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2.2 家禽品種的識別
一、雞的主要品種
(一)雞的地方品種
地方品種生產性能較低,體形外貌不大一致,但具有生活力強、耐粗飼的優點;是育種技術水平較低,無明確的育種目標,沒有經過有計劃的雜交和系統的選育,而在某一地區長期飼養而形成的品種。目前,我國現存產蛋性能較好或蛋肉兼用較好的地方品種介紹如下。
1.仙居雞
仙居雞是浙江優良的小型蛋用地方雞種,主產于浙江臺州仙居及其近鄰縣(見圖2-2-1、圖2-2-2)。目前,仙居縣畜禽良種站、仙居雞原種場可對外提供種苗。

圖2-2-1 仙居雞(公)

圖2-2-2 仙居雞(母)
仙居雞有黃、黑、白三種羽色,其中黃羽雞最多,其羽毛緊湊,尾羽高翹,體形結實,單冠直立,喙短而棕黃,脛黃無毛,部分雞頸部有黑花羽。
年產蛋量為180~200枚,平均蛋重為42g,蛋褐色,繁殖力強,公母配比1∶(16~20)的情況下,受精率為94.12%,入孵蛋孵化率為2.7%。仙居雞體形小,早期增重慢;180日齡半凈膛率公雞為85.3%,母雞為85.7%;全凈膛率公雞為75.2%,母雞為75.7%。
2.白耳黃雞
白耳黃雞產于浙江江山、江西上饒一帶,又稱白銀耳雞(見圖2-2-3、圖2-2-4),以其全身羽毛黃色、耳葉銀白色而得名,是我國稀有雞種。

圖2-2-3 白耳黃雞(公)

圖2-2-4 白耳黃雞(母)
白耳黃雞以黃羽、黃喙、黃腳和白耳為特征;純雞種耳葉大,呈銀白色,虹膜金黃色,喙略彎,呈黃色或灰白色,無脛羽。
白耳黃雞平均開產日齡為130天,開產體重為850g,年產蛋量為190枚,平均蛋重為42g,蛋殼褐色。白耳黃雞為蛋用型雞種,9周齡公雞體重為450g,母雞為425g;成年雞半凈膛率公雞為83.33%,母雞為85.25%;成年雞全凈膛率公雞為76.67%,母雞為69.67%。
白耳黃雞性成熟早,有較好的肉質,可以作為配套雜交親本,生產特優質黃雞。
3.惠陽胡須雞
惠陽胡須雞又稱三黃胡須雞、龍崗雞,原產地為廣東省惠陽地區。胸深背寬,后軀豐滿,體形呈船形,頭稍大,喙黃,單冠直立鮮紅,肉垂小或無,鄂下有發達而張開的羽毛,型似胡須,全身羽毛黃色(見圖2-2-5)。

圖2-2-5 惠陽胡須雞(母)
惠陽胡須雞平均開產日齡約為180天,年產蛋量約為110枚,平均蛋重為46g。成年公雞體重為2~2.5kg,母雞為1.5~2kg;12周齡公雞體重為1.14kg,母雞為845g;150日齡半凈膛率為87.5%;全凈膛率為78.7%。肉質優異,是廣東省優良肉用型地方雞種,馳名中外。缺點是產蛋少,生長慢,長羽遲。
4.黑羽綠殼蛋雞
東鄉黑羽綠殼蛋雞由江西省東鄉縣農科所和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培育而成。體形小,產蛋性能較高,適應性強,羽毛全黑、烏皮、烏骨、烏內臟,喙、趾均為黑色(見圖2-2-6、圖2-2-7)。母雞羽毛緊湊,單冠直立,冠齒5~6個,眼大有神,大部分耳葉呈淺綠色,肉垂深而薄,羽毛片狀,脛細而短,成年體重1.1~1.4kg。公雞雄健,鳴叫有力,單冠直立,暗紫色,冠齒7~8個,耳葉紫紅色,頸羽、尾羽泛綠光,體重1.4~1.6kg,體形呈V形。大群飼養的商品代,綠殼蛋比率為80%左右。

圖2-2-6 黑羽綠殼蛋雞(公)

圖2-2-7 黑羽綠殼蛋雞(母)
5.杏花雞
杏花雞原產于廣東省封開縣杏花鄉,主要分布在封開縣及其近鄰的懷集、德慶等縣市。杏花雞早熟、易肥,皮下肌肉和脂肪分布均勻,骨細皮薄,肌肉纖維細嫩,是小型肉用優質雞種。外觀體質結實,結構勻稱,羽毛緊湊,前軀窄,后軀寬。體形特征可概括為“兩細”(頭細、腳細)、“三黃”(喙黃、腳黃、毛黃)、“三短”(頸短、體軀短、腳短)。單冠直立,冠、耳葉及肉垂紅色。公雞頭大,羽毛黃色略帶金紅色,主翼羽和尾羽黑色(見圖2-2-8)。母雞頭小,羽毛黃色,頸羽帶黑花,主翼羽和尾羽帶黑色(見圖2-2-9)。成年公雞體重為1.5~2.9kg,母雞為1.0~2.7kg;年產蛋量約為95枚,平均蛋重為45g,蛋殼為褐色。

