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漫長求索:章楚藩散文隨筆集
- 章楚藩
- 2735字
- 2020-02-21 17:48:53
北美阿拉斯加海陸之旅
阿拉斯加(Alaska)位于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東與加拿大國境接壤,南臨太平洋,西與俄國西伯利亞隔白令海峽相對,相距僅87千米,北臨北冰洋,1867年被美國以720萬美元的代價向俄國購得,1959年成為美國第49個州,與夏威夷一樣是與美國大陸分離的州(夏威夷為美國最后的第50個州)。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的州,面積有172萬平方千米,約是中國臺灣島面積的47倍,有17個浙江省的面積那么大。
阿拉斯加空曠清冷,冰川覆蓋面積相當于該州面積的5%,擁有全世界超過一半的冰川,被稱為“美國的大冰柜”,又被昵稱為“最后的荒野”和“午夜陽光之地”,其空冷清寒的北國景致奇趣橫生。而隨著金礦的發現及石油的發掘,美國人也意識到了阿拉斯加的重要性,二戰后,美國加強了對阿拉斯加的經濟和交通等建設,為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條件,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往游覽觀賞。
今年(2014)中秋節期間,我們在舊金山灣區的老年公寓結伴七人,乘游輪作為期11天的阿拉斯加海陸之旅。我們所乘的“公主”號游輪,長290米,寬37米,有17層樓高,可載客2600多人,服務員有1000多人,比1912年觸冰山而沉沒的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游輪更大。在這大船上,有游泳池、運動場、電影院、游樂場、賭場、桑拿、各種商店等。尤其,游輪為旅客帶來一段豐富和難忘的美食體驗——每日精心奉上世界各國有特色的珍饈佳肴以及全天隨時供應的自助餐,有各式各樣的糕點、米面,水果中如香蕉、蘋果、菠蘿、芒果、桃李、橙橘、葡萄、西瓜、哈密瓜、獼猴桃、牛油果等一應俱全,隨時都可取來品嘗。這新型豪華游輪,塑造了海上旅游新概念,為旅客提供全新的個性化空間、五星級酒店的食宿、溫馨的服務,以及完善的娛樂設施,使每位旅客從登船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置身于一所浪漫豪華的五星級酒店中。
從舊金山灣到阿拉斯加來回11天的游程中,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海上,游輪帶旅客穿越浩瀚的海洋,前往一個又一個奇妙的目的地,讓旅客在旅途中,觀看日落日出,仰望璀璨星空,安享愜意寧靜,領略大自然的壯麗風光,體驗海上航行與陸地觀光完美結合的生活經歷,多么美妙!我作詩一首抒此體驗:
海上游輪
公主游輪超大寬,
乘載游客超兩千。
吃住玩樂皆齊全,
男女老少盡喜歡。
初陽落霞海上看,
錦濤碧海水連天。
海上游輪創新意,
南極北極可遍觀。

游輪雙人房內集體照
在海上航行3天3夜后,到達被稱為阿拉斯加的“第一城”科奇坎(Ketchikan)。它坐落在一個島嶼上,最早是印第安人的釣魚營地。“科奇坎”在原住民的語言中為“展開翅膀的鷹”,這鷹意指鎮子附近的一道瀑布,可見當地山川景色的優美。游客對此地豐富多彩的本土文化贊嘆不已,其中包括圖騰遺產中心收藏的世界最古老的圖騰柱。這些圖騰柱在當地的原住民特林吉人與海達人的社會中具有許多不同的意義,不僅記載了他們的神話,也記載了家族的大事與歷史,是一道難得一見的獨特風物。這里還有一個景點是鮭魚產卵處。鮭魚,也稱三文魚、大馬哈魚,身體大,略呈紡錘形,鱗細而圓,是重要的食用魚類。它生于淡水溪流處,能游動時即赴大海,在大海長大后又回歸原地產卵,死而葬身于此,如此循環往復,謂生物界的奇事。此地鮭魚資源十分豐富,也是垂釣者的天堂。鄰近有薄霧峽灣國家風景區,也給觀光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科奇坎
海上島嶼科奇坎,
原住先民創業難。
伐木捕魚建城鎮,
雕刻圖騰留紀念。
鮭魚
鮭魚生于淡水灘,
少小離家出海灣。
成長返鄉來產卵,
愿育后代死寒潭。


