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興亡誰人定 月港:海禁大門上唯一開放的窗

“刺桐港”的崛起

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今南安豐州),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徙泉州府治于今泉州市后,泉州港憑借其港灣深邃,晉江暢通,可進出巨大遠航木帆船,而成為“梯航萬國”、“海道所通,賈船所聚”的貿易港,在日益繁盛的東西方海上貿易中,亦占有一席之地。公元9世紀中葉,阿拉伯著名的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茲比赫在他所著的《道程及郡國志》一書中,即把泉府(Djanfou,泉州)同交州(今越南河內)、廣府(Khanfou,廣州)、江都(Kantou,揚州)并列為中國的四大貿易港。

當時,廣州的地位尤為重要,唐朝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主要是從廣州起始的,被稱為“廣州通海夷道”。它分為從廣州至大食國(阿拉伯帝國)巴士拉港的東航路,和抵達阿拉伯半島及亞丁灣、東非、紅海航道的西航路,以烏刺為東西航路的交會點。至于泉州,其對東南亞的貿易條件不如廣州(及交州),對東北亞的貿易條件也不如揚州,故而在當時的諸大港口中只能居末位。

古代泉州海港繁忙景象(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內壁畫,馬耀俊)

五代時期,泉州先后歸屬王氏閩國與名義上臣服南唐的軍閥留從效。自946年起,留從效掌控漳州、泉州達16年之久。當時周長僅3里的泉州城太狹小了,無法適應海外貿易所帶來的商業興盛。留從效開始進行拓展泉州城的偉大工程。留氏新版筑的泉州城,城墻周長達20里83步,高1丈8尺,共設7門。城外有壕,碧水環流,縈回如帶,的確宏偉壯闊。在拓建中,留從效特別重視面向港口的城東“仁風門”和城東南“通淮門”的設置,使港城聯系更加便捷。城內的街道加寬了,客棧、庫房也興建起來了。所有這些都大大有利于貨物運輸及商旅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沿城環植的著名風景樹刺桐,給往來客商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自此“刺桐港”之名便流傳海外。阿拉伯人來到泉州港,他們依照刺桐城之意,譯其作“麥第涅特扎桐”(Medient Jeytoun),前一詞為“城市”,后一詞為“刺桐”。此后,泉州港別名為“刺桐港”。直到宋元以后,阿拉伯人及其他外國人仍稱呼泉州為“Zayton”。

入宋之后,很長時間內廣州港依然獨占鰲頭,這從宋政府為管理海外貿易而設立專門機構市舶司(或稱提舉市舶司)的時間就看得出來。市舶司的主要職責大體相當于現在的海關,掌管進出港商舶,負責貨物的征科和抽解,防止漏稅和違禁品走私,招徠外國商客,進口海外物產,處理對外貿易事務,等等。開寶四年(971年),宋太祖始置市舶司于廣州;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和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又分別于杭州、明州(今寧波)設置市舶司,仍然沒有泉州的份。三者之中,“廣州自祖宗以來興置市舶,收課入倍于他路”。到了熙寧九年(1076年)又變市舶法,罷廢杭、明二州市舶司,只保留廣州市舶司負責抽解。這樣一來,凡泉州船舶欲往海外經商者,均須先到廣州市舶司呈報,領取公憑,方許出國。回航時又須先經廣州市舶司抽解,違令者沒收其貨物。不用說,這對泉州海商的貿易活動是非常不利的,正如當時的泉州知府上書朝廷所說的:從泉州通商海外,本冬去夏回,一年即可往返。如今卻須于冬天乘北風先至廣州,辦理手續,住上一冬,待越冬始得發舶往南海,第三年才能回來。泉、廣間海道又有礁石淺灘之險,加上官吏乘機敲索,費重利薄,自然商旅裹足,難怪去南海的商船日少,而廣州的市舶課稅年虧。針對這種情況,他建議,只要在泉州設立市舶司,便可息弊止煩。但這個意見直到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才被采納,“泉州增設市舶,從戶部尚書李常請也”。

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意味著從此以后,無論泉人賈海外,還是蕃舶至泉州,再也不必繞道寄港廣州,而可以直接通航了,這為他們集散商品、雇募艄公和盡量減少商業利潤的無謂耗損提供了有利條件,自然促成了遠航海外的熱潮。何況泉州港的地勢本就十分優越:其水面廣闊,深度較大。據研究,北宋后期的泉州港,海水深度在七米以上,因而可供大型海船大量駐泊。除此之外,泉州港的興旺還有另外一個保障:當時福建的造船工藝技冠全國。閩船尖底,三桅,十三個水密隔艙,舷側三重板,底部二重板,除采用高低榫密合外,又用鐵釘、鉤釘釘合,板縫填塞麻絲、竹茹,粘以桐油灰。這就保證船只牢固,頂風抗浪力強,吃水深,劈水有力,航速較大。按照呂頤浩的說法:“臣嘗廣行詢問海上北來之人,皆云:南方木性,與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船為上,廣東西船次之,溫明州又次之。”

“南海一號”沉船模型(廣東省博物館,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展,楊興斌)

元代刺桐海舶模型(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國舟船世界展館,楊興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石家庄市| 丰镇市| 合山市| 读书| 丰县| 克什克腾旗| 德令哈市| 德惠市| 新乡市| 奉新县| 河南省| 西青区| 防城港市| 昌黎县| 青河县| 通江县| 辽宁省| 靖宇县| 翁牛特旗| 铁力市| 苏尼特左旗| 资溪县| 得荣县| 富川| 嘉善县| 景宁| 天门市| 芜湖县| 高州市| 南华县| 突泉县| 德安县| 台江县| 根河市| 应城市| 府谷县| 珲春市| 岑巩县| 彭水|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