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等待
歲月不居,倏忽如白駒過隙,回首往事,我不禁向天發問:“什么是不朽的等待?”
翻開歷史畫卷,有李白在飄逸的詩篇中等待著那遙不可及的自由;貝多芬在音樂中等待命運之花最后一次的綻放;張居正在瞬息萬變的政治舞臺上等待著一位明君;猶太人安妮在小閣樓里等待著和平;蘇小小在淚水中等待著她的李郎;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林黛玉在憂郁中等待著她渴望的幸福。
這就是不朽的等待,結果早已不重要了,而那一次次過程卻總讓我們感動。
《我在水中等你》這首詩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等待的故事。
水生來到橋邊,他是那么激動,因為不久他的戀人便會踩著青石小徑向他走來。他等待著,像所有的戀人一樣,他覺得等待也是甜蜜的。
似乎老天要捉弄這個年輕人,一場洪水在毫無預知的情況下來了,洪水并沒有讓水生感到恐懼,令他焦慮的是她還沒來,水生靜靜地等待著,他相信自己的戀人總會來的,可他沒注意到水已經開始瘋狂地上漲著。
水淹沒了他的膝蓋,他依舊不動,他只有一個念頭:等下去。
最后,河面上只留下他的目光,射向青石小徑的目光,此刻他聽不見波濤的洶涌和咆哮聲,他的耳朵只是在風中捕捉“裙帶扶過”的聲響。
日日,月月,千百次潮起潮落,石柱上早已蒼苔歷歷,他的臂上長滿了牡蠣,他的頭發如一窩水蛇緊抱橋墩,他等待著,有記憶支撐著他,有波濤鼓勵著他,有希望包圍著他……
等待著,等待著,你早已化作茫茫海邊的“望夫石”,千年萬年展望著自己的堅韌和忠貞。
“水來,我在水中等你,
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
滾滾流水將這堅定的誓言傳頌到遠方。
時光流逝,不知過了多少年,江南水鄉再次孕育出一個癡情的等待者,江南名妓蘇小小。
于是,江水再次奏起一首華美的詞:“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
時間如流水,可以沖走載歌載舞的浮華,可以沖淡歌舞升平的年月,但是不朽的等待依舊在時間長河中流淌。不信,請看那江水,它又在深情地呼喚你,要給你講一個個不朽的等待。
感悟大自然的“自然”
走進大森林,我們可以體驗到樹木蒼翠、飛禽走獸的生機勃勃。
走進溪流河川,我們可以分享到魚翔淺底、水流湍急的樂趣。
走入大山,我們可以領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壯美。
溶入大自然,我們感悟到的是清新,是流暢,是平靜,還有“自然”。
我熱愛大自然,因為它帶給我自然的感覺。它沒有城市的矯揉造作,“天然去雕飾”的一切帶給人的都是脫俗的自然感覺。
自然的感覺往往可以消除人們的勾心斗角、互相猜疑、互相算計等“文明弊病”。惟有在自然中我們才能完全敞開胸懷,還一個真我,因為“水往低處流”的永恒不變給予我們安全感。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需要一股自然之風,拂去社會“機器”的油污和人們心靈上積淀的塵灰。走進大自然,你就可以拋開一切煩惱、卸去所有的“壓力”,自然的感受會使你完全放松,享受一頓心靈的美餐。
曾經見過多少世俗污濁的雙眼,里面又隱藏了多少深不可測的內容。我喜歡動物的眼睛,一雙清澈可愛的眼珠讓人無比輕松暢快。然而我只能從小孩的眼睛中得到同樣的感覺。其實我們不必刻意去掩飾些什么,因為我們也只不過是一種高等動物而已。或許是城市的喧囂使我們迷失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有一條真理——人類、大自然,大自然、人類。或許只有在投身于大自然之后,我們才能領悟到——我們并非大自然的主宰。
我們都應該將大自然的“自然”之氣貯存在心中,這樣才不會迷失,不會僅為了自身的利益去破壞與我們共處的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和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大自然。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感悟大自然,我得到了許多。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地改造自身以適應自然呢?