第五天游輪到阿拉斯加首府朱諾(Juneau)。這是在公元1880年淘金熱潮中形成的都市,直到1900年熱潮都未消退,因而成為該州首府。在朱諾,我們除了游覽市區外,主要是觀賞朱諾以西的門登霍爾冰川(Menden-hall Glacier)。冰川亦稱冰河,是指大量冰塊堆積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觀。它是一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層層積雪堆疊而成的巨大冰川。在終年冰封的高山或兩極地區,多年的積雪經重力或冰河之間的壓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覆蓋范圍較廣的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地球上繼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庫。在朱諾,可以乘小飛機看冰原,而我們是乘汽車去參觀這個冰川灣國家公園的。我們觀賞到這世界上最為壯觀的冰河之一的景象,那晶瑩剔透的巨大冰塊在重力作用下不時地滑入水中,湖上浮冰累累,不禁令人感嘆造物主的神奇!掠過碧藍的湖水和上古的冰山而來,深深呼吸那新鮮而又沁人心脾的空氣,身臨奇境,使人度過終生難忘的一天!
到了朱諾,我們調整了時差,有接近北極圈的感覺,空泠清寒,自然環境原始樸真,與我們在溫帶地區所見景象,奇趣大異。
朱諾觀冰川
阿拉斯加稱冰柜,
朱諾首府看冰川。
三面青山環翠湖,
冰川入湖蔚奇觀。
北極圈
阿拉斯加北極圈,
盛夏極晝冬極夜。
中秋來此覺時變,
極晝極夜惜未見。

朱諾州府大樓

高處看冰川

第六天游輪到史卡格威(Skagway),這是通往阿拉斯加金礦的必經之地。1898年史卡格威已成阿拉斯加最大城鎮,人口達2萬,現居民不到1000人,但仍保留淘金時代的印記。為便于淘金,從1898年到1900年,該鎮克服了重重困難,在海拔870米高山和零下60度嚴寒的環境下,建成了西半球最北方的一條鐵路,現在成為“世界著名風光鐵路”。
我們乘這一段白隘—育空鐵路的火車,觀賞了沿途壯美的瀑布,潔白的冰川,廣闊的山區美景和原始的古道,領略魔人谷風景。我即景抒情,寫詩一首以描述之:
高山火車
史卡格威近北極,
高山火車通白隘。
冰山冰川薄霧襯,
瀑布溪流白云飛。
懸崖峭壁縱深垂,
青松翠柏參差齊。
鐵路環山穿隧道,
坐車觀景世所奇。


第7天,游輪離史卡格威,駛向翠西灣(Tracy Arm),觀賞峽灣風光。峽灣英語為fj ord,是由于冰川侵蝕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時,不僅從河谷流入,還將山壁磨蝕,成為峽谷。這些接近海岸的峽谷被海水倒灌時,便形成峽灣。峽灣在寒帶地區較為常見,像北歐的挪威處大西洋沿岸,便以奇特峽灣特多而聞名。阿拉斯加和挪威所處的北緯緯度相當,此次翠西峽灣之旅亦可領略類似挪威峽灣的特異風光,為我日后的北歐之旅積累一些感性的認知體驗。翠西峽灣兩岸風光的確奇特優美,尤其巨大冰川入海景象,堪稱稀世奇觀。我在游輪上當場拍下多張照片,并吟詩寫景抒懷:
翠西峽灣
冰川奇,
磨蝕山體成峽灣;
冰川美,
傾崩入海成壯觀。
怪石雪峰連藍天,
碧水綠林接仙巒。
兩岸風光看不盡,
游輪已過千翠山。

游輪自翠西灣向南航行一晝夜后,第九天就在加拿大的維多利亞(Victoria)港口靠岸。這個美麗的城市,以前我倆曾游覽過,但這次我們仍和同伴們一起參觀了著名的布查特花園(Butchart Gardens)和蝴蝶花園(Butterfly Gardens),照樣興趣盎然,有許多新鮮的感覺,并拍照留念。

游輪離開維多利亞南行兩天兩夜,就回到了舊金山,結束了為期11天的阿拉斯加的海陸之旅。乘海上游輪旅游,是我倆生平第一次,體驗這移動的超大高級旅館的豐富多彩的生活,觀看海上及北國的特異的風光景色,增加許多難得的見聞,感覺真可謂不亦樂乎!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