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省管縣體制研究:以浙江、寧夏為例
- 錢滔
- 362字
- 2019-12-06 15:59:14
1.3 分灶吃飯時期
高度集權的財政體制不利于地方政府和企業發揮積極性,與此同時,由于計劃體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效率低下,國家財政在1976年和1977年出現大量赤字,財政入不敷出日益嚴重。所以從1977年開始在一些省份探索財政分權,實行分灶吃飯,給地方政府一定的財政稅收權力和支出義務(翁禮華,1999)。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隨著各級政府工作中心開始調整到經濟建設,促使財政體制從1979年起進行包干試點,1980年開始全面打破傳統的統收統支、收支脫節的格局,進入了增加地方財力,擴大地方自主權力和自有財力的空間,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的“分灶吃飯階段”。1980年開始“分灶吃飯”,直至1993年的財政包干制期間,實行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分權體制,地方政府對增量部分的邊際稅收提留率很高,以企業包干制和地方包干制為特征的財政體制為企業和地方政府帶來了發展經濟的很強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