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jié) 詩意與哲理的融合

——劉禹錫民歌體樂府詩的特征之三

巴渝等地的民歌中不乏富有哲理的議論。勞動人民將自己彌足珍貴的生產(chǎn)和生活經(jīng)驗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然后融入歌辭,付諸管弦,以口舌相傳的古老方式灌輸給后代。這樣,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民歌便具有詩意化的形象與哲理性的議論相融合的特點。這一特點也為劉禹錫的民歌體樂府詩所汲取。劉禹錫原是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善于辯證地觀察和思考問題,及時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為塵埃所淹的哲理,把它化為精警的詩句;一旦覓得民歌之壸奧,其詩的哲理意味便愈加濃厚。白居易曾稱贊劉禹錫詩:“真謂神妙,在在處處應當有靈物護之。”《劉白唱和集解》。我以為,所謂“神妙”,雖不等于哲理,卻當包括哲理在內(nèi)。既富情韻,又具理趣,便臻于神妙之境。“神妙”二字,劉禹錫的民歌體樂府詩是當之無愧的。

劉禹錫民歌體樂府詩中的哲理不是抽象的說教,也不是空洞的信條,它總是附麗于詩意化的形象,從具體、生動的景物或事物中自然而然地萌發(fā)和跳躍出來,使人感到它是詩人所描摹的景物或事物的特有內(nèi)涵,而不是從外部硬貼上的標簽。這正是劉禹錫比其他宋代詩人高明的地方。他善于以敏銳的思辨能力,抓住人們司空見慣的自然風物,在入木三分的刻劃過程中,提取出其中所蘊含的為人們所忽略的哲理因素,并以之為火花,照亮讀者的思維,給他們某一方面的啟示。如《楊柳枝詞九首》其二、其四:

其二

南陌東城春早時,相逢何處不依依?

桃紅李白皆夸好,須得垂楊相發(fā)揮。

其四

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

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在前一詩中,詩人告訴我們的哲理是:生活中的美是相輔相成、互生互濟的。“紅花雖好,尚須綠葉扶持。”這一哲理是通過對楊柳的形象化描寫闡發(fā)的。詩人化用《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句意,寫出了早春垂楊搖曳東風、不勝依依的柔美情態(tài),并將它置于姹紫嫣紅的環(huán)境中,讓它翠綠的枝葉與紅艷的桃花、素白的李卉互相輝映,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春光;然后即景議論,逼出一篇之正意:“桃紅李白皆夸好,須得垂楊相發(fā)揮。”是啊!如果失去綠楊默默的映襯,那“桃紅李白”的景色該顯得怎樣單調(diào)啊!推而廣之,生活中又有什么事物能不與其他事物發(fā)生聯(lián)系、相互作用呢?這里,情、景、理三者已融合為一。在后一首詩中,詩人告訴我們的哲理更為深刻。“金谷”是西晉石崇所建成的花園,以豪華著稱。“銅駝”,指古洛陽的銅駝街。在昔日金谷園和銅駝街的廢墟上,仍有群鶯歌舞,東風駘蕩。這一衰敗中隱藏生機的景象,是詩人新陳代謝、發(fā)展革新思想的藝術投影,它與《故洛城古墻》中的“莫言一片危基在,猶過無窮來往人”,表達了同樣的哲理。詩的后兩句宕回本題,通過對“垂楊”和“桃李”的褒貶,亮出自己帶有哲理意味的審美認識。詩人以為,垂楊沒有桃李那驚人的艷麗,也從來無心嘩眾取寵,獨占春光。因而,在陽春三月,它也許不怎么為人們所注意。然而,一旦暮春來臨,桃李便凋謝殆盡,只有它依然迎風佇立,永葆青翠,使人們時時看到生命的綠色。詩人力圖以此來說明只有不慕榮利的人才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詩中垂楊的形象,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這樣的作品是情韻、理趣兼?zhèn)涞模x者既能感受到它的詩意美,也能感受到它的哲理美。

