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文獻總體評述

綜上所述,生態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已被眾多學者提出,并引起了人們的深刻反思,從悲觀派學者遏制增長以保護生態環境的論調,到樂觀派學者改良技術、完善制度以促進增長方式轉變的態度,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研究日益增多。但經濟學界開展的模型和理論探索,雖將生態要素納入了經濟模型之中,卻單純地寄望于由市場力量、經濟手段自行解決生態問題,這顯然是不妥當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仍從理性經濟人的利益出發,代表了某一個體在某一時期的利益變化,在生態與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問題上深入不足,其所達到的本階段經濟發展最優境界及行為模式是否對后代依然有利卻難以證實,而資源的枯竭、生態的破壞這些動態的變化過程被統一歸結在外部效應之中,也容易使生態系統的承載底線在研究中被忽略;同時,雖然籠統的經濟模型解釋了經濟與生態的影響與反饋現象,證實了二者協調發展的可能性,但我們仍需在使用經濟模型指導地方具體發展的實踐上不斷進行探索。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生態經濟的大量理論在城市建設中找到了用武之地,得到了實踐的機遇,針對生態友好型城市的規劃設計層出不窮。然而,城市化的發展從未停歇并愈演愈烈,城市間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強,無論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還是生態保護,都已經不再局限于單一城市的框架之中,傳統的生態城市建設理念也面臨新的挑戰,在將城市之間的產業發展變化、空間結構演化、生態交互影響等機制納入城市建設之中,將城市群這一未來重要的經濟體作為生態建設主要對象的研究上有大量空白可供探索。

關于生態經濟的研究在我國興盛以后,迅速被用于指導我國生態城市建設,但是,在很多城市的實踐過程中,“形象工程”的色彩依然存在,各類大小城市的規劃建設都頻頻打出生態環保的口號,相關研究也常受行政指令的影響,導致研究的結論空洞,往往描繪出理想的藍圖卻缺乏實踐指導能力。很多關于城市發展與生態理念相融合的研究都集中于城市的建設、規劃、設計等方面,而對于將生態經濟思路與城市發展演化的規律相結合的研究則并不豐富。而且,由于我國正積極探索以城市群為主體的發展道路,如何將生態城市建設與城市群發展相結合也尚待更多的探索。

在城市群的相關研究方面,國外大量成熟的理論基礎與實證手段被引入我國,強化了對我國城市群建設的指導作用,但目前的一些生態型城市群相關討論也同樣有附庸政策的成分在其中,將焦點集中在了城市群的形象定位與規劃操作上,而對于城市群發展的經濟規律與生態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尚不完善。城市群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新興載體,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還應更多挖掘城市群與生態之間的和諧互動關系。城市群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系統,單純的經濟學、生態學、社會學研究都可能流于片面,城市經濟學作為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適于進行多領域的融合,在對城市群的研究中可以開展多視角、多學科的整合,將生態理念與傳統城市經濟學思想相結合,應從產業、空間、制度等多方面分析城市間的關聯機制,對城市群進行系統分析,從而探索城市群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使未來的研究不會局限于城市間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合作舉措,而是從根本上探討基于生態友好觀念的城市群綜合效益提升,創造綠色GDP,實現無害擴張,建設生態型城市群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绥芬河市| 乌拉特后旗| 北碚区| 温泉县| 青川县| 阿合奇县| 刚察县| 祥云县| 广东省| 芜湖市| 榆树市| 宜兰市| 武山县| 贡觉县| 获嘉县| 内丘县| 福贡县| 隆回县| 平武县| 石河子市| 南漳县| 深州市| 安阳市| 眉山市| 乌审旗| 安西县| 台安县| 柯坪县| 城固县| 石台县| 隆尧县| 仁寿县| 梨树县| 屏边| 扎鲁特旗| 富平县| 金川县| 冕宁县| 香河县| 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