圖2-2-8 杏花雞(公)

圖2-2-9 杏花雞(母)
6.固始雞
固始雞是我國有名的地方品種雞,以河南固始縣為中心,在當地生態環境和飼養條件下,經過長期閉鎖繁育而形成(見圖2-2-10、圖2-2-11)。

圖2-2-10 固始雞(公)

圖2-2-11 固始雞(母)
固始雞有以下突出的優良性狀:一是耐粗飼、抗病力強,適宜野外放牧散養;二是肉質細嫩,肉味鮮美,湯質醇厚,營養豐富,具有較強的滋補功效;三是母雞產蛋多,蛋大,蛋清較稠,蛋黃色深,蛋殼厚,耐貯運。
固始雞體形中等,體軀呈三角形,外觀秀麗,體態勻稱,羽毛豐滿。母雞毛色有黃、麻、黑等不同顏色。公雞毛色多為金黃色或黃紅色,尾羽多為黑色,尾形有佛手尾、直尾兩種,以佛手尾為主,尾羽卷曲飄搖、別致、美觀,喙呈青色或表黃色,腿、腳均為青色,無脛羽。固始雞有青腳和烏骨兩個品種群。
180日齡公雞體重為1270g,母雞為966.7g,年產蛋量約為150.5枚,平均蛋重為50.5g,平均開產日齡為170.5天。
7.清遠麻雞
清遠麻雞產于廣東清遠縣。母雞側背羽毛有細小黑色斑點,故稱麻雞。因體形短小,皮下和肌間脂肪沉著良好,皮薄骨軟,肉質優異而著稱。
清遠麻雞體形特征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其中,“一楔”是指母雞體形呈楔形,前軀緊湊,后軀圓大;“二細”是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是指母雞背羽呈麻黃、麻棕和麻褐三種顏色。單冠直立且鮮紅,肉垂、耳葉鮮紅。公雞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型適中,頸和背部羽毛金黃色,胸、腹、尾及主翼羽黑色,腳黃且呈黃色或青色。
成年公雞體重為1.7~2.8kg,母雞為1.3~2.5kg;年產蛋量為70~80枚,平均蛋重為46.6g,蛋殼為淺褐色(見圖2-2-12、圖2-2-13)。

圖2-2-12 清遠麻雞(公)

圖2-2-13 清遠麻雞(母)
8.白羽烏骨雞
白羽烏骨雞是浙江省優良地方品種,主產于江山,目前江山市畜禽良種站和種雞場可供種。江山白羽烏骨雞全身羽毛潔白,其喙、舌、趾、皮皆為黑色。單冠,肉垂發達,皆呈暗紫色,體形中等(見圖2-2-14、圖2-2-15)。

圖2-2-14 白羽烏骨雞(公)

圖2-2-15 白羽烏骨雞(母)
成年公雞體重1.8~2.2kg,母雞1.4~1.8kg。年產蛋量133~135枚,高產群年產蛋量可達166枚,初產蛋重44g,成年雞蛋重56g,蛋殼為淡黃、赭色。90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726g,母雞開產體重1450g;成年公雞半凈膛率為87.86%,母雞為81.01%,全凈膛率公雞為75%,母雞為65%。
白羽烏骨雞是藥、蛋、肉兼用型良種,只要加強本品種選育,提高并穩定產蛋量,其優質蛋和肉用價值將會發揮更好的經濟效益。江山市已成功開發烏雞白鳳丸、烏雞精等保健品進入市場,效益倍增。
(二)雞的標準品種
1.白來航雞
白來航雞原產于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蛋用型雞種。其特點是白羽(顯性),蛋殼純白,單冠特大,喙、脛、皮膚皆為黃色,耳葉白色,體形小而清秀。成年公雞重2.5kg,成年母雞重1.75kg,成熟早,平均140日齡開產,產蛋多,年產蛋220枚以上,高產者可超過300枚。蛋重56g以上,蛋殼白色。耗料少,適應性強,無就巢性,活潑好動,容易驚群(見圖2-2-16)。

圖2-2-16 白來航雞
2.洛島紅雞
洛島紅雞育成于美國洛德島州,屬兼用型雞種。其特點是羽毛呈深紅色,尾羽黑色,肉垂、耳葉、臉和眼均為紅色。體形中等,背寬平長,適應性強,產蛋量較高,約180日齡開產,年產蛋180~200枚,平均蛋重為60g,蛋殼為褐色。成年公雞重3.7kg,成年母雞重2.75kg(見圖2-2-17)。

