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漫長求索:章楚藩散文隨筆集
- 章楚藩
- 1638字
- 2020-02-21 17:48:53
舊金山灣天使島
天使島,英文為Angel Island,其Angel漢音譯為“安琪兒”,即基督教等謂神的使者之意。天使島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上丘陵林立,草木蔥綠,猶如一顆碩大的祖母綠鑲嵌在舊金山灣水面。天使島現為加州州立公園、國家野生動物園,留有歷史遺址、軍事基地設施,以及繞島8公里的健行步道,供游客步行游覽。

我倆及子女兩家共10人,于8月初的一個周日游覽了天使島。我們從南灣圣荷西駕車出發,一個多小時后就到舊金山,再經金門大橋到梯布倫小城的渡口,等待輪渡去天使島。這里的海灣風景也極佳。
我們游天使島,固然可欣賞到島嶼的種種美景,但我們的重點是參觀島上的移民營(Immigration Station)歷史遺址,因這里還保留著當年中國移民的許多遺跡,也可讓我們的孫輩們更多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中國近代至晚清時,國勢積弱積貧,民生困頓凋敝,許多中國人想闖蕩海外謀業謀生。據天使島史料記載,1848年,第一個中國人到達了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后來有越來越多的華人為擺脫貧困而漂洋過海來這里以“淘金”和修筑鐵路維生。可在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亦開始陷入低潮,千百萬華人被指責為與白人爭搶飯碗而成為經濟低迷的替罪羊。在排華情緒高漲的背景下,美國國會于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只有外交官、商人、教師和學生等幾類人的親屬或美國公民的子女,才能移民。為了限制華人人口增長,法案甚至禁止華人妻子移民美國。1910年,天使島上移民營設立,凡企望從舊金山上岸的移民,都被送往天使島拘留所,等候漫長的甄別審查、檢疫等,他們被嚴格盤問、檢查,甚至遭到裸體搜身,更有些被囚禁者,只能絕望地等待遣返回國。
被羈押于異國他鄉,其痛苦可想而知。囚室生活狀況極為惡劣,一間不大的房間里,曾擺滿三層床,最多時要住120多人;一天8美分難以下咽的伙食,外加倍受歧視。有人挺不住而懸梁自盡;有人精神崩潰,削尖筷子自戕。
《排華法案》到1943年才廢除,而從1910—1940年,大約有17.5萬來美的中國移民,曾先后被關在這里,接受詢問和調查,少則兩周,多則兩年,才予以處置。

移民營內那塊黑色石碑上的一副對聯,概括了當時華人移民的命運:
別井離鄉漂流羈木屋
開天辟地創業在金門
在被囚的華人中,也有一些飽讀詩書的學子,他們寄情詩歌,刻壁抒懷,在木墻上一刀刀宣泄他們“旅居埃侖百感生,滿懷悲憤不堪陳”的心緒與無奈,發出“滿腹牢騷難磬竹,雪落花殘千古愁”這樣的悲嘆。囚籠中的人們感嘆自己“須眉七尺愧無伸,蜷伏牢中俯仰人”的境遇,痛斥“美有強權無公理,囹圄吾人也罹辜”的不平;也有被囚者后悔當初不該“國民不為甘為牛,意至美洲作營謀”,結果落得“洋樓高聳無緣住,誰知棲所是監牢”的地步。這些佚名詩作,喊出了飽受欺凌者的悲憤心聲。看著這些飽蘸血淚的詩句,深感那沉重的字里行間早已“載不動,許多愁”!
我進移民營遺址參觀時,看到了墻上刻詩的遺跡,雖已不清晰,但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我拍攝了幾首展覽出來的原詩,從中可體會這些被拘華人移民當時的思想感情。


現已發現、整理出的刻在移民營房墻壁上的詩作有135首。我再抄錄一首南海題的詩,富有哲理性,啟人深省:
量度淺狹,交友無益。
遇貧驕傲,雖富無益。
做事乖張,聰明無益。
動達人情,皆有學問。
深明細務,即為經綸。
下午3點多,我們結束了天使島的游覽,隨即返回舊金山。在美國,舊金山是華人移民最多的城市之一,市內有中國城,還有不少華人開的店鋪。我們為補吃中飯,先找到了一家招牌上寫有“牛粉”二字的中國餐館,大概有“牛肉粉絲”。但這種簡略的中國特色的表達方式,容易引起誤解,因為“牛粉”“牛糞”的“粉”“糞”二字同音為“fen”,若聯想到“吃牛糞”,不免使人感到不舒服。于是,我們找到了一家西式餐館,各人吃了一碗意大利海鮮面,感覺比較“落胃”。
在歸家途中,回想在“天使島”的見知情景,反思國家、國民如何能互惠互利、和諧和平,但愿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有感于此,我吟成小詩二首:
一
天使島上無天使,
移民遭難誰扶持?
華夏自古多勇毅,
自力自救歲寒知。
二
曾經滄海難為水,
如今往返由空航。
美國夢與中國夢,
如何雙贏共和光。
201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