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口語表達與語境
一 語境的含義
簡單地說,語境就是具體語言形式出現的環境,它可分為廣義的語境和狹義的語境。
廣義的語境是指社會文化語境,也就是語言形式賴以生存的社會文化形態,它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衣食住行、風俗習慣到價值觀念等等。文化是語言最重要的屬性之一,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兩者局部交叉滲透。語言不能脫離社會文化而存在,任何語言都是社會文化的反應,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這便是語言的文化功能。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語言被人們用來在社會文化語境中進行交際。
狹義的語境是指語言形式出現的具體語境,又稱情景。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認為情景語境是由“場景”“方式”和“交際者”三個部分組成。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又進一步地將情景語境細分為八個因素:場景、角色、功能、意念、語體、重音和語調、語法和詞匯以及語言輔助手段。
社會文化語境與情景語境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現在廣播電視傳媒欄目日趨細分化,諸如經濟、法律、金融、科普、醫學健康、戲曲、少兒、老人等各種欄目為主持人口語表達提供了不同的語境。主持人應當了解語境中的主客觀因素,并懂得根據各欄目不同的風格和語境的特點,靈活而有效地把握好口語表達。
相應說來,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是嚴謹、通俗、客觀、有感染力的;綜藝類節目,主持人語言是輕松、愉快、活潑的;少兒節目,語言是簡潔、通俗易懂、形象的;體育類節目,語言是準確、精練、專業性強的等等。
二 合作原則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H.Paul 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三次演講中提出“合作原則”,指出:為了保證談話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準則,特別是合作原則,也就是說,談話各方要相互合作,共同配合以達到交際的目的。
格賴斯的合作原則包含四條準則,即:1)量的準則(the maxim of quantity),指的是會話過程中所說的話應包含當前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即對會話交際中的信息量有適度的要求。2)質的準則(the maxim of quality),指的是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即要求會話交流中信息的有效性。3)關系準則(the maxim of relation),指說話要同話題有關聯,要求所交流信息符合相關性。4)方式準則(the maxim of manner),指話語要清楚明確,簡潔有序,要避免含混,避免歧義,即要求所交流信息的簡明性。
人們在用語言進行交際時必須遵循約定俗成的社會交際規則,同時人們又必須根據情景語境中的諸因素作一定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