圖2-2-17 洛島紅雞
3.新漢夏雞
新漢夏雞育成于美國新漢夏州,是由洛島紅雞中選擇體質好、產蛋多、成熟早、蛋重大和肉質好的品種經30年選育而成的。屬兼用型,體形似洛島紅雞,但背部略短,羽色略淺,約180日齡開產,年產蛋200枚,平均蛋重為58g,蛋殼為褐色。成年公雞體重3.6kg,成年母雞體重2.7kg。
4.白洛克雞
白洛克雞育成于美國,屬兼用型雞種。單冠,白羽,喙、脛、皮膚皆為黃色,冠、肉垂、耳葉、臉、眼皆為紅色。體重較大,成年公雞重4.15kg,成年母雞重3.25kg。210~240日齡開產,年產蛋160~170枚,平均蛋重為58g,蛋殼為褐色。白洛克雞經改良后早期生長快,胸、腿的肌肉發達,作肉用仔雞的母系與白科尼什公雞雜交,其第一代雜種生長速度快,胸寬體圓,屠體美觀,肉質優良,飼料報酬高,是有名的肉用雞母系(見圖2-2-18)。

圖2-2-18 白洛克雞
5.白科尼什雞
白科尼什雞育成于英國,屬兼用型雞種。其特點是白羽(顯性),豆冠,冠、肉垂、耳葉、臉、眼皆為紅色,喙、脛、皮膚為黃色,胸寬,腿壯,胸、腿的肌肉發達。體重大,成年公雞重4.5~5.0kg,成年母雞重3.5~4.0kg。210~240日齡開產,年產蛋120枚左右,平均蛋重為56kg,蛋殼為淺褐色。目前主要用作肉雞的父系。
6.狼山雞
狼山雞原產于我國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一帶。1872年由狼山輸往英國而得名,后至歐美其他國家,1883年被認定為標準品種,屬兼用型。狼山雞有黑羽和白羽兩種,外貌特點是頸部挺立,尾羽高聳,呈U字形,冠、肉垂、耳葉、臉皆為紅色,眼、喙、脛、腳底皆為黑色,脛外側有羽毛。其優點是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胸部肌肉發達,肉質好。210~240日齡開產,年產蛋170枚左右,蛋重59g,成年公雞重4.0kg,成年母雞重3.25kg,蛋殼褐色。
7.九斤雞
九斤雞是原產于我國的世界著名肉雞標準品種之一,1843年輸往英國,后至美國,1874年被認定為標準品種。該雞頭小、喙短,單冠;冠、肉垂、耳葉均為鮮紅色,眼為棕色,脛、皮膚為黃色。頸粗短,體軀寬深,背短、向上隆起,胸部飽滿,羽毛豐滿,外形近似方塊形。成年公雞重4.9kg,成年母雞重3.7kg,肉質優良,性情溫馴,就巢性強,有脛羽、趾羽。210~240日齡開產,年產蛋80~100枚,蛋重55g,蛋殼黃褐色,肉質滑嫩,肉色微黃。此品種對許多國外雞種的改良貢獻巨大,如美國的蘆花洛克雞、洛島紅雞,英國的奧品頓雞及日本的名古屋雞、三河雞等均含有九斤雞的血緣(見圖2-2-19)。

圖2-2-19 九斤雞
(三)現代雞種
根據經濟用途,現代雞可分為蛋雞系和肉雞系兩大類。現代蛋雞主要品種有海蘭、海塞克斯、羅曼、羅斯、星雜、迪卡、伊薩等。現代肉雞主要品種有艾維菌、愛拔益加、羅斯308以及一些優質肉雞等。
1.海蘭蛋雞
海蘭蛋雞是美國海蘭國際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蛋雞品種,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目前在全國有多個祖代或父母代種雞場。根據其所產蛋殼顏色的不同主要分為海蘭褐(見圖2-2-20)和海蘭白(見圖2-2-21)兩個品系。海蘭白殼蛋雞具有飼料報酬高、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等優良特點,該雞父母代、商品代的生產性能見表2-2-1、表2-2-2。海蘭褐殼蛋雞的突出優點是產蛋量高、抗病力強,該雞父母代、商品代的生產性能見表2-2-3、表2-2-4。

圖2-2-20 海蘭褐

圖2-2-21 海蘭白
表2-2-1 海蘭W-36白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2 海蘭W-36白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表2-2-3 海蘭褐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4 海蘭褐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2.羅曼蛋雞
羅曼褐殼蛋雞(見圖2-2-22)是德國羅曼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雜交雞。1989年,上海市華申曾祖代場引進曾祖代種雞,在全國各地推廣效果較好。羅曼褐殼蛋雞具有適應性強、耗料少、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其父母代雛雞可以用羽速自別雌雄,商品代雛雞可利用羽色自別雌雄。羅曼褐殼蛋雞父母代、商品代的生產性能見表2-2-5、表2-2-6。