面臨將要到來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我們人類應當反思一下,15%的哺乳動物和12%的鳥類的即將滅絕是否與我們肆意改造大自然有關呢?感悟大自然的“自然”,我們應當知道答案。
路線中的奇跡
隨著一聲啼哭,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在這個世界上我已度過了六千多個日日夜夜,再這些日子里,我明白上帝給我們每個人最公平的東西除了時間之外,還有思想和信念。
其實人的一生怎麼走完全由個人的思想意識控制,是直走,是拐彎,還是做多項選擇,完全有你做主。
古今中外,有好多的例子可以讓我們借鑒。
先想想愛迪生,如果他一味的鉆牛角尖,也許燈泡就不會問世,我想就是因為他在思想上拐了拐彎,才出現了現在普遍于億萬家庭中的“黑暗舞者”。也許,再直線的一端多出一筆就可以創造一個奇跡。
在我們現實中,如果我們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許會茫然所措,生怕選錯了。說嚴重點,就會后悔后半生;但是又怕錯過正確的。試想,如果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葡萄菌時把發了霉的培養液到掉,那他還會成為青霉素的偉大發現者嗎?恰恰是他對那發了霉的培養液進行觀察才出現了應用于醫藥方面最普遍的青霉素。也許,再直線上面多出一筆就可以創造一個奇跡。
這就是我的觀點,在直線的一端或再其上輕輕添上一筆,也許就會出現奇跡。人生路線也亦如此。
追逐夢想
《老人與海》中的老在海上孤獨地同鯊魚搏斗最終卻只拖回了魚骨。也許有人會說老人的行動很傻,得不償失但我卻認為老人是最聰明的,他懂得去追逐夢想。
人的一生中充滿了夢想。小時候是想有一個洋娃娃,再大一點是想考試得高分,再大一些想有一份好工作……人的一生就是在逐夢中度過的。夢想既是人生的目標,又是人實現這個目標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夢想無好壞大小高低貴之分,它只是人們心中的一顆星,在天閃閃發光,指引你前進的方向。
馬丁·路德·金有一個夢想,實現所有人種之間的平等相處。正因為他有了這個夢想并且去追逐它,實現它。他的功績因此而偉大,他的人生因此而輝煌,他的名字因此而不朽。
屈原有一個夢想,希望楚國能夠強大起來,抵抗秦國的進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不僅是他心路歷程的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為了實現夢想的決心。
焦裕祿也有一個夢想,“不治理好蘭考的綠化,我死也不瞑目。”他追逐著這個夢想獻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們的偉大不在于自己本身,而在于他們有夢想,并能為了這個夢想而去拼搏、奮斗。他們的精神同老人一樣堅韌與頑強。這就是他們的人生美。美就美有意義,有價值。
人的一生短暫而平凡,能夠成為偉人的屈指可數。大多數人在人類進程中只不過一顆流星,轉瞬即逝。因此,有人感嘆“人生苦短”。但我要說人生短暫是對的,人活在世上很辛苦也是對的,但是感嘆“人生苦短”我就有不同看法了。正因為時光飛逝,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同老人一樣,與鯊魚搏斗看似辛苦,可是在這段日子里,與成群的鯊魚斗智斗勇,其中的歡樂與思索,沉靜與興奮,都是任何事物無可比擬的。所以有人說“做一件事,結果帶來的喜悅,與過程中帶來的喜悅是無法比擬的。”我想,人生也是如此吧!
