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市場營銷環境
學習目標

知識結構

導入案例
“巨人”的興衰
20世紀80年代,經濟改革給中國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1989年8月,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以4000元開始了創業。當時產品只有一種,即史玉柱自己開發出來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不到四個月,就實現利潤近百萬元。隨后兩年內,巨人集團以軟件為根本,相繼開發出了M-6402文字處理系列產品及M-6403漢卡。到1992年年底,銷售收入近2億元,實現純利3500萬元,企業年發展速度為500%,規模和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巨人集團成為中國計算機行業及高科技企業中的一顆耀眼新星。1993年1月,巨人集團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漢、沈陽、香港成立了8家子公司,員工達到190人。12月,巨人集團發展到290人,在全國各地成立了38家子公司。隨著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巨人集團,“巨人”二字響徹全國,史玉柱由一介書生變為擁有5億元財產和2000多員工的企業統帥、中國改革的風云人物。在軟件開發取得成功后,史玉柱決定多元化經營,向房地產、保健品等行業進軍。其中最驚人之舉,是在珠海興建當時全國最高的70層“巨人大廈”,該大廈需投資12億元,巨人集團的財力遠不足以支撐,但史玉柱并未向銀行貸款,而是用賣樓花所籌得1億多資金,發展生物產業,希望用其利潤反哺巨人大廈。1994年,中國經濟過熱,政府決定采取緊縮政策,銀根緊縮,房地產下跌,市場疲軟。巨人大廈資金不足,出現危機;同時,由于許多世界著名計算機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巨人集團的軟件產品也在激烈的競爭中遭受重創。多元化的快速發展也使巨人集團自身的弊病一下子暴露無遺。史玉柱奇跡式的成功,使他變成英雄,巨人集團中他一人說了算,董事會形同虛設。集團迅速擴張,而管理手段跟不上,出現了人浮于事、違規違紀、挪用貪污等種種問題。1997年,巨人集團的危機加深,大廈未能如期完工,債主紛紛登門討債,巨人集團搖搖欲墜……巨人集團的興衰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概括來講,既有社會宏觀環境的影響,也有行業的影響,還有企業自身的因素。
中國的經濟改革給史玉柱提供了機會。但國家政策的影響,如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1994年的緊縮政策,也使史玉柱的事業隨之上下波動。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計算機產業剛剛起步,中文處理軟件市場亟待開發,而史玉柱的產品正好應運而生。1993年,隨著西方向中國出口計算機禁令的取消,國際計算機產品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國內的計算機公司深受重創,巨人集團的軟件市場也受到強烈的影響。1993年是中國房地產過熱的一年,史玉柱也跟著市場,把巨人大廈一步步升級,從18層到70層。1994年,中國房地產熱冷卻下來,許多房地產項目都陷入困境。巨人集團在高速發展時缺乏管理措施,以及不顧自身條件的多元化發展決策,是企業陷入危機的重要內在因素。
問題:該案例給我們哪些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