圖2-2-22 羅曼褐殼蛋雞
表2-2-5 羅曼褐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6 羅曼褐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近年來,羅曼公司推出了羅曼褐新品系,取名為新羅曼褐。新羅曼褐除生產性能提高外,另一個突出特點是雙向自別雌雄:父母代雛雞可利用羽速自別雌雄(快羽為母雛,慢羽為公雛),商品代雛雞可利用羽色自別雌雄(白羽為公雛,紅羽為母雛)。該雞商品代的生產性能為:158日齡達50%產蛋率,其72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達302個,總蛋重19.418kg以上,料蛋比為(2.0~2.2)∶1,高峰產蛋率為91%,平均蛋重64.2g,育雛成活率99.94%,育成成活率97.5%,入舍母雞存活率93%。
羅曼白殼蛋雞是德國羅曼公司培育的兩系配套雜交雞,即精選羅曼SLS。由于其產蛋量高、蛋重大,受到人們的青睞。其父母代、商品代生產性能見表2-2-7、表2-2-8。
表2-2-7 羅曼白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8 羅曼白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羅曼粉殼蛋雞具有品種純正、雜病少、抗病力強、產蛋率高、維持時間長、蛋殼強度高的優勢,商品代為白色,羽色一致、蛋色一致是該品種所特有的。該雞父母代、商品代生產性能見表2-2-9、表2-2-10。
表2-2-9 羅曼粉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10 羅曼粉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3.海塞克斯蛋雞
海塞克斯褐殼蛋雞(見圖2-2-23)是荷蘭尤里布德公司培育的優良蛋雞品種,1985年我國首次引入祖代種雞。該雞具有耗料少、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商品代可利用羽色自別雌雄。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殖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其父母代、商品代生產性能見表2-2-11、表2-2-12。

圖2-2-23 海塞克斯褐殼蛋雞
表2-2-11 海塞克斯褐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12 海塞克斯褐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海塞克斯白殼蛋雞是荷蘭尤里布德公司育成的四系配套雜交雞。其以產蛋強度高、蛋重大而著稱,被認為是當代最高產的白殼蛋雞之一。該雞父母代、商品代生產性能見表2-2-13、表2-2-14。
表2-2-13 海塞克斯白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14 海塞克斯白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4.星雜系列蛋雞
(1)星雜288蛋雞
星雜288蛋雞(見圖2-2-24)是加拿大雪佛公司用來航雞雜交育成的白殼蛋雞四系配套雞種,所以在外貌與外形上與來航雞完全相似,羽毛、蛋殼均為白色,體形小而清秀,全身羽毛緊貼,冠大而鮮紅,皮膚呈黃色。

圖2-2-24 星雜288蛋雞
該雞體形小,抗逆性強,產蛋量高,商品代可自別雌雄。72周齡入舍雞產蛋266~285個,平均蛋重為60.5~62.5g,年總蛋重16~17.5kg,料蛋比(2.25~2.4)∶1,蛋殼白色。161~168日齡開產,26~28周齡產蛋率即可達到92%的產蛋高峰,85%產蛋率達21周,80%產蛋率達30周,雛雞育成率98%,成年雞死亡淘汰率不超過6%。
星雜288蛋雞自引入我國以來,經過多年的飼養繁育,確實表現出成活率高、體形小、耗料少、早熟、產蛋多等優點,對我國白殼蛋雞新品種的培育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北京白雞3系就是以該雞為種源培育而成的。
(2)星雜444蛋雞
星雜444蛋雞(見圖2-2-25)是加拿大雪佛公司育成的三系配套粉殼雜交雞。父本為洛島紅型,母本為輕型。商品代可自別雌雄,雛雞絨毛白色,母雛在頭的前端與喙連接處有淺褐色絨毛,公雛則無。優點是產蛋率高,體形小,耗料比低;但對環境敏感,易驚群,抗寒性較差。