人生之美,美就美在過程,而不是結果。
人生之美,美就美在追逐夢想而不僅是實現夢想。
解答
生活的每個細節都是一次作繭自縛,生活的每個過程都是一次破繭而出的過程。
——題記
痛苦的起源
窗外,也許一片狼籍,也許一片燦爛,但我們看不見。
那是一道鐵窗,封鎖了一切。我們只愿呆在囚室里,獨自品嘗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那是廉價的自由,那是卑微的幸福,那是整代人恐懼卻活得安逸的辦法——閉關自守。
是的,窗被封死,被一道道禁令封死,世紀的春風都無法沖入,所以我們不知道,不知道麥哲倫可以開辟一個時代,不知道彼岸有個大不列顛,可以征服地球的一半,不知道我們家里的煙花中的藥屑,炸毀了西方那個騎士階層。我們在無知和愚昧中,恪守著那場“天朝上國”的美夢。
窗,一旦關上,就深深地鎖住了房里的人,我們沒有退路,只有忍受,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無悔的抗爭
歸根到底說來,中華民族又是一個倔強而又驕傲的民族,外國的堅船利炮擋不住那份民富國強的信念。一代代人,看到這個紛亂的世界,不斷發出清醒的吶喊,有這樣一個人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這樣一個詩人,他伏在窗邊,寫下“以真理的名義,太陽公開的掠奪”。他們希望,他們可以為人們爭取一縷陽光,他們要讓世人知道,中華民族不是一扇窗可以封鎖的。一只只憤怒的拳頭打在窗欞,窗口,瞬間,塵封多年的窗,支離破碎。
放飛的希望
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縱然那個大不列顛國剽竊了窗外太多的輝煌,但開往春天的地鐵被我們趕上了。強者是歷史不愿也不舍遺棄的,我們的民族已經打破了那扇窗,那個曾束縛四萬萬同胞的窗。窗外萬紫千紅的春天來了,我們沒有拒絕的理由,窗內有一個詩人欣慰地笑著,握著筆寫下:“我想在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新的轉機和閃閃發光的星斗,正綴滿在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站在時代的窗沿邊,看“神五”上天,憧憬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就是我們給世界最好的解答。
[評]這是一篇有關“窗口”的話題作文。內容上,作者大處著眼,緊緊抓住“窗口”的比喻意義,從清代的閉關鎖國講到今天的改革開放,說明了中華民族的騰飛離不開“窗口”的作用。形式上,作者采用“冰糖葫蘆”式結構,小標題不但概括了章節內容的大意,還體現出文章清晰的思路。題記簡潔,富有哲理性,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周志騰)
卑微的感動 高尚的情感
一直以來,我雖不完完全全信奉馬克思,但對農村那套封建迷信卻相當反感。
奶奶又在電話里頭不厭其煩地催我清明節那天回家,給爺爺上個墳,好保佑我上個好大學。電話這頭的我很不屑,但又只得說“好!”忽而覺得奶奶很可悲。
清明那天,不情愿地回去。早上才7點多,奶奶拿著裝有祭品的籃子,和我一起上路了。一路上看見那些人規規矩矩地上香,膜拜,心里涌現莫名的輕視。也不知走了多久的山路,終于到了爺爺的墳前。放下紙錢,香燭,我開始自顧自地欣賞起來。
這整座山白灰灰的都是墳頭,衣著各異,身份各異的人在除草的除草,擺酒的擺酒,還有人哭著,活脫脫的一座“死人山”。“生前對他們好點就成了,死后用得著哭哭啼啼嗎?虛偽!”我嘮叨著。
“講什么呢,快過來!”奶奶叫我過去,順便把一塊布放在墳前,坐了下去。她極其認真地對我說:“我現在開始哭了,你把這些紙錢燒了,金黃色的壓在墳背上,這樣爺爺在地府才有錢用,懂嗎?”我接過紙錢,應了聲“哦”,就把紙燒開了。奶奶也自顧自地哭了起來,一把鼻涕一把淚,相當動情。
不知是我做得太快還是奶奶哭得太慢,我燒完紙,她還在哭。無聊之極,我靠在她身邊坐下,眼睛盯著她看:看她那樣,似乎悲痛欲絕,時不時地狠狠抽噎一聲,發出好響的聲音。既而口里念念有詞,那條手絹也擦了一遍又一遍,都濕透了。“真是昏天暗地,哭天搶地,感天動地。”我彎下腰,對上奶奶的臉,看到底有什么苦或怎樣的思念讓她如此動情,要知道,老人一向是很含蓄的,這讓我疑惑。
