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外匯的基本概念
1.2.1 外匯
外匯具有雙重含義,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外匯的靜態概念,又分為狹義的外匯概念和廣義的外匯概念。狹義的外匯指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國際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廣義的外匯指的是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外匯的動態概念,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借以清償國際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匯兌的簡稱。
我國2008年修訂的《外匯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①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②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⑤其他外匯資產。”
1.2.2 匯率
匯率,又稱匯價,是指一國貨幣以另一國貨幣表示的價格,或者說是兩國貨幣間的比價。在外匯市場上,匯率一般顯示至小數點后第四位,如圖1-2所示。匯率的最小變化單位為一點,即最后一位數的一個數字變化。按國際慣例,通常用三個英文字母來表示貨幣的名稱,例如,以下中文名稱后的英文即為該貨幣的英文代碼: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郎CHF。

圖1-2 外匯市場的報價
1.匯率的分類
匯率有多種形式和分類,具體如下:
(1)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長短分,可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即期匯率是指外匯買賣成交后,買賣雙方在當天或在兩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所使用的匯率。遠期匯率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交割。
(2)從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分,可分為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買入匯率又叫作買入價,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使用的價格。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是指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平均價就是中間價。
(3)按制定匯率的不同方法分,可分為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通常選擇一種國際經濟交易中最常使用、在外匯儲備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可自由兌換的關鍵貨幣作為主要對象,與本國貨幣對比,制定出匯率,這種匯率就是基本匯率。套算匯率又叫作交叉匯率,是指兩種貨幣都通過各自對第三國的匯率算出來的匯率。
(4)按國際匯率制度的不同分,可分為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等。固定匯率是指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基本固定,波動幅度很小。浮動匯率是指一國貨幣當局不規定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官方匯率,也無任何匯率波動幅度的上下限,本幣聽任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自由漲落。
(5)按是否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分,可分為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
2.匯率的影響因素
外匯市場上的實際匯率是由現實的外匯供求狀況所決定的。而影響外匯供求的因素錯綜復雜,既包括經濟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并且各種因素之間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1)國民經濟發展狀況。這是影響一國國際收支,乃至該國貨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主要從勞動生產率、經濟增長率和經濟結構三個方面對匯率產生影響。
如果一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在較長時期內持續高于別國,則會使該國單位貨幣所包含的價值相對增加,從而使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相應上升。如果一國的經濟結構比較合理,能夠適應世界市場的需求,那么,該國的貿易收支乃至經常項目收支就能夠持續保持平衡或維持順差,該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就會保持較強的地位。國內外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是錯綜復雜的。從貿易收支的角度出發,一國經濟增長率較高,意味著收入上升,在短期內會引起更多的進口,造成本國貨幣匯率下降的壓力,但長期來看有相反的作用。從資本流動的角度出發,一國經濟增長率較高,意味著該國投資利潤率也較高,由此吸引國外資金流入本國進行直接投資,從而增加本國國際收支中資本項下的收入,導致該國貨幣需求旺盛,匯率上升。