圖2-2-25 星雜444蛋雞
據雪佛公司的資料,其至72周齡產蛋數為265~280個,平均蛋重為61~63g,料蛋比為(2.45~2.7)∶1。據1988—1989年德國隨機抽樣測定結果顯示,其生產性能為:500日齡入舍雞產蛋量276~279個,平均蛋重63.2~64.6g,年總蛋重17.66~17.8kg,料蛋比(2.52~2.53)∶1,產蛋期存活率91.3%~92.7%。
5.迪卡蛋雞
迪卡蛋雞原產于美國,我國于1986年從美國迪卡公司引進該雞種祖代雞,由上海大江有限公司飼養繁育并制種推廣。該雞種的顯著特點是綜合指標優異,如開產早、產蛋期長、蛋重大、產蛋量多、適應性強、飼料報酬高等。體形小,蛋殼棕紅色。種雞四系配套,父系褐羽,母系白羽;商品代雛雞可利用羽色自別雌雄,公雛白羽,母雛褐羽。
生產性能:迪卡蛋雞引入我國后表現出良好的產蛋性能,開產日齡為20周齡,產蛋期長,父母代為48周,商品代為55周,父母代至72周齡產蛋數為253個,平均蛋重為63.0~64.5g。72周孵化蛋數為212個,高峰期產蛋率達90%以上。平均孵化率為82%,母雞72周齡可得到85只雌雛雞。母雞存活率生長期為96%~98%,產蛋期為90%~95%。商品代雞每羽產蛋285~310個,年總蛋重為18~19.9kg。蛋殼呈棕紅色,蛋黃呈橘色,且色佳味美,飼料報酬高,料蛋比為2.58∶1。
6.羅斯褐雞
羅斯褐雞是英國羅斯育種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雜交的褐殼蛋雞。我國于1981年11月從英國引入曾祖代雛雞,飼養于上海市新楊種雞場,作為我國南方地區推廣褐殼蛋雞的主要原種基地。
羅斯褐雞由A、B、C、D四個品系組成,A、B兩系為父本,C、D兩系為母本。這四個純系不僅分別帶有金色或銀色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還有慢羽或快羽基因。因此,商品代可用羽速自別雌雄。羅斯褐雞A、B系全身羽毛紅色,似洛島紅雞;C系全身羽毛白色,有紅色斑點,是洛島白合成系;D系全身羽毛白色,有紅色斑點,是白來航合成系。
生產性能:父母代20周齡體重14.4kg,平均140~154日齡開產,196~210日齡達到產蛋高峰。62周齡入舍母雞產蛋量198個,產合格種蛋數178個,產母雛71只。商品代18周齡體重13.8kg,平均126~140日齡開產,175~189日齡達到產蛋高峰。76周齡入舍母雞產蛋量292個,料蛋比2.43∶1。
7.艾維茵肉雞
艾維茵肉雞(見圖2-2-26)是美國艾維茵國際家禽公司育成的優秀四系配套雜交肉雞。艾維茵肉雞為顯性白羽肉雞,體形飽滿,胸寬、腿短、黃皮膚,毛根細小,皮膚光滑,具有增重快、成活率高、飼料報酬高、肉質細嫩的優良特點,適宜各種加工和烹調。

圖2-2-26 艾維茵肉雞
艾維茵肉雞父母代生產性能:母雞20周齡體重2.08~2.16kg, 25~26周齡達5%產蛋率,31~33周齡達產蛋高峰,育雛育成期成活率95%以上,產蛋成活率91%~92%;高峰產蛋率86.9%,41周齡時入舍母雞每只總產蛋174~180個,入舍母雞產健雛數154只,入孵種蛋平均孵化率83%~85%。
艾維茵肉雞商品代生產性能:商品代公母混養49日齡體重2615g,耗料4.63kg,料肉比1.89∶1,成活率97%以上。
8.愛拔益加(AA+)肉雞
愛拔益加(AA+)肉雞(見圖2-2-27)是美國愛拔益加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雜交肉雞。其父母代種雞產蛋量高,并可利用快慢羽自別雌雄。該品系育雛育成期成活率高,公雞選種余地大,有力地保證了種雞遺傳優勢的發揮。整個飼養期母雞成活率高,產蛋期地面蛋少,蛋重較大,種蛋生產數量多,產蛋數較同類競爭品種多2~5個,商品代生產成本最低。

圖2-2-27 愛拔益加(AA+)肉雞
AA+肉雞父母代種雞能夠生產可羽速自別的商品代肉雞,即商品代母雞為快羽,商品代公雞為慢羽。該品系具有下列優勢:育雛育成期成活率高,母雞24周齡時平均為96.5%;產蛋期長,可達68周;母雞死淘率低,平均為10%;蛋重大;入舍母雞總產蛋數量多,高峰期產蛋率為87%~90%;產蛋高峰(80%以上)可維持12周以上;受精蛋高峰孵化率在95%左右。AA+肉雞父母代生產性能見表2-2-15。
表2-2-15 AA+肉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AA+肉雞商品代的生產性能優勢主要體現在羽速自別、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料肉比低、出肉率高、成品率高和抗應激能力強等方面。AA+肉雞商品代的高效產肉率能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因其具有腿肉多和雙胸的特點,特別適合加工成去骨肉。其生產性能見表2-2-16。
表2-2-16 AA+肉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3)羅斯308肉雞
羅斯308肉雞是英國羅斯育種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雜交雞。該雞生長發育快,飼料報酬高,產肉量高,能充分滿足生產多用途肉雞系列產品(全雞、分割肉和深加工)的需要。該雞父母代、商品代生產性能見表2-2-17、表2-2-18。
表2-2-17 羅斯308肉雞父母代生產性能

表2-2-18 羅斯308肉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二、鴨的主要品種
鴨按生產用途可分為蛋用型、肉用型和兼用型三種類型,其代表性品種介紹如下。
(一)紹興鴨
紹興鴨原產于我國浙江省紹興、蕭山、諸暨等地。該鴨以產蛋多、成熟早、體形小和耗料少等優點著稱,是我國蛋用型鴨的高產品種之一(見圖2-2-28、圖2-2-29)。

圖2-2-28 紹興鴨(公)