不知過了多久,奶奶終于哭完了,長長地抽了口氣,表示終結。看著她桃子似的眼,我感到又好笑又可悲,可笑有如此愚昧的人,可悲竟真有如此愚昧的人。“終于可以回家了,這是唯一讓我欣慰的事。”我想。奶奶說:“慢點,來,給爺爺上個香,叫他保佑你考上好大學,我剛才和爺爺說了,他會保佑你的,現在你得親口說說。”“我,我,”我支吾著,遲遲不肯去,仿佛辱沒了讀書人,半晌,奶奶才嘆了口氣,慢慢地走到墳前,說:“小孩不懂事,你要好好保佑她才是。”然后轉過身說:“給爺爺鞠個躬。”不知為何,我竟真的走過去,彎下腰,虔誠地鞠了個躬,但我知道,那決不是因為所謂的爺爺的保佑。
回家的路上,奶奶給我講述了她在哭時對爺爺講的話。她說我鞠了躬就一定會受保佑,她說爺爺一定會聽到她在講什么,她說……
看著奶奶真誠的神態,我想起了《項脊軒志》中的歸有光的祖母,我有股想哭的沖動,那種哽在心頭的艱難幾乎讓我窒息,原來人間的情感并不因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在這個物欲橫流,親情日益淡薄的世界呆久了,漸漸學會了麻木,而回到那最原始的世界中,也許還會有讓你刻骨銘心的情感讓你難以釋懷,讓你感動。卑微的東西一經人們虔誠的膜拜,它也會莫名的崇高起來,于奶奶,于奶奶的哭聲,于我的感動——至真至誠。
[評]這是一篇令人感動的記敘文。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通過對上墳的細節描寫,配之以“反感、輕視、疑惑、感動”的心理變化,感動的主題躍然紙上。(周志騰)
存在的辛酸
對于現象和本質,對于現實和虛幻,對于曾經和未來,我是一個迷路的孩子,迷失在這些矛盾的斷裂處,孤單而且無助,但也正是在這種毫無回應的過程中,我想到在絕境中苦苦抗爭的難過與艱辛,形單影只,格外單薄。
我真的很佩服尼采的張狂和放肆,在看透人間種種的罪惡后大聲宣布:“我是太陽。”好輝煌好壯觀的場面呀!尼采你是如此的偉大,為何不來救救我呀!我找不到路了,你忍心見死不救嗎?你忍心讓我暴尸荒野嗎?你不是說過“一切快樂都要求永恒”,而我的快樂又在何處,你在《人性的,太人性的》里面沒有說過啊,而永恒,你不是天天掛在嘴上,給你認為罪惡的世界溫暖和熱,你給無知以智慧,給冰冷以溫存,為何不給我些許的光明,讓我也穿透這迷霧,讓我真實的存在呢?
我想蘇格拉底是救不了我了,他不是對世人宣稱:“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天呀!我遇到一位怎樣的蠢貨,一個白癡,竟連什么是什么都攪不清,而我也更傻,竟在絕望中想到他。我想我是糊涂了,被那一連串搞糊涂了,但又加了個迷惑,為何世上那么多人都稱他是智慧大師呢?我想世界應該是糜亂了,墮落了,那么,快消失吧!連同我的知覺和肉體,粉碎個徹底。
不是還有個柏拉圖嗎?這個前沿的哲人也沒有救我,這個混蛋,也許最沒志氣。叫囂這個,呼吁那個,竟告訴我一句足以讓我跌破眼鏡的話:“你們去活,我去死。誰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神知道。”好殘忍的瀟灑,好悲壯的言語,那么,到底什么是存在,快告訴我啊!我有大好青春,我有光明前途,我有……,我有歇斯底里的求救聲呀!
三個偉人走了,他們沒有給我答案,在這種凍結了的冬天中,我想我會變成一座冰雕,然后等待春天的來臨,然后等待一陣糜爛,然后我就飄灑到天地間,真的不存在了,帶著我一輩子的絕望。
的確,我暈倒在現象本質,現實虛幻,曾經未來的斷層中,暈倒在尋找“什么是存在”的迷途中,但為何有如此清晰的知覺,我看到鄭愁予這個不起眼的詩人邊走邊叫著: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個錯誤。
我不是一個歸人,我只是一個過客。”
恍然間,我活過來,原來存在不在于你是哲人還是詩人,不在于你是大名鼎鼎還是無名無份,只在于那個錯誤,而我存在的錯誤就是那陣悲哀:我看見所有人的背影,卻看不到自己的背影,如何證明我的存在呢?
