埠河水系為主。由于人類活動的頻繁介入,西溪濕地自唐宋開始漸漸由天然的原生濕地轉化為次生濕地,面積也大大縮小。

西溪的土壤類型眾多,分布復雜,性質特征各異,多數土層深厚,土質良好,多宜利用。西溪的土壤主要是水稻土、紅壤、紅黃壤、潮土、巖性土等,水稻土、紅壤占了90%以上。這些土壤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其中東南丘陵河谷以紅壤和紅黃壤為主,西部水網平原以水稻土為主。豐富的土壤資源,為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和多種衍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泥炭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有機質成分很豐富,有良好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特征,既是優良的天然有機肥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還可加工生產各種有機肥料、土壤改良劑、生長激素等,并在能源、化工、醫療、環保等諸多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三、西溪的植物與動物

(一) 植被多樣

西溪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因此適合多種植物的生長。西溪的自然植被主要有6種類型,分別是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和灌草。野生植物以竹類為主,如毛竹、苦竹、剛竹、丹竹等,樹種有495種,分別屬于77科。眾多的植物種類中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水杉;列為二級保護植物的有銀杏、華東黃杉、水松、鵝掌楸、杜仲、夏蠟梅、金錢松、福建柏;列為三級保護植物的有翠柏、凹葉厚樸、天竺桂、油杉、紅豆杉、天目木姜子。另外,野生中草藥有80多種,其中人工栽培的有22種。

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西溪地區就開始種植柿樹和桑樹,進而形成了“柿基魚塘”、“桑基魚塘”的特色景觀。在西溪一期綜合保護工程中,有2802棵柿樹被保留下來,其中樹齡長的有600多年,短的也有70多年。西溪的柿子樹種植廣泛,種類繁多。目前,中國產出柿子有6個品種,西溪就有其中的3個品種:扁柿、火柿、方柿。火柿是比較早成熟的品種,也叫樹頭紅、火珠,從樹上摘下就可直接食用,吃起來口感松軟,味道甘甜。方柿,形狀大而方,摘下后,放進石灰水里“熗”過后,方能食用。

除了陸生植物外,西溪濕地的水生植物中,大約分布了7門不同的浮游植物:硅藻門、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綠藻門、甲藻門和隱藻門,其中有5門39種分布在河道中,有5門30種分布在池塘中。其中比較常見的有硅藻門、綠藻門等。

西溪濕地的植物群落主要有5種型組,分別是水生植被型組、沼澤植被型組、草甸植被型組、草原植被型組、灌叢植被型組。除此之外,還有農田雜草群落、栽培植被(農作物、林地、行道樹),等等。西溪濕地種植歷史悠久的植物有桑樹、竹子、柳樹、樟樹、槐樹等,比較有規模和特色的是蘆葦、荻、柿樹、梅。這些比較有特色的植物,也構成了西溪一些著名的自然景觀,例如“荻蘆散花”、“秋雪聽蘆”、“蒹葭泛月”,等等。

(二) 物種繁多

西溪濕地現存的動物資源包括陸生脊椎動物(鳥類、獸類、爬行類、兩棲類)、水生生物(魚類、浮游生物、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昆蟲和土壤無脊椎動物等幾大類。其中,西溪濕地大約分布有濕地鳥類、平原鳥類、山地鳥類、農田鳥類和城郊鳥類12目26科。另外,獸類有食蟲目、翼手目、嚙齒目等3目6科,還有兩棲類1目3科,爬行類3目6科。

西溪地區動物資源相當可觀。其中,飼養動物有家畜、家禽、家魚、家蜂等4類,大概有170多個品種。野生動物種類也很多,主要有杜鵑、黃鸝、畫眉等鳥類32種,華南兔、豹貓、野豬等哺乳類23種,蝮蛇、大鯢、石蛙等兩棲爬行類27種,泥鰍、黃鱔等魚蝦類23種,昆蟲855種。在眾多的生物資源中,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靈貓、大鯢、穿山甲和鶚等;列入省級保護動物的有蘄蛇、大杜鵑等。

西溪濕地豐富的鳥類、魚類和其他野生動物資源,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教學科研價值。這些生長在西溪的動物資源,構成了西溪美景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結語】 這一節我們通過“西溪”的地貌、水文、土壤、氣候、植物和動物,就基本上全面了解這片土地的自然地理了。由此我們知道“西溪”是一個有山有水、物種豐富的繁茂之地。西溪氣候宜人、水土肥沃,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必然能孕育出深厚而靈動的人文地理,這將在下一節詳細闡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龙口市| 孟连| 龙江县| 古蔺县| 乌审旗| 碌曲县| 高安市| 三明市| 北京市| 深水埗区| 夹江县| 应城市| 奉化市| 仙游县| 剑阁县| 红安县| 河源市| 天长市| 榆树市| 英超| 石渠县| 布尔津县| 绥棱县| 四川省| 乌恰县| 安平县| 武山县| 三穗县| 环江| 信丰县| 黄大仙区| 莱西市| 赣榆县| 富阳市| 秦皇岛市| 武鸣县| 红河县| 柏乡县| 岳西县|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