圖2-2-29 紹興鴨(母)
紹興鴨體形勻稱,緊湊,結實,喙長頸細,體軀狹長,向前抬起,與地面呈45°,臀部發達,形似“琵琶”狀。按紹興鴨的外貌特征可分為帶圈白翼梢系和紅毛綠翼梢系兩個品系。
1.帶圈白翼梢系
全身以淺褐色麻雀羽為主,頸中部有2~3cm寬的白羽圈。主翼羽白色,腹部白色。喙橘黃色,脛、蹼橘紅色,喙豆黑色,爪白色,虹膜藍灰色。公鴨頭和頸上部為墨綠色,具光澤,雄性羽墨綠色。97日齡見蛋,132日齡開產,178日齡達到90%產蛋率,90%以上產蛋率維持215天,500日齡時產蛋量219.5個,總蛋重21.07kg,蛋重60.0g,多產玉白殼色的蛋。產蛋期料蛋比2.6∶1,產蛋期存活率97%。
2.紅毛綠翼梢系
母鴨以紅褐色麻雀羽為主,頸部無白羽圈,有鏡羽,腹部褐麻,喙灰黃色,爪黑色,虹膜褐色。公鴨全身羽毛以紅褐色為主,從頭到頸部均為墨綠色,具光澤,有鏡羽,喙、脛、蹼橘紅色,爪黑色。104日齡見蛋,134日齡開產,197日齡達到90%產蛋率,90%以上產蛋率維持180天,500日齡產蛋量305個,總蛋重20.36kg,蛋重72.0g,蛋殼殼色多為青色。產蛋期料蛋比2.64∶1,產蛋期存活率為92%。
(二)金定鴨
金定鴨原產于我國福建省龍海市,廈門市郊區、同安、南安、普江、惠安、漳州、漳浦、云霄和詔安等縣市為其中心產區,是我國優良蛋鴨品種(見圖2-2-30、圖2-2-31)。

圖2-2-30 金定鴨(公)

圖2-2-31 金定鴨(母)
金定鴨的公鴨胸寬、背闊,體軀較長;喙草綠色,虹膜褐色,脛、蹼橘紅色,爪黑色;頭、頸上部羽毛翠綠色,無明顯的白頸圈;前胸紅棕色,背部灰褐色,腹部銀灰色,翼羽深褐色,有鏡羽,尾羽黑褐色。母鴨身體細長,勻稱緊湊,頭較小,頸細長,喙古銅色,虹膜褐色,全身為深褐色麻雀羽,翼羽深褐色,有鏡羽。
成年公鴨體重1.76kg,成年母鴨體重1.78kg。母鴨110~120日齡開產,年產蛋260~280個,在舍飼條件下產蛋300個,蛋重70~72g。蛋殼以青色為主,約占95%,公母配比1∶25,受精率90%,孵化率85%~92%。育雛成活率98%,育成成活率99%,初生重45.5g,育雛期28日齡體重0.7kg。雛鴨期耗料比1.9∶1,產蛋期料蛋比(從產蛋率5%計)為3.4∶1。
(三)高郵鴨
高郵鴨原產于我國江蘇省高郵、寶應、興化一帶,以及江蘇北部京杭大運河兩側的廣大地區。該鴨具有覓食性強、瘦肉率高和多產雙黃蛋的特點,為典型的蛋肉兼用型品種(見圖2-2-32)。

圖2-2-32 高郵鴨(公)
高郵鴨的公鴨背寬、胸深,體軀長方形;頭和頸上部羽毛深綠色,前胸紅棕色,臀部藍色,腹部白色;喙青綠色,脛、蹼橘紅色,虹膜深褐色;鴨身長,頸較細,胸寬深,臀部方形;全身羽毛為淺褐底色的麻雀羽。
高郵鴨成年公鴨、母鴨體重約2.5kg。70日齡體重約1.5kg。全凈膛率70%左右。母鴨140日齡開產,年產蛋量160~180個,蛋重76g。殼色以白色為多,約占80%。雙黃蛋約占3%。
(四)建昌鴨
建昌鴨主產于我國四川省涼山州境內,安寧河流域的西昌、德昌、冕寧等縣,建昌鴨是肉蛋兼用型鴨種且具有良好的肥肝生產性能。
建昌鴨以體軀寬闊、頭大、頸粗短為顯著特征,淺麻羽色為主要羽色類型,約占群體的50%。其全身羽色以泥黃為底色,上綴條形黑斑。公鴨頭頸上部羽毛墨黑色,具光澤;頸下部多有一白色頸圈,尾羽黑色,雄性羽黑色,2~4根,前胸及鞍羽紅棕色,腹部羽毛銀灰色,喙青綠色,故有“綠頭、紅胸、銀腹、青嘴公”之稱。建昌鴨群體中尚有15%的白胸黑羽鴨,公、母羽色相同,前胸白色,體羽烏黑色,喙青綠色,脛、蹼多為黑色。深麻(褐麻)羽色的建昌鴨占35%左右,全身羽毛以淺褐色為底色,上綴條形黑斑。除公鴨的體羽為暗灰色外,外貌特征與淺麻鴨相近似。
建昌鴨的出殼體重約50g,在稻田放牧、適當補飼的條件下,20日齡平均體重約390g,60日齡平均體重約1.34kg,90日齡平均體重約1.80kg。公鴨、母鴨60日齡和90日齡的全凈膛率分別為67%和73%。青年鴨填肥2~3周,肥肝重230~400g。實驗表明,建昌鴨與北京鴨或狄高鴨組配生產的雜交鴨肥肝性能良好,填飼期死殘率明顯較低。
建昌母鴨180日齡左右開產,年產蛋量140~150個,蛋重約72g。青殼蛋占60%~70%。公母配種比例1∶(9~10)。
(五)北京鴨
北京鴨原產于我國北京市近郊,是世界著名的肉用標準品種。由于該鴨生產快、繁殖率高、適應性強和肉質好等突出優點,為國內現代肉鴨生產所廣泛采用(見圖2-2-33)。

