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長三角全球500強投資與城鎮化進程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生產、貿易、投資是經濟全球化的三個重要表現,其中,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為重塑全球經濟版圖的主體力量,地方經濟格局的變化是由跨國公司的投資區位決策而塑造的(Diken,2003)。80年代的改革開放政策引發了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浪潮,珠江三角洲是首批受益者,并引起了相對學者對“外向型”城鎮化的廣泛討論(薛鳳旋,楊春,1997)。至80年代末,以全球500強為代表的世界級跨國公司開始對中國進行密集投資,1990年上海浦東新區開發戰略將長江三角洲推到了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的前沿,舊的“蘇南模式”向“新蘇南模式”轉型即發生在此背景下,有學者開始重新思考90年代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特征及其動力機制,并指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對中國城鎮體系重構具有重大意義(寧越敏,1998)。截至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創造了中國約1/3的工業產值,雇用了2000多萬名員工,其中,全球500強跨國公司已有480多家來華投資或設立機構(寧越敏,武前波,2011)。由此可見,跨國公司投資有力地推動著新時期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表現在以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為代表的沿海發達地區。

在當前有關長江三角洲城鎮化進程的研究文獻中,多數以表述該地區城鎮化水平現狀特征、動力機制因素、空間組織轉型及其規劃設想為主,較少在全球化與市場化背景下以企業投資為主體的視角,來深入分析長江三角洲區域城鎮化進程。石憶邵和顧萌菁(2003)利用90年代長三角地區FDI數據探索了外商投資的區位選擇及時空演變特征,并分析了外資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化發展及其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的作用與影響。于濤方和吳志強(2005)采用90年代世界500強數據研究了跨國公司在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時空演變特征及其內在機制,較早從跨國公司視角來分析長江三角洲的空間結構特征。唐子來和趙渺希(2009)利用外資、外貿、境外訪客、國際互聯網普及率等指標,構造全球化指數測度了2005年以前長三角區域的經濟全球化程度變化情況。然而,1990年至2010年期間曾出現了兩次國際性金融危機,《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近期出臺,均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長三角地區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這是上述文獻所不曾考慮過的重要外部因素。

所以,本章節以最近的全球500強投資數據和人口普查數據,來分析近20年長江三角洲跨國公司投資的時空演化特征,以及當前該地區的城鎮化格局,這樣可以將區域發展的動力主體和演變規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該地區以外向型經濟著稱,從而為長江三角洲城鎮化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提供相應的科學依據,也有利于充實城鄉規劃學和經濟地理學方面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其中,全球500強(FORTUN E500強)數據來源于《2010跨國公司中國報告》(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編)(王志樂,2010),城鎮人口數據來源于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并查詢了長三角地區各省市統計信息網和開發區網站,形成相對確切的實證研究數據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吉沙县| 望江县| 腾冲县| 阿拉善右旗| 康马县| 宣恩县| 肥东县| 石林| 娄底市| 宁武县| 鹤庆县| 敦化市| 广宗县| 青神县| 汉沽区| 大姚县| 宿州市| 兰考县| 寻甸| 沧州市| 岱山县| 石渠县| 清苑县| 溧水县| 高安市| 天等县| 仙游县| 夏津县| 咸阳市| 奇台县| 固安县| 鞍山市| 枣强县| 禄劝| 抚宁县| 疏附县| 林甸县| 白山市| 宁安市| 阿克陶县|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