(2)相對通貨膨脹率。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一般而言,如果一國的通貨膨脹率超過另一個國家,則該國貨幣對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就要下跌;反之,則上漲。
(3)相對利率。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一國利率的變動必然會影響到該國的資金輸出與輸入,進而影響到該國貨幣的匯率。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相對較高,就會刺激國外資金流入增加,本國資金流出減少,由此改善資本賬戶收支,提高本國貨幣的匯價。但在考察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作用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比較兩國利率的差異;二是要考察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實際利率。
(4)宏觀經濟政策。其可分為緊縮性的經濟政策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它們對國際收支乃至匯率的作用結果正好相反。以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例,它們會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的發展,從而增加進口需求,使該國的貿易收支發生不利的變化,由此導致該國貨幣匯率的下跌。而且,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還會降低利率,從而引起國際短期資本的大量流出,抑制短期資本的流入,從而可能引起資本項目的逆差,增加匯率下跌的壓力。
(5)國際儲備。一國政府持有較多的國際儲備,表明政府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的能力較強,因此,儲備增加能加強外匯市場對本國貨幣的信心,從而有助于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儲備下降則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的下跌。
1.2.3 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并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的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如圖1-3所示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5年以前一直處于增長狀態。2014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84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7億美元;但2015年,在經濟減速和股市重挫之際,我國政府為了抑制人民幣貶值而消耗了部分外匯儲備,2015年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33萬億美元,較同年11月下降1079億美元。

圖1-3 中國的外匯儲備(2005—2015年)
1.2.4 外匯相關產品
在外匯市場上,由于交易的動機和目的不同、技術手段不同、政府管制程度不同,從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交易品種,其中最主要、最典型的交易品種有即期、遠期、掉期、期權等。
1.即期外匯交易
即期外匯交易(FX spot)是指交易雙方以當天的外匯市場交易價格成交以后,根據事先約定的價格、金額,原則上在兩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的交易行為。它是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外匯交易形式,是其他外匯交易的基礎。進行即期外匯交易的市場就是即期外匯市場,是外匯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進行貨幣兌換,即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購買力的國際轉移。即期外匯市場習慣上被稱為現匯市場。
即期外匯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通常是在大公司和外匯經紀人、客戶之間通過電話、電傳、電報進行交易的。由于現代化通信工具的發展,盡管交易雙方距離很遠,但交易對市場的影響卻能夠迅速反映出來。即期匯率是構成所有外匯買賣活動的基礎,其他交易匯價都是在此基礎上計算得出的。
在即期外匯市場上,通常匯率采用雙向報價方式,即報價者同時報出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如USD/JPY108.10/30,第一個數字(108.10)表示報價者愿意買入被報價幣的價格,這就是所謂的買入匯率;第二個數字(108.30)表示報價者愿意賣出被報價幣的價格,這就是所謂的賣出匯率。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外匯交易通常只會報出10/30,一旦成交后,再確認全部的匯率是108.10。依外匯市場上的慣例,匯率的價格共有5個位數(含小數位數),如GBP/USD1.4850或USD/JPY108.10。一般而言,匯率價格的最后一位數,稱為基本點。這些皆是匯率變動的最小基本單位。而外匯交易員在報價時,未曾報出的數字(GBP/USD1.4850中的1.48),我們稱之為大數。交易員未報出大數的原因是:在短短數秒的詢價、報價及成交的過程中,匯率通常不會如此快速地變動,于是大數便可省略不說。