圖2-2-33 北京鴨
北京鴨羽毛潔白,緊湊。公鴨尾部有雄性羽,體軀長而寬。頭大眼圓,虹膜呈藍灰色,喙中等長,較寬厚,呈橘黃色。頸粗、稍短,胸部豐滿,腹部深廣,前胸高舉,后腹稍向后傾斜,與地面約呈30°,翅較小,尾短而上翹,腿短而有力,脛、蹼呈橘紅色。性情溫馴,喜合群,好安靜,適宜集約飼養。
北京鴨成熟期早,早熟的母鴨130~140日齡即可開產,一般為150~180日齡。年產蛋量為180個。近幾年來,經選育的鴨群年產蛋量為200~260個,蛋重90g左右。蛋殼多為白色。
北京鴨生長發育快,經選育的大型父系公鴨體重為4.0~4.5kg,母鴨體重為3.5~4.0kg。北京鴨肌肉纖維細致,肌纖維間隙脂肪分布均勻,肉質特優。據近幾年的試驗,北京鴨與瘤頭鴨雜交生產的雜交鴨(俗稱“半番鴨”)肥肝性能良好,填飼2~3周,每只可產肥肝300~450g。
(六)瘤頭鴨
瘤頭鴨俗稱番鴨,原產于南美洲及中美洲熱帶地區。瘤頭鴨具有生長快,體形大,胸肌、腿肌豐滿,肉質優良等特點,是我國南方主要肉禽品種之一。
其外貌特征為頭大而長,眼周圍和喙的基部有皮瘤,頭頸部有一排縱向長毛,受驚時豎起呈刷狀。喙色鮮紅或暗紅,眼鮮紅。胸豐滿,體呈橄欖形。脛短,紅色、橘色、黑色不一。羽毛有純黑、純白、黑白色或白色雜有藍青色。公鴨在繁殖季節散發麝香氣味。體質強健,肉厚,肉質良好,味美油多,屬肉用型鴨種。
成年體重:公鴨4.0~5.0kg,母鴨2.5~3.0kg。母鴨180~210日齡開產,年均產蛋60~120個,蛋殼多為白色,也有淡綠色或深綠色。蛋重70~80g,有就巢性。商品鴨3月齡體重:公鴨2.7kg,母鴨1.8kg。料肉比3∶1,瘦肉率75%左右。
瘤頭鴨能與家鴨雜交,其雜交后一代生長快,體重大,肉質好,但無生育能力,俗稱騾鴨。
用瘤頭公鴨與北京母鴨雜交是生產肥肝的一種手段,肝最重可達470g,可供外銷。
(七)櫻桃谷鴨
櫻桃谷鴨原產于英國,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建立了祖代場,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鴨,具有生長快、瘦肉率高、凈肉率高、飼料利用率高以及抗病力強等優點(見圖2-2-34)。

圖2-2-34 櫻桃谷鴨
櫻桃谷鴨體形較大,成年公鴨體重4.0~4.5kg、母鴨3.5~4.0kg。父母代群母鴨性成熟期26周齡,年均產蛋210~220個。白羽L系商品鴨47日齡體重3.0kg,料肉比3∶1,瘦肉率達70%以上,胸肉率23.6%~24.7%。
三、鵝的主要品種
(一)獅頭鵝
獅頭鵝是我國最大的鵝種,原產于我國廣東省饒平縣。獅頭鵝體軀碩大軒昂,頭大而深,頂上有肉瘤向前傾,兩頰各有顯著突出的肉瘤,母鵝的肉瘤較扁平,呈黑色或黑色帶有黃斑,從頭部的正面觀之如雄獅頭狀,故稱獅頭鵝。頜下咽袋發達,眼凹陷,眼圈呈金黃色,喙深灰色,胸深而廣,脛與蹼均為橘黃色(見圖2-2-35)。

