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經紀人中高級教程
- 周勝芳 陳方麗
- 3503字
- 2020-02-21 17:35:35
第二節 農業區位選擇因素
農業的區位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農業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這些因素就是農業的區位因素。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會因素包括市場、交通運輸、政策等。農業生產對自然因素的依賴性比較明顯,因而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必須因地制宜,要與自然因素相適應。但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不是都起決定性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改造和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從而削弱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所以說,從現代農業的區位選擇角度看,其主導因素應該是社會經濟因素。
一、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發育,主要包括氣候(熱量、光照、溫差、季風和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
(一)氣候
熱量、光照、溫差、降水、季風等氣候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是影響農作物分布與農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求不同的氣候條件,而氣候條件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一個地區農業的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
植物的生長是通過光合作用儲存有機物來實現的。因此,光照強度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它直接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弱。農作物大多對光照強度要求較高,玉米、小麥、棉花、向日葵等需要強光,其次是水稻、高粱、花生和豆類等作物,真正耐陰的作物較少,只有某些蔬菜和茶樹等。
晝夜溫差的不同可以提高瓜果的甜度。例如,我國南北地區所產蘋果的甜度不同。由于北方的晝夜溫差大,白天植物可以很好地進行光合作用累積有機物,而晚上由于溫度相對較低,呼吸作用較弱,消耗有機物少,使得蘋果中有機物累積較多,故較南方的甜。但晝夜溫差過大也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以黃瓜為例,晝夜溫差超過20℃后,凈光合效率提高,有機營養積累增加,瓜肉生長速度快,但是瓜皮生長速度慢,瓜皮被撐破,形成一些細小裂口并流出膠粒。特別是早晨瓜條結露的時候,一陣涼風吹過,瓜條表面干濕變化劇烈,也會產生微小裂口。
知識窗:我國的氣候與農業
1.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雨熱同期,有利于發展種植業,多為水稻,一年兩熟到三熟。
2.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雨熱同期,平原地區適合發展種植業,多為水稻,一年兩熟;山地丘陵地區發展林業。
3.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相對較少,雨熱同期,利于發展種植業(小麥、玉米),一年一熟到兩熟。
4.溫帶大陸性氣候——草原荒漠,適宜發展畜牧業;新疆地區,適合發展瓜果種植(晝夜溫差大,利于瓜果積累糖分)。
5.高原氣候——種植青稞,建立高寒牧場發展畜牧業。
【案例2-5】樂清農產品將有氣候品質“身份證”鐵皮石斛獲首個優級認證
2015年5月,經浙江省農業氣象中心有關專家的評估,浙江鐵楓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樂清市雁蕩山國家森林公園靈峰林區種植的鐵皮石斛成功通過浙江省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成為樂清市首個農產品氣候品質“優”認證的農產品。
農作物生長依賴的基本條件,主要是氣象條件和土壤條件,農產品的產量、質量都與光照、濕度、溫度等氣象要素息息相關,好的氣候環境才能產出好的農作物。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工作,就是對影響農產品品質的氣候的優劣等級進行評定,共分五級,分別是特優、優、中、較差和差。貼了氣候品質認證標簽的農產品就好比有了“身份證”,農產品品質好不好,消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也為農產品增添了新的賣點。目前,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不收取任何費用,有需要的經營主體可向市氣象局提出申請,經省農業氣象中心審核認證后才能取得認證標志。
資料來源:楊海虹,柳建英.樂清農產品將有氣候品質“身份證”鐵皮石斛獲首個優級認證[N].樂清日報,2015-05-08(04)
(二)水源
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干旱地區,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發展農業。
(三)地形
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利于實現農業的水利化和機械化,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區域,由于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適宜發展畜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樣化。
知識窗:江西省千煙洲立體農業
江西省千煙洲采取了“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模式。立體農業是指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興利避害,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把不同生物種群組合起來,多物種共存、多層次配置、多級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的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種養的農業經營模式(圖2-12)。

