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路漫長求索:章楚藩散文隨筆集作者名: 章楚藩本章字數: 3447字更新時間: 2020-02-21 17:48:48
《易》《觀》地理山水風光——黃石公園游記
早就聽說黃石公園奇山異水、品物薈萃,乃旅游之勝地,惜無機會成行。2008年暮春之際,有幸偕夫人隨團作黃石公園之旅,興奮不已。臨行前查閱地圖,知黃石公園位于懷俄明州西北部,跨至蒙大拿州與愛達荷州,有近9000平方千米之廣,相當于浙江省面積的十分之一,它的范圍包括了落基山脈的最高處,海拔在兩三千米以上。再看電腦,有幾句英文描寫,更引起我的好奇和興趣:
In Yellowstone the two contrasting elements, fire and water, have combined to produce a land of natural wonders.It is a land born in the fires of thundering volcanoes and sculptured by glacial ice and running water into a fascinating landscape.
(在黃石公園里,兩種相克的要素,火和水,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塊充滿自然奇觀的地方。它是在火山隆隆爆發的火焰中誕生、被冰川和流水蝕刻而成的景色迷人的地方。)
啊!那里有火山,就有充滿活力和光芒的“火”了,所謂“熱火朝天”嘛!嗬!那里有冰山、冰川,就有靜寂的冰崖和流動的活水了。黃石公園有了這兩個對立的要素和它們的相生相克,就會有種種奇妙的景象了!我平生愛游山玩水,也喜愛玩《易》,略知“一陰一陽之謂道”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又謂“易通天文、地理、人事”,故《觀》卦曰“風行地上,觀”,“中正以觀天下”,“觀我生,進退”,今以《易》道觀“黃石”,正其時也。
百聞不如一見。到黃石公園的首日傍晚,就見到了最著名、最吸引人的老忠實泉(Old Faithful)。此前,導游與景點辦公室電話聯系,被告知泉水六時四十五分噴發,我們提前半小時與許多觀眾在周圍坐等。老忠實泉不噴則已,但見瞬間一噴則直沖云霄,蔚為壯觀。至三五分鐘后,突然一陣大風刮來,水珠亦隨風飄灑而來,人們被灑得滿臉滿身,引起一陣騷動,觀眾情緒亦為之振奮。據說這個間歇泉從1870年被發現以來,總是很準確地以65分30秒的間隔,噴出四五十米高的水柱。由于它日以繼夜、春來秋往、年復一年地準時噴發,因此被稱為老忠實泉。黃石公園的間歇泉有300多處,占全世界此類噴泉的一半以上。其他有名的還有巨人噴泉、老人臉噴泉、城堡噴泉等。這些間歇泉的水柱似參天大樹,其直徑從1.5米到18米不等,高度有45米至90米。有如此多而定時開放的噴泉“花樹”密集在此,真是黃石公園的驕傲!
其實,熱泉(hot spring)分好幾類:上面寫到的以老忠實泉為代表的是間歇泉(geyser);有不斷噴動的噴泉英文稱fountain;還有只冒氣不噴發的嘶嘶作響的蒸汽泉(steam Geyser);又有一種只噴泥巴的就叫泥噴泉(mud pot)吧。我們這次看到的龍口火山(mud Volcano),即泥火山,看起來就像一個大泥塘,里面的泥漿和氣泡咕嘟咕嘟往外翻,隆隆作響,冒出的蒸汽散發出濃烈的硫磺味兒,這也是一個奇特的景觀。
我們游覽了馳名的曼默斯泉(Mammoth Hot Springs)和浪漫迷人的彩虹湖(Fountain Paint Pot)。這日夜不息地涌流的猛犸熱泉,水溫較高,令人驚異的是它的沉淀物冷卻后形成白色的結晶體,像大理石一樣晶瑩潔凈,十分惹人喜愛。有一個湖狀熱泉的岸壁有白、黃、綠、青、藍等不同顏色,美艷迷人。因原山上有好些熱泉,泉水從山坡上一節一節地流下來,被各種細菌染得五顏六色,因而形成一個非常漂亮的大臺階。用彩虹來形容這個熱泉,真是妙極了!這無比精彩、幻麗壯觀的美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它已超乎人類藝術所能達到的極限。我由此聯想到:有“熱火”的山水風光與“無火”的湖光山色有著不同的特征,后者多表現為“靜態美”;而前者則顯示出“動態美”,它變幻艷麗,多姿多彩,或可用妖艷形容之。如黃石公園的黃石湖,這湖的形狀像一只巨大無比的手掌,我們看到的是大拇指的湖區。這湖面的風光十分奇特,五光十色,且有層次而多變。近處湖面還有好幾處發出濛濛的熱氣,這就是湖底的熱噴泉在爆發的跡象,也即水火相克相生的景象。我們還看到湖岸遠處有一排雪山,這流光溢彩之湖與白雪皚皚之山,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動態的與靜態的湖光山色之異,由此可見一斑。

黃石河從黃石湖出發,滾滾而下,流至險要處,一瀉萬丈,形成兩道黃石瀑布,再滾滾向前,天長日久沖刷出壯觀的黃石大峽谷。黃石下瀑布(Lower Fall)落差達94米,比中國黃果樹瀑布還高出20米,氣勢磅礴,景色壯觀。黃石峽谷長24千米,深400米,寬約500米,峽壁險峻,巍峨多彩。