詩人所闡發(fā)的哲理,往往是從自身經(jīng)歷的回思和反省中提煉出的真知灼見。詩人經(jīng)歷了太多的劫難,看夠了白云蒼狗的變化,對社會、對現(xiàn)實、對人生,都作過哲理的思索,并有獨到的心得。他常把這心得披之歌詩,讓讀者借助其中閃耀著的哲理的光輝,觀照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足跡,從中獲得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汲取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如《浪淘沙詞九首》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詩人以淘金為喻,生動地揭示了從自身遭際中悟出的哲理:正如“狂沙”終究掩不住真金的光輝一樣,任何美好的事物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淘漉”后,終將戰(zhàn)勝邪惡,贏得世人的公認和屬于它的榮譽。“二王劉柳”的政治革新失敗后,詩人被目為“掩人以自售,近名以冒進”,“欺謾于言說,沓貪于求取”的小人,“始以飛謗生釁,終成公議抵刑。旬朔之間,再投裔土”。《上杜司徒書》。不久,唐憲宗更頒下“逢恩不原”的苛酷詔令。此誠所謂“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然而,詩人“身沉心不沉”。詩的前兩句冠以“莫道”、“莫言”,構(gòu)成排比句式,表現(xiàn)了詩人對讒言的蔑視和對播遷的達觀。后兩句則以“狂沙”狀政敵,“真金”喻自己,暗示:挫折只能磨煉自己的意志,最終被歷史長河中的大浪淘去的將是那些“狂沙”般的進讒者。這種昂揚、樂觀情緒與民歌是相通的。全詩鮮明地打上了哲理思索的印記,卻又始終沒有脫離淘金勞動的形象化描寫。

的確,詩意能與哲理互相融合,除了詩人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含有辯證法因素的審美理想起著制導作用外,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詩人那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賦予詩人一雙洞燭幽微的慧眼,回過頭來,詩人又運用這雙慧眼來觀察生活,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從合理中發(fā)現(xiàn)不合理,并把這種發(fā)現(xiàn)毫無保留地揭示給讀者,讓他們也跟著一起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把玩他的民歌體樂府詩,我們看到,詩人所樂于從事的一項工作是:敲碎那些尋常事物的外殼,取出其不尋常的哲理內(nèi)核。如《浪淘沙詞九首》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這首詩仍然描寫淘沙取金的勞動場面,這是遵循“題中應有之義”。淘金這一勞動本身并無不尋常之處,淘金者自己也絕不會意識到它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或許,他們只是把它當作維持生計的一種手段。然而,別具慧眼的詩人卻看到了它與“美人首飾侯王印”的聯(lián)系,從而揭示出這樣的足以給人以啟迪的真理:金鈿、金印等統(tǒng)治階級用以相互夸耀的美好東西,都來源于勞動人民的艱苦勞動;勞動中蘊藏著美,勞動更創(chuàng)造了美;離開了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統(tǒng)治階級的“奢華”便無從談起。詩人著意表現(xiàn)了淘金勞動的艱苦卓絕:不僅要早出晚歸,披霧帶霜,而且有葬身“浪底”的不測之虞。而這樣艱苦的勞動又是由“女郎”擔負的。這就含蓄地點出:統(tǒng)治階級的奢華是建筑在勞動人民的苦難之上的。詩的后兩句隱隱流露了詩人對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這里,哲理滲透在詩意中,詩意又包含在哲理內(nèi)。像這樣的詩意與哲理相融的詩句還有“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浪淘沙詞九首》其九。;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楊柳枝詞九首》其一。; “莫言墻陰數(shù)尺間,老卻主人如等閑”《墻陰歌》。; “由來得地勢,徑寸有余陰”《畬田作》。;等等。詩意與哲理的融合,使劉禹錫的民歌體樂府詩不僅能作用于讀者的感情,而且也能作用于讀者的思維。從而更為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子王旗| 新巴尔虎左旗| 普安县| 福贡县| 施秉县| 临漳县| 开阳县| 长宁区| 金山区| 云浮市| 襄樊市| 巴东县| 嘉定区| 黑水县| 太保市| 大邑县| 哈尔滨市| 水富县| 蒲城县| 台前县| 辽宁省| 子长县| 潮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巨鹿县| 类乌齐县| 平遥县| 靖江市| 武乡县| 南陵县| 临潭县| 沭阳县| 略阳县| 马边| 彭泽县| 临漳县| 博客| 木兰县| 广丰县| 太和县|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