[評]一個人每走一步都會遇到生活安排的考試,并以自己的行為和活動接受這種考試。學習寫作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的內心世界——道德、修養和美。當我看到作者在思考哲人經典話語時,我認為作者在中學生涯的學習是富有成效的,完全可以通過這一階段考試。(周志騰)
青春的末日——關于老狼
月光下的城 城下的燈下的人在等
人群里的風 風里的歌里的歲月聲
誰不知不覺嘆息 嘆那不知不覺年紀
誰還傾聽一葉知秋的美麗
——老狼《月光傾城》
彌散在空氣里的聲音來自老狼,那個有著奇怪的名字留一頭長發看上去總是一臉疲憊的男人。他的聲音是一場浩劫。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喜歡老狼,喜歡塞著耳機,讓老狼的聲音把耳朵灌得滿滿的,然后咧著嘴笑得一臉滿足。我想,這是怎樣簡單的快樂啊!
無疑,老狼的音樂是滄桑的,仿佛是歲月的沉淀,一點一滴,憂傷,沉默,漂泊,自由,不馴,三言兩語,匯成遼闊的滄海,全世界都看到,那上面洶涌的波瀾,以及不可企及的深處,有游蕩的孤獨與安詳。很難想象那個在電視里有一臉明亮的笑容頻頻拿各種音樂獎項的男人,在抱著木吉他指尖撥弄琴弦的時候,可以爆發出這么龐大的孤獨,仿佛與生俱來,日夜安定地流淌在每一根血管里,那是一場盛大的永不落幕的繁華。
我堅信,老狼是內斂而溫和的人。他會在溫暖的冬日午后,背著擁有清晰紋理的黑色木吉他像一頭鳥一樣穿過這座他所停泊休憩的城市,停步時,抬頭看長滿云朵以及傷痕的天空,這時,青灰色的風會令他的長發跳動得像一群任性的孩子。他的寂寞會御風而去,像蒲公英那樣飛揚,停落,來年長出空曠的蒼涼,遮天蔽日地一路蔓延,一路絢爛,仿佛黑色的潮水,沒有來路,沒有盡頭。而我想知道,他望天的表情是不是一如既往地如孩子般有著天真與滿足?千年,萬世,他的憂傷是不是一直匍匐在那里,在那些斜斜掠過城市上空的鳥群倉皇的身影里?是不是落滿每個人迷離的目光里?
老狼在每一座他所經歷過的城市演唱,唱他的沉淪與涅槃,唱他的戀戀風塵,唱他的流浪,唱他的無所適從。他還唱,青春無悔。高曉松精致得無懈可擊的歌詞是一道道明亮的傷痕,在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驀然回首又見。
我希望能給老狼拍MTV,純粹的希望,無疑它會落空。
MTV的場景是北方一個干凈的小鎮,起風的日子,會有滿天肆虐的黃沙。然后一條街道,兩旁是低矮的花崗巖建筑,一排一排的,很整齊,仿佛石頭森林。青灰的石板路,突兀而沒有任何草木,行人若干。還有孤獨的落日,在長街的盡頭一點一點地下沉。整個小鎮都是一種明亮的金黃色調,清澈而純粹。老狼坐在屋頂,抱著木吉他彈奏,樂聲如水銀瀉地,然后鏡頭不斷切換,晃動,適時將景物隨鏡頭拉長,后面是消失不及的殘影。一切,仿佛綻放在記憶里一場華麗的夢。
可是,夢與現實有時候是不分彼此的。開始的開始 是我們唱歌
最后的最后 是我們在走
最親愛的你 像是夢中的風景
說夢醒后你會去 我相信
不憂愁的臉 是我的少年
不倉皇的眼 等歲月改變
最熟悉你我的街 已是人去夕陽斜
人與人互相在街邊 到再見
——《青春無悔》
[評]老狼與高曉松的組合是校園民謠的“絕唱”,在這個由黃金鑄成的年代里,老狼的歌聲就是對時代的“反動”,但還難成燎原之勢,其中之一是大量素質低劣修養低下的人聽不懂,感受不到。想想中國歷史上中原文明敵不過游牧民族的例子,也可以知道些許。但我們照樣熱愛著老狼和他的歌,深深地懷念青春歲月。(周志騰)
蝴蝶的眼淚
夜晚,是那樣的靜謐。
你,又是那樣的無聲。
在陣陣的涼風中,
漸漸的,你消失了。
在這無私的一瞬間,
你化作一只蝴蝶,
留給我的,只是晶瑩的寶石般的淚滴。
你展開翅膀,
深情地望著我,越飛越遠,
留給我的,
只有留念與哀傷……
尋覓
藍藍的天空,
是否在尋覓那天真的笑臉;
青青的草地,
是否在尋找那悅耳的童謠?