我曾游觀過科羅拉多大峽谷(Grand Canyan),對比兩者的景觀,雖有大小、長短、寬狹、氣勢的不同,但有一個重要特征相同,那就是“水”的特性和功能。水性向下,柔弱卻剛強。老子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試看,此滾滾黃石河水,穿切山石而創造了神奇的黃石大峽谷;想那科羅拉多河水的千萬年侵蝕,竟把落基山脈也橫切了,造就了長350千米的大峽谷的雄偉壯觀。不過還有一點,黃石大峽谷不同于科羅拉多大峽谷:黃石大峽谷兩邊峭壁都呈黃色,應該是硫磺所染的吧,這也是“火”的功能的顯現,是火造就了黃石。在陽光下,兩峽壁的顏色從橙黃過渡到橘紅,再變而為赭色,如此變幻,多姿多彩,所以說,黃石大峽谷自然景觀的特點應為“壯麗”。

值得注意的是,水、火、山這三者上、下處何種位置至關重要。從《周易》上看,水、火兩者的位置一定要水在上、火在下才好。因火性向上,水性向下,上下交通和合了,才成“既濟”卦,才會造成新象奇跡;要是上火、下水則為“未濟”卦,兩者不相交合溝通,就是不成功,成不了氣候。同理,火在山下為“賁”(bì)卦,賁者,文飾也,文彩也,文章也,即有種種美好的景象;若火在山上則為“旅”卦,只能暫時旅居,未能久長也。山與水的位置關系亦如此:山下有水則為“蒙”卦,“蒙”以山下出泉為象征,可以啟明、啟智,滋養萬物,可觀可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呀;若山上有淺水,則為“蹇”(jiǎn)卦,喻步履艱難,一個人若不能克服艱險,繼續努力向前,就不可能看到美好前景。
如果我們從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觀點來觀察黃石公園,則可看到更多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象。如在黃石公園原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可在1988年發生了一場“木生火”的天然火災,有48%面積的森林毀于一旦;然而在“火生土”的沃壤上,又新長出許多小樹。這樣“木生火”,“火生土”,水土又生木,森林被火燒毀后又長出新樹變為茂林,如此循環往復,正彰顯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再如,在有的山坡上,我們還可看到曾被火山灰燼掩埋起來并石化了的紅杉樹林的樹樁;而在近旁又可看到新生長出來的扭葉松樹。遠古的生態與新生的物象并列眼前,相映成趣。

黃石公園還是全美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在這天然樂土生活的動物有鹿(還可分為馬鹿即大角鹿[elk]、駝鹿[moose]、騾鹿[mule deer])、羚羊、熊(黑熊、灰熊)、野牛和郊狼等。特別是野牛和鹿,我們在好多處都能看到,還給它們照相呢。不過,這里人類是客,鹿、牛、熊、狼等才是大地的主人呢!啊,黃石公園!在這單一的國家公園之中,竟有如此豐富的地理、動植物景觀,那飛禽走獸均受到保護而自然生長繁殖。如此妥善地保存了北美大自然的本來面貌,這是多么罕見、多么難得呀!我禁不住連聲贊嘆,這真是人的一生不可不來觀賞的勝地啊!
“一部《易經》觀天下”,也可借以“觀人生、管自己”。看了黃石國家公園那相生相克、千變萬化的眾多自然景觀后,我就自然想到了人的本身。人本身也是一個對立統一體,人生就有“生、長、老、病、死”的幾個發展階段。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個階段,都要處理好進與退、情與理、剛與柔、公與私等相互對立的關系,讓人生發出更多更美的光和熱,做出更多的貢獻。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努力”。“人生努力終復始,水浪滾滾永向前”,這就是我游黃石公園后的人生感悟。
黃石公園游三天,我于第三天晚上深夜寫就這篇游記,次日起將游總統巨石山、鹽湖城以及賭城拉斯維加斯。同游者40余人,多數是華人及華僑,在途程的巴司中,一位柬埔寨女華僑主動要向大家朗讀我的這篇游記。過后有位80多歲的余老先生在游罷總統巨石山后,寫了一首詩,《讀章先生<黃石游記>,深受啟發,賦七律一首,借以續貂》:
久聞黃石負盛名,今朝有幸喜登臨。
山河壯麗多奇景,忠實噴泉奇中靈。
總統巨石塑人杰,緬懷先賢勵后生。
驚嘆造物多神奇,雄放峻偉舉世聞。
我們游覽了鹽湖城,看到了鹽湖。這地區原是一片大海,不知多少萬年之后變成了陸地,存留下了鹽湖。湖水因鹽分很高,不會水的人跳到湖里,也能躺在水上,不會沉下去。我很想親身去試一試,因無機會,也只好作罷。

游鹽湖城后,我和余老先生等諸位旅友暢談:“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我這篇記游黃石的短文稱不上什么奇文,但愿拋磚引玉,能見到、聽到更多的奇文、奇事,余老的詩就是奇文,讓我們共同來探討大自然及人生的奧秘和深義吧!我即和余老先生七律詩,吟七絕一首致謝:
游罷黃石游鹽湖,
湖光山色何不同。
人間世事亦如此:
滄海桑田憑天公。
2008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