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平臺經濟企業發展模式變革與創新:寧波平臺經濟典型企業案例研究作者名: 孟祥霞本章字數: 24字更新時間: 2020-02-20 20:14:26
第一章 寧波平臺經濟典型企業發展模式變革與創新研究
第一節 引言
平臺經濟學(platform economics)是研究平臺之間的競爭與壟斷情況,強調市場結構的作用,通過交易成本和合約理論,分析不同類型平臺的發展模式與競爭機制,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的新經濟學科。平臺經濟學在全球仍是一門新興學科,是產業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平臺(platform)是新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產業組織形式,但是國外相關理論研究也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得到重視,而且主要停留于定性描述與靜態建模階段,缺乏對現實刻畫更為準確的動態建模,系統性的案例研究更少。我國對平臺經濟理論的研究則剛剛起步,中國國情下平臺經濟發展的專業理論拓展與創新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特別是結合區域典型平臺產業和企業案例展開應用性研究,有助于從實踐層面總結、提煉新的觀點,發現新的命題,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平臺經濟學理論體系。
平臺經濟的發展按其不同類型出現順序的先后,可分為三個階段。(1)以實體商品集散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平臺經濟。集散地平臺經濟指的是作為實體商品的集散地、批發地和交易地而產生的平臺經濟發展階段,其主要特點為:以城市為中心,以販運貿易為主要商業形式。例如上海從新中國成立前到現在一直是我國實體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新中國成立前上海有批發企業8300多家,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大批發企業還在各產地設采辦貨莊,同時全國各地批發商在上海設立的申莊多達2000余家,上海還有30多個行業間互通有無的茶樓市場和20多個商品交易市場,其批發業十分發達。新中國成立后直到80年代初期,上海日用工業品占全國供應量的60%左右,隨著國內其他地區的發展,上海日用工業品供應量在全國的比例逐漸下降,到1989年只占40%,但在全國的影響仍然是最大的。因此,直到今天,表現為實體商品集散的平臺經濟在上海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2)以提供服務業的實體平臺為表現形式的平臺經濟。服務平臺經濟是主要通過平臺提供服務而產生效益的平臺經濟,其主要特點是:服務可以脫離有形的產品,但不能脫離企業;服務的價值取決于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程度。這種滿足程度體現在服務套餐上,并趨向于需求的等價,而不是質量和數量的等價;服務的價值是不可積累的。服務平臺經濟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產生的,比如上海的金融平臺經濟(如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平臺、上海產權交易平臺以及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等)、會展平臺經濟(如會展經濟、車展基地、服務外貿基地等)。隨著服務平臺經濟的不斷集聚和深耕,上海逐漸成為我國的金融、貿易、會展中心。(3)以提供信息的虛擬平臺為最新表現形式的平臺經濟。狹義的平臺經濟指的就是網絡信息平臺經濟。網絡信息平臺經濟主要指利用互聯網構建虛擬空間,提供網絡平臺服務而產生經濟效益的平臺經濟,其主要特點表現為網絡經濟學的邊際效益遞增,成長快,其核心是用戶體驗。比如大眾點評網、淘寶、當當網、東方鋼鐵、邊角料交易平臺、一號店等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另外,形形色色的團購網站也如雨后春筍后般出現。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網絡信息平臺經濟將是我國各地區加快經濟發展的一個抓手,是應該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
新一代平臺經濟的發展對寧波市來說,意義十分重大。特色塊狀經濟和港航貿易是寧波經濟發展的兩大亮點,大量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需要依賴各種形式的平臺支撐,包括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電子商務網絡平臺、商貿物流平臺、技術交易服務平臺、投融資服務平臺、產學研合作聯盟平臺等。目前,寧波平臺產業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期,需要與時俱進,主動適應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需求。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寧波現有平臺經濟發展的微觀運行基礎、主要發展模式、競爭機制、平臺聯盟合作以及外部環境條件等特點,總結提煉寧波發展特色,找出與國內外典型地區的差距和未來成長空間;更重要的是,找到制約寧波平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和現實瓶頸,以及政府在推動平臺經濟發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盲區、誤區或體制機制約束,從而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提供決策依據,加快推進寧波經濟的轉型升級。
國際國內宏觀形勢的變化對傳統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區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國家明確提出長三角地區要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所謂現代服務業,是在工業化比較發達的階段產生的,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信息技術和知識相對密集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電子商務、門戶網站、網絡視頻、網上社區等各種平臺型企業的迅猛崛起,平臺經濟(Web-based Platform Economy,簡稱WPE)也應運而生。WPE是產業經濟發展的重大變化,也是互聯網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產物。如今,這種平臺型企業在長三角及國內一些發達地區已經出現。寧波也相繼涌現出一批以網絡化、平臺化、增值化、融合化為特征,實現集聚供求信息、撮合交易雙方、提供配套服務、整合相關資源的平臺型企業。例如神化化學鎳金屬交易平臺、寧波航運交易所(簡稱寧波航交所)、大宗商品交易所、世界廢料網等交易類平臺企業,世貿通、船貨網、招財通、求職通等服務類平臺企業。平臺經濟作為新時代的重要產業組織形式,推動了傳統產業經濟理論的創新發展,同時也推動全球經濟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平臺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國際經濟面臨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讓中國平臺企業幾乎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也給寧波經濟產業調整以及企業發展帶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互聯網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時代,平臺經濟必將成為寧波經濟轉型發展的切入口,也必將成為寧波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反觀學術界,關于平臺經濟的研究成果卻是屈指可數,例如中國期刊網收錄的關于平臺經濟的直接研究文獻不足50篇,對平臺經濟理論的研究不足10篇,對寧波平臺經濟研究的報刊報道僅2篇。因此,率先開展平臺經濟視角下寧波產業發展及企業經營的研究,探索寧波發展平臺經濟的最優模式,對于推進寧波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著直接的理論指導作用,對于推進我國平臺經濟學理論研究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寧波平臺經濟企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或成長階段,大多數企業受益于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相對于其他成熟的產業形態,平臺經濟還沒有形成強大的產業規模,平臺經濟理論構建和實證研究還缺乏數據基礎。但相對于同類型城市,寧波的平臺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并且涌出一批在當地甚至全國有影響力的企業。基于寧波平臺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地位,本研究將選取寧波平臺經濟發展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業為研究對象,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對船貨網、神化化學、世界再生網等十家企業展開實地調研,通過對其發展的外部環境、管理創新、盈利模式等因素的發掘,探尋寧波平臺經濟發展模式與傳統企業發展模式的差異,并對其成長中的創新性手段和做法進行梳理,進而總結平臺經濟企業發展的經驗和模式,為平臺經濟理論與實務提供借鑒和啟示;同時,提出適應寧波平臺經濟和平臺企業發展的策略與建議,為寧波平臺經濟政策制定和平臺企業管理提供依據和參考。本研究所選擇的調研對象包括船貨網、寧波神化、世界再生網、杰艾人才網、世貿通、中國羊絨衫網、海商網、寧波航交所、招財通和海空網,這些企業發展時間并不長,但許多已經成為寧波乃至全國平臺經濟行業的領先者。平臺經濟企業的發展主要來自模式的變革和創新,這些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很好地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機遇,通過經營模式的轉變快速地奠定了行業地位,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總結和分析這些企業成長中的經營模式變革與創新,不僅可以為寧波平臺經濟企業的發展提供經驗與思路,同時,也能夠促使這些企業進一步改進自身的經營模式,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進而為寧波乃至全國平臺經濟企業的戰略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