圖2-12 立體農業示例
(四)土壤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種類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國東南丘陵廣泛分布著酸性的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對農業的影響較大,例如,我國東北平原(黑土)、華北平原(鈣質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單位面積產量較高。
二、生產管理條件
生產管理條件影響了農業發展的產量與質量。
(一)農業生產技術
優良品種的培育、機械化耕作、化肥的廣泛使用及科學的灌溉技術,可使產量提高,生產成本降低,播種效率提高。傳統農業中,如何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山東蒼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利用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的“精準”把關,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監測蔬菜生長環境的細微變化。如果環境參數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圍,計算機會自動調節園區的溫度、濕度、光照度等功能指標,降低了人工勞作強度,工作人員需求量從30人降為5~6人。
(二)勞動力
勞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農業區位因素之一,沒有充足的勞動力就不會有集約和發達的農業。我國的農業生產還未發展到全部機械化,例如,水稻種植業、旱作谷物農業等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同時,勞動力的素質水平影響著農業發展現代化水平。美國農場主普遍接受過正規教育,大多數人具有大學學歷,有的還有碩士、博士學位,少部分只有高中學歷的也都受過專門農業職業教育,他們不僅懂田間栽培技術,會熟練操作各種農業機械,還熟悉農產品市場,會經營管理。
三、市場營銷條件
市場營銷條件影響農產品生產成本與銷售,主要包括市場因素和交通運輸條件及地價等。
(一)市場
市場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產品的價格。當某種農產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會上升,導致更多的農戶生產。當農產品供過于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致使生產這種農產品的農戶減少。
(二)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影響農業結構調整中種植業、養殖業等的規模和布局。園藝、乳畜、瓜果等產業,由于產品保鮮期較短,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方式。發達的路網保證了山東壽光蔬菜的及時外運和購銷,北京市民菜籃子中的1/4蔬菜來自山東壽光,壽光人下午的菜園子,是北京人早晨的菜籃子。目前,壽光市已建成全國最大蔬菜生產與中轉基地,蔬菜物流運輸涉及全國30多個?。ㄊ校?,與200多個大中城市農產品市場及企業開展了物流業務,國際蔬菜物流業務涉及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地價
地價水平也決定著該地區的使用方式與價值,如果地租過高,就不會有人考慮在此種地,發展大規模的農業。
四、地域文化條件
地域文化條件決定了農業生產活動項目是否被允許。
(一)政策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預的影響。2010年,浙江啟動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簡稱“兩區”)建設,計劃通過8年至10年的努力,在全省范圍內建成8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一批現代農業園區,全面保障浙江省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高產高效。通過財政投入引導民間資本入駐,完善了基礎設施和社會化服務,有力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和農民的種糧效益。據統計,糧食生產功能區平均糧食單產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7.3%,水稻高產攻關田畝產從2010年的800kg躍到2011年的900多千克,2012年又超過1000kg,3年邁了三大步。
(二)社會文化
農業正在由傳統向科技、小家向大家和賣原料(物質)向售產品(文化和理念)等轉變。產品的文化內涵是最獨特、最體現差異、最難以替代的東西。農業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是當前現代農業發展中融合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最完全的整合形式。將民俗、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農耕文化進行整合,為農產品注入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三)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對飲食材料與烹調方法以及烹調風味及佐料的偏好。飲食習慣是飲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世界各國人們的飲食習慣受到地域、物產、文化歷史的種種影響,同時也影響著農產品品種的供應。例如,杭州人喜歡紅茄子,上海、南京、武漢人喜歡吃紫茄子,而江蘇南通喜歡吃青茄子。近年來,禽流感疫情頻發,成為食品安全重要問題之一,禽類生產和銷售也屢次遭遇寒冰。在這種情況下,多地政府推行“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的新政。在廣東省中山市,2015年7月開始推行冰鮮雞上市,這挑戰著當地人們鐘愛活禽的傳統飲食習慣。調查數據顯示,超六成受訪者稱冰鮮禽類口感不如活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