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3.1 家禽的繁育
一、家禽的繁育特點
(一)現代家禽的育種規模大,專門化程度高
過去的育種場數量多且規模都較小,各育種場之間缺乏協作,培育出的品種生產水平不高。而現代家禽育種場雖然很少,但各育種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各專業生產場分工越來越細,研究方向也很明確。這樣形成的龐大體系,由于相互依賴、互相協作與配合,所以規模大,素材多,選擇優秀群體的概率大,效率高,培育出的禽種生產水平高,在市場上很具競爭實力。
(二)現代家禽育種采用的理論更科學,技術裝備日趨先進,相關專業緊密配合
在家禽育種過程中,遺傳學、生理學、營養學及獸醫學等各門類學科緊密協作,把現代科學理論直接運用到家禽的育種實踐中。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計算機在家禽繁育中的應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高效能的電子計算機信息網絡,可以收集有關情報,掌握動態,統計分析育種資料,使育種工作不走彎路。同時,微型計算機對禽舍環境、生產條件和孵化過程的控制,都能使禽群高產、穩產,育種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現代家禽育種是在標準品種基礎上選育成專門化的主產品系
現代家禽育種已不像過去那樣采用所謂的標準育種法,而是在過去育成的標準品種基礎上選育或合成專門化主產品系,然后進行品系雜交生產商品配套品種,稱為現代家禽育種法。在種禽的選擇上,更注重群體的平均生產性能,而不再重視對個體性能的選擇。對性狀的選擇上,更重視與經濟價值有關的性狀,如產蛋量、飼料利用率等,而對體形、外貌則考慮得較少。育種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大大推動了現代家禽業的發展。
(四)種雞由原來的平養改為籠養,人工授精的優越性和迫切性已被人們所認識
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使受精率顯著提高。目前,國內人工授精使雞的受精率達到96%以上。人工授精可以明顯降低飼養公禽的費用,使雛禽成本大幅度下降。以色列研制的授精器,每小時可給750~900只母雞受精,一些國家正在研究雞在2周內只輸一次精的技術等。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必將在家禽的育種和繁殖上起更大的作用。
(五)隨著家禽業的進一步發展,家禽育種面臨更高的挑戰
由于現存的家禽遺傳變異性越來越少,基因庫出現貧乏,從而越來越多技術人員開始著手研究如何使現有家禽基因庫豐富,并繼續對產蛋等經濟性狀進行研究。同時,由于籠養技術日趨成熟,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使家禽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而影響到家禽的生物學特性。所以,培育能適應相對較差的飼養條件和環境條件的家禽品種,以改善目前家禽品種適應性差的狀況,是育種的又一方向。
(六)分子遺傳技術在家禽繁育上的研究進展喜人
轉基因研究的重點是對抗病基因的研究,轉基因雞的出現也將為期不遠。家禽受精卵單細胞體外培養技術,正日趨完善。
二、現代雞種的繁育體系
現代雞的繁育程序包括育種過程和制種過程。繁育程序在結構上由多個不同層次的雞場(站、廠)組成,整個繁育程序中各環節間的銜接具有特定的工藝性流程。其結構包括:①育種部分,品種資源場、育種場、配合力測定站和繁育場等;②制種部分,祖代場、父母代場和孵化場等。它們各自的功能和相互關系如下。
(一)品種資源場
任務是收集、保存、繁殖和觀察育種場所用素材群,素材雞群可以選擇不同的品種、品系,也可以選用地方土種或雜種,素材群應具備的條件是必須帶有育種目標所需的理想性狀。所以,品種資源場就是育種的基因庫。
(二)原種雞育種場
任務是采用現代化的育種方法,培育出專門化品系或配套系。在育種場內,還可以根據育種進程的需要,開展系間配合力測定工作。
(三)配合力測定站
任務是一方面了解育種場培育的純系是否可以用來生產高產的商品代雜交雞,另一方面是要確定各系在配套生產中的制種位置。為減少盲目性,要對一雜交組可能的成績進行對比測定,測定站所采用的飼養管理條件應一致,測定的結果可定期予以公布。
(四)原種繁育場
任務是根據育種場和測定站的測定結果,將最優組合的親代(由育種場培育而來)進行擴群繁殖,給一般種雞場提供祖代種雞。此時的原種繁育場本身即為曾祖代。
(五)一級種雞場
任務是由原種雞繁育場引入單性別純系種雞(祖代雞),在此進行第一次系間雜交,培育出二元雜交雞(又稱單交系雞),單交系雞的生產性能已在測定站獲知。二元雜交雞或四元配套,可用二元配套的單性組系作父本或母本供種,稱為父母代種雞(即祖代雞場)。
(六)二級種雞場
二元或四元配套中又被稱為父母代雞場,其任務是組配三元或四元雜交雞,供商品場使用。
(七)商品生產場
專門飼養商品代雜交雞,生產商品代蛋雞或肉用仔雞。
現代雞的繁育體系如圖3-1-1所示。

圖3-1-1 現代雞的繁育體系
三、現代雞種的自別雌雄
初生雛雌雄鑒別技術,在當今品系配套養雞、商品蛋雞專門化飼養、肉用品種雞公母生產速度不一而要求分群飼養的生產實踐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雞的雌雄鑒別技術除了快速、準確地掌握肛門鑒別外,還可利用雞的伴性遺傳基因理論,培育出快慢羽,或公母不同羽色、腿色的自別雌雄配套品種。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加速了養雞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雞伴性遺傳鑒別原理
家禽某些性狀的基因存在于性染色體上,雞的體細胞有一對性染色體:母雞為ZW,公雞為ZZ,而染色體“Z”帶有伴性基因,“W”不含有伴性基因。當公、母雞交配組合后,如果母雞的某性狀基因對公雞的同類性狀呈顯性,則后代的所有雄雛都具有母雞的性狀,而雌雛則全部表現公雞的性狀特征。后代對父母某性狀出現交叉遺傳,這種現象稱伴性遺傳。
這樣就可以快速根據某性狀自別雛雞的雌雄,如蘆花羽毛對非蘆花羽毛、羽毛生長緩慢母雞對羽毛生長快速公雞、銀色羽毛母雞對金紅色羽毛公雞、淺色脛母雞對黑色脛公雞等伴性遺傳配對。
(二)雞伴性遺傳在生產中應用
1.銀色羽毛母雞對金紅色羽毛公雞
銀色基因對金色基因為顯性。生產中具有伴性遺傳羽色的品種、品系有白洛克雞(母)與紅考尼什雞(公)。羅曼父母代銀色羽母系與金色羽父系等現代四系配套雞,產生的商品代雞可利用羽色自別雌雄,雄雛為銀白色絨羽(ZSZs),而雌雛全身或頭頂和背部為金紅色絨羽(ZsW)。其基因雜交反應如圖3-1-2所示。

圖3-1-2 不同羽色配對基因雜交反應
2.羽毛生長緩慢母雞對羽毛生長快速公雞
翼羽上的主翼羽具有生長快基因(k)、生長慢基因(K),而慢羽對快羽呈顯性遺傳。如來航雞品種選育出快慢羽兩個純品系配對,其基因反應如圖3-1-3所示。

圖3-1-3 不同羽速配對基因雜交反應
商品代初生雛的翅羽上的主翼羽和副翼羽出現明顯差異:主翼羽比副翼羽明顯長的為雌雛;兩翼羽平齊或副翼羽稍長點的為雄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