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西溪:杭州西溪地理文化教育讀本
- 周華松
- 2562字
- 2019-12-06 09:55:48
第一節 西溪的地域范圍
【閱讀導語】
根據目前所能考證到的信息,“西溪”這個稱呼最早大約是在唐代出現的,到了南宋才有古籍文獻開始記載。“西溪”這個稱呼,一詞多義,最初是水名和山名,后來變成了鎮市名和鄉村名,再后來變成了路名和片名。從古到今,含義多有不同,范圍也有區別。這一部分,我們會確定一個通俗且被普遍接受的概念來定義“西溪”,重點闡述“西溪”的地域范圍。
一、一名多義的“西溪”
1.作為水名的“西溪”
“西溪”最初代表了水名,根據歷史資料推測,“西溪”作為一個水名,大約始于唐朝,由唐宋時期錢塘縣西部的一條溪水得名。
秦朝開始設置錢塘縣,是位于武林縣的一個小縣。唐代之前,現在的西湖被稱為“錢塘湖”,到了唐代詩人白居易成為杭州刺史后,由于錢塘湖位于城市的西部,因此,民間百姓稱之為“西湖”。西溪則處于錢塘縣的西部,就是在“西湖之西”,因地理方位而得名“西溪”。南宋時期,地理志書對西溪有了簡單的記載,比較有名的是咸淳十年(1274),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了錢塘縣的五大溪流,即西溪、九溪、安溪、凌溪和奉口溪,五大溪流中以西溪為首。詩人郭祥正有一首詩這樣寫:“西溪在湖外,一派濯殘陽。游子托漁艇,卻悉歸路長。”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溪的特點:首先是位于西湖之西,其次是西溪很長很長。明代時期,洪瞻祖在《西溪志》中指出,西湖與西溪互為表里,發源于富陽、余杭交界的分金嶺,流經過程中匯集了許多的小溪細流,穿過留下鎮,最后匯入大溪河。清代時期,西溪的范圍縮小了,根據《錢塘縣志》記載,主要是指從松木場到留下鎮范圍內,西溪在西湖的北山的背面,有三條大路可以進入:第一,從寶石山到秦亭山,沿山十八里,即過去宋代的輦道;第二,從仙姑山的西面進入青芝塢,到法華山為止;第三,是一條水路,由松木場經過古蕩的西面。

水名西溪
到了現在,《杭州的水》中記載:“西溪、沿山河、西溪河這三條河水是水系相通的河道。現在人們習慣上把留下至古蕩段,稱為沿山河或西溪,古蕩至松木場八字橋段稱為沿山河,八字橋至余杭塘河段稱為西溪河。”由此可見,“西溪”可以指具體的河流。
2.作為山名的“西溪”
西溪的南邊,層巒疊嶂,有老和山、秦亭山、靈隱峰、北高峰、美人峰、龍門山、小和山等。
“西溪”作為山名,最早出現在南宋古籍《咸淳臨安志》的《九縣山川總圖》上,圖上明顯標示出“西溪山”三個字,位于都城余杭的門外,在“西溪山”的旁邊還有方山、安樂山、石人嶺、北高峰等山名,以上這些山名連同西溪山,在古代都屬于西溪的范圍。清朝時期,康熙《錢塘縣志》中也對“西溪山”有所記載“以上諸山皆西溪山”,這里所有的山指的是秦亭山、法華山、石人嶺、金竹嶺、臥象山、龍駒山、象鼻山、南屏山等山。因此,我們可以說,“西溪山”是西溪兩岸諸峰的總稱,因此,“西溪”也可以指具體的山名,并且是群山的統稱。

九縣山川總圖
3.作為村鎮名的“西溪”
西溪除了作為水名、山名,也是村鎮名。根據北宋史料記載,當時的錢塘縣有南場、北關、安溪與西溪四個鎮,而且這四個鎮都建置在北宋端拱元年(988),因此,我們可以推測西溪鎮出現在北宋。宋代已經出現了以軍事功能為主的鎮、以經濟發展為主的鎮和交通要沖的鎮。總之,鎮的性質、功能與唐代的軍事駐兵之鎮相比,功能增多了。
4.作為路名的“西溪”
西溪作為路名,始于南宋,在周密《武林舊事》中《湖山勝概》對西湖及周邊的道路進行了介紹,把西湖名勝分為南山路、大麥嶺、西湖三堤路、孤山路、葛嶺路、北山路、西溪路、三天竺路,分別介紹西湖名勝古跡。現在的西溪路,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取的。民國初期叫杭徽路,因為這條路是直接通向安徽省。由西溪派生出來的地名,還有西溪河下路、西溪河東路等。其中,西溪河下路,指南起文一路,北至莫干山路,長達500米,寬6~11米,因沿西溪河而得名。西溪河東路,指南起文三路,北至下寧巷,長約500米,寬3米,因位于西溪河之東而得名。
這幾年來,西溪又變成了片名,范圍比古代縮小了。目前的西溪濕地范圍,指以蔣村漳湖為中心,面積約11.5平方公里的濕地,呈現田字形。五常港、余杭塘河、紫金港、沿山河為田字形四邊,東西向的嚴家港與南北向的蔣村港在田字格內形成十字交叉,而深潭口、千斤漾是水路的汊口,4萬平方米水域的朝天暮漾則是水的廣場。今日西溪作為片名,大致包括古蕩、留下、蔣村、五常等街道所轄的范圍。
二、“西溪”的概念界定
“西溪”一詞多義,那么我們這本書說的“西溪”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們認為需要給“西溪”一個具體而普遍認同的定位,以方便后續的深入探討。因此,“西溪”并不能指具體的河流、群山、村鎮或路片,而應該是以西溪和東苕溪水網體系為存在基礎的西溪濕地。西溪濕地是環太湖濕地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絕對的界線,只有文化意義上的相對界線。目前提到“西溪”大概有以下四種說法,根據范圍由大到小排列如下。
第一,廣義上的西溪,北至安溪,南抵西湖北緣群山,約22公里;東到良渚、祥符橋、湖墅一帶,西達天目山余脈,約18公里,面積大約有400平方公里。要知道西湖的面積是6.4平方公里,西溪有60個西湖那么大。
第二,現在普遍所稱的西溪濕地大致上是指“閑林街道—五常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古蕩街道”段的西溪和東苕溪水網平原地帶。一般而言,北至余杭塘河,南面是荊山到老和山山脊以北的丘陵坡麓地帶,面積大概100平方公里。
第三,在第二點中的這100平方公里的廣大區域內,以濕地為主的核心區大約21平方公里,而杭州繞城公路的西段,又將核心區域劃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是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部是和睦水鄉。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面積大約11.5平方公里,位于繞城公路西段以東、天目山路以北地區;和睦水鄉的保護面積大約9.3平方公里,位于繞城公路西段以西的閑林街道東北部,兩個濕地保護區相連。東部地區人文設施較多,西部地區自然景觀較好,兩個地方都是西溪濕地的重要部分。
第四,最狹義上的西溪,基本上可以等同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11.5平方公里,東起紫金港路綠化帶西側,西至繞城公路綠化帶東側,南起沿山河,北至文新路延伸段。
【結語】“西溪”,一個時常被大家提起的名詞,其背后的含義豐富多樣,可以是水名、山名,也可以是村鎮名、路名,一名多義,也反映出“西溪”的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本節對“西溪”進行了普遍意義上的概念界定,羅列了四種不同范圍的西溪,以供讀者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