圖2-2-35 獅頭鵝
獅頭鵝最大的特點為體重大,成年公鵝一般體重為10~12kg,最大體重可達17kg;母鵝一般體重為9~10kg,最大體重可達13kg。在大群飼養條件下,獅頭鵝在40~70日齡時增重最快,在51~60日齡時平均每天增長116.7g。
母鵝產蛋季節自每年8—9月份至次年3—4月份,全年產蛋25~35個。一般分三窩產蛋,第一窩產7~10個,第二窩產10~14個,第三窩產8~11個,有少數母鵝能產四窩。蛋重105~255g,蛋殼白色。母鵝盛產期為第2~4年。公母配種比例為1∶(5~6)。
獅頭鵝的肥肝性能良好。經3~4年填飼,每只鵝可得肥肝800g左右。以獅頭鵝作父本的雜交鵝,70日齡以上的填飼鵝每只可得肥肝400~600g,且質地優良。
(二)皖西白鵝
皖西白鵝的中心產區在我國安徽省西部霍邱、壽縣、六安、肥西、舒城、長豐等縣。該品種具有生長快、覓食力強、耐粗飼、肉質好和羽絨品質優良等特點(見圖2-2-36)。

圖2-2-36 皖西白鵝
該品種具有典型中國鵝的外貌特征。頭中等大小,前額有發達的光滑肉瘤,頸長而呈弓形。母鵝體軀呈卵圓形,公鵝體軀略長,胸部豐滿,前軀高抬,腿粗壯。全身羽毛白色,喙、肉瘤橙黃色,脛、蹼橘紅色,虹膜黃灰色,少數個體有咽袋。
皖西白鵝成年公鵝體重5.5~6.5kg。在一般放牧飼養條件下60日齡仔鵝體重1.5~1.75kg。母鵝180日齡左右開產。年產蛋約25個,無就巢性的鵝可年產50個左右,平均蛋重142g,蛋殼白色。該品種以羽絨產量高、絨朵大而著稱,每只鵝可產羽毛(不含大翎)350g,其中羽絨40~50g。
(三)溆浦鵝
溆浦鵝原產于我國湖南省沅水支流的溆水沿岸的溆浦縣,洞口、新化、暗花等縣均有分布。該品種體形較大,體軀稍長。公鵝肉瘤明顯,頸長呈弓形;母鵝體形稍小,后軀豐滿,呈蛋圓形,有腹褶。溆浦鵝中約20%有頭髻(俗稱頂心毛)。
溆浦鵝有灰、白兩種羽毛。白鵝全身羽毛白色,喙、肉瘤、脛、蹼呈橘黃色,虹膜藍灰色。灰鵝的頸、背、尾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白色,喙黑色,肉瘤明顯,表面光滑,呈灰黑色,母鵝有腹褶。
成年公鵝體重6.0~6.5kg,仔鵝60日齡體重3.0~3.5kg,200~210日齡開產,年產蛋25~50個,平均蛋重200g左右,蛋殼白色。溆浦鵝具有良好的肥肝性能,每只鵝產肥肝500~600g,重者可達1000g。
(四)豁眼鵝(五龍鵝)
豁眼鵝(五龍鵝)原產于我國山東省萊陽地區,分布于遼寧省昌圖、吉林省通化及黑龍江省延壽縣等地,為中國鵝中的小型白鵝品變種。該鵝種外貌上的特征是上眼瞼有一個疤狀缺口,故稱“豁眼鵝”。少數個體頜下有咽袋和腹褶。喙、肉瘤、脛、蹼呈橘紅色,虹膜藍灰色,全身羽毛白色。成年公鵝體重3.4~4.7kg,成年母鵝體重2.7~4.3kg,60日齡體重2.0kg左右。母鵝產蛋性能良好,210~240日齡開產。在放牧飼養條件下,年產蛋約100個。一般第2~3年為產蛋盛期,產蛋旺季為每年2—6月份,蛋重120~130g,蛋殼白色。公母配種比例為1∶(6~7)。
(五)太湖鵝
太湖鵝原產我國江蘇省太湖地區,具有中國鵝外貌的典型特征(見圖2-2-37)。肉瘤明顯,頸呈弓形而細長,前軀高抬,喙、脛、蹼橘紅色,虹膜藍灰色。成年公鵝體重4.0~4.5kg,成年母鵝體重3.0~3.5kg,70日齡體重2.3~3.0kg。母鵝約160日齡開產,一般鵝群年產蛋60~70個,高產鵝群年產蛋80~90個。平均蛋重135g,蛋殼白色。

圖2-2-37 太湖鵝
(六)伊犁鵝
伊犁鵝為我國唯一起源于灰雁的鵝種,相傳已經有200年多年的飼養歷史,分布于我國新疆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及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見圖2-2-38)。該鵝前額無肉瘤,頸較短,體軀呈扁橢圓形,幾乎與地面平行。有灰、白兩種基本羽色和部分灰白色花羽的雜色。喙呈黃白色或肉紅色,脛、蹼橘紅色,虹膜藍灰色。成年公鵝體重約4.5kg,成年母鵝體重3.2kg。在天然草場飼養條件下,60日齡公鵝重約3.0kg,母鵝重約2.8kg;90日齡公鵝重約3.4kg,母鵝重約3.2kg。母鵝性成熟期遲,270~300日齡開產,每年3—4月份為產蛋期。第一產蛋年可產蛋10個左右,第三產蛋年可產蛋15~16個,蛋重約153g。

圖2-2-38 伊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