2.遠期外匯交易
遠期外匯交易(FX forward)又稱期匯交易,是指在外匯買賣成交時,雙方并未支付外匯或本幣,而是先簽訂合約,規定交易的貨幣、數額及適用的匯率,并于將來某個約定的時間進行交割的外匯業務活動。
相對于即期外匯交易而言,遠期外匯交易有如下特點:①買賣雙方簽訂合約時,無須立即支付外匯或本幣,而是按合同約定延至將來某個時間交割;②買賣外匯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取得國際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而是為了保值和避免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③買賣的數額較大,一般都為整數交易,有比較規范的合同;④外匯銀行與客戶簽訂的合同必須有外匯經紀人擔保,客戶需繳存一定數額的押金或抵押品。
遠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報出遠期外匯的具體數字,采用這種方法的有日本、瑞士等少數國家。例如,銀行直接報出美元兌日元的三個月匯率是123.33/124.33。二是只報出遠期外匯與即期外匯的點數差,即報出遠期外匯的升水、貼水、平價。遠期外匯升水是指遠期外匯比即期外匯溢價;貼水是指遠期外匯比即期外匯折價;平價是指遠期外匯與即期外匯相等。
在銀行的遠期實際業務中,銀行的報價有時說明是升水或貼水,有時僅報出即期匯率和銀行的匯水數字,這時就需要計算遠期匯率的實際數字。計算遠期的實際匯率的步驟如下:
(1)列出即期外匯的全部數字,將遠期匯水數字對準即期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相應的部位。
(2)判斷遠期升水還是貼水:在直接標價法下,前面的點大于后面的點是貼水,前面的點小于后面的點是升水;在間接標價法下,前面的點大于后面的點是升水,前面的點小于后面的點是貼水。
(3)計算遠期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遠期匯率等于即期匯率加上升水,減去貼水;在間接標價法下,遠期匯率等于即期匯率減去升水,加上貼水。
遠期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計算還可以進一步簡化:已知遠期匯率兩個數字,前面的點和后面的點相比“前小后大往上加”“前大后小往下減”。另外要注意:實際匯率兩個數字前小后大,則無論何種標價法,即無論最后算出的結果是買入價在前還是賣出價在前,永遠都是前面的數字小于后面的數字。如果前面的數字大于后面的數字,說明計算錯誤。
遠期外匯是升水還是貼水,受利率水平的制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利率低的國家的遠期匯率會升水,利率高的國家遠期貨幣匯率會貼水。這是因為銀行買賣一方面要遵守買賣平衡的原則,即買進多少外匯應相應賣出多少外匯;同樣地,賣出一定外匯也要補進相應的外匯。另一方面是銀行必須盈利,其由經營活動需要而買賣遠期外匯引起匯率損失,應由客戶來承擔。
3.掉期外匯交易
掉期外匯交易(FX swap)是指買進或賣出某種貨幣的同時,賣出或買進不同交割期限的同種貨幣的一種外匯交易。掉期外匯交易實際上由兩筆外匯交易組成,一般是一筆為即期外匯交易,一筆為遠期外匯交易。這兩筆交易人買賣的金額相同、貨幣相同,只是買賣的方向相反。進行掉期外匯交易的目的在于避免匯率變動的風險。
掉期交易主要在銀行同業之間進行,一些大公司也利用掉期交易進行套利活動。掉期外匯交易通常具有以下特點:①買與賣是有意識地同時進行的;②買與賣的貨幣種類相同,金額相等;③買與賣的交割期限不相同。
根據交割日的不同,掉期外匯交易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即期對遠期:買進或賣出現匯的同時,賣出或買進一筆期匯。
(2)遠期對遠期:對不同交割期限的期匯雙方做貨幣金額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兩個交易。這種掉期形式多為轉口貿易中的中間商所使用。
(3)明日對次日(即期對即期):成交后的第二個營業日交割、第三個營業日做反向交割的一種交易。這種交易主要用于銀行同業的隔夜資金拆借。
掉期外匯交易的作用主要體現:一是可以改變外匯的幣種,避開匯率變動的風險,掉期外匯交易可以將閑置在投資者手中的貨幣轉換成投資者所需要的貨幣,并加以運用,從中獲益;二是進口商可以運用掉期外匯交易進行套期保值;三是有利于銀行消除與客戶進行單獨遠期交易所承受的匯率風險,平衡銀行即期外匯交易和遠期交易的交割日期結構,使銀行資產結構合理化。
4.期權交易
外匯期權(FX option)也稱為貨幣期權,是指合約購買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權費后,所獲得的在未來約定日期或一定時間內,按照規定匯率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量外匯資產的選擇權。外匯期權是期權的一種,相對于股票期權、指數期權等其他種類的期權來說,外匯期權買賣的是外匯,是指期權買方在向期權賣方支付相應期權費后獲得一項權利,即期權買方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后,有權在約定的到期日按照雙方事先約定的協定匯率和金額同期權賣方買賣約定的貨幣,同時期權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
外匯期權按期權持有者的交易目的分,可以分為買入期權(也稱為看漲期權)和賣出期權(也稱為看跌期權);按產生期權合約的原生金融產品分,可以分為現匯期權(即以外匯現貨為期權合約的基礎資產)和外匯期貨期權(即以貨幣期貨合約為期權合約的基礎資產);按期權持有者可行使交割權利的時間分,可以分為歐式期權(指期權的持有者只能在期權到期日當天紐約時間上午9時30分前,決定執行或不執行期權合約)和美式期權(指期權持有者可以在期權到期日之前的任何一個工作日紐約時間上午9時30分前,選擇執行或不執行期權合約),美式期權較歐式期權的靈活性更大,因而期權價格也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