靜靜的河灘,
是否在尋覓光著的腳丫;
密密的樹林,
是否在尋覓游戲的身影?
我漫步于青山碧水間,
尋覓著那些美好的回憶,
卻發現歡樂的童年已逝去,
只可永遠封鎖在記憶的海洋!
最美麗的禮物
夢,是開始的地方;夢,是最美好的;夢,是天堂的寄托。
夜晚,天上的星星眨呀眨,冥冥之中似乎閃耀著什么。而地上,我和媽媽在談心事。
“媽,新年到了,我要送您一個禮物,您可以隨便挑,隨便選”我似乎很乖的問到。“你,今天會這么好”媽媽問到。我搖搖頭,有點點頭,因為平時的我很不乖,很不聽媽媽的話,什么事都自做主張,而這次,哎,我真是很暈啊。
“媽,你就說吧,拜托啦”我嬌聲嬌氣的說。媽媽沒反映,是對我不理睬,還是被我的精神所感動。過了許久,媽媽終于開口說話了,“你把你的缺點包裝給我吧!”
媽媽的話十分的短而富有意義,我想了好久好久:這個禮物很特別,媽媽為什么會要這個禮物,莫非她在暗示著什么?
這時,幾只螢火蟲在我面前飛來飛去,看起來是那么的美妙又時那么的神奇。似乎,它的翅膀帶給了我什么。我的腦子一閃,終于,我想通了:是平時我的缺點太多了,幾乎沒有優點,所以媽媽要了這個禮物。
母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她可以為了兒女的一點利益,而把自己打扮成冥冥人群之中的“亮點”;可以為了兒女的更完整,而讓自己收到一份最特別的禮物;可以為了兒女的……
從此我相信了母愛,相信里冥冥之中的母愛的偉大。
紙上的世界
也許你曾幻想,人人擁有一雙自由的翅膀;也許你曾希望,能和鳥兒共同歌唱。雖然生活中有著諸多的煩心事令你困擾,但生活其實很奇妙,不妨來試一試我這招。
輕輕握住筆桿,腦海中浮現出幻想的世界。輕輕落筆于紙上,靈感涌現。輕巧的揮動手腕,在潔白的紙上勾畫也柔合的線條。筆尖在紙上滑行,不時輕盈地跳躍一下,轉動一下。在優美的舞姿下,一只只翩翩飛舞的鳳蝶,拖著長長的絲帶出現了。揮一下手臂,草原被我盡收畫中;抖動一下指尖,星辰被我震落在天空。這里有穿著舞衣的野菊花,在奔跑的梧桐樹,還有手捧星星的少年……
還缺少些什么呢?來,為他們送去世界的色彩!深深淺淺的草綠交織在一起,股動著生命之風,吹奏華麗的歌曲,撒向廣闊的草原。濃濃的藍是夜的產物,他深沉,無邊的鋪展在天空。草原和夜空的交界,有一抹火焰的顏色。那是永遠青春的紅色,太陽的顏色,是炫爛白日的小尾巴。那閃爍在天邊的是什么?那連鮮花都艷羨的金子般的耀眼啊,是那么熟悉。這是銀河中星星獨有顏色,不是金,也不是銀,不如叫它“星辰細語”吧!那么風的顏色呢,那調皮的顏色太愛玩耍了吧,怎么也捉不住。
當每一種顏色都在自己的區域時,這小小的白紙再也裝不下什么了,他已經成為了一幅幻想畫。好像是世界的縮影一般,那樣精彩,處處透著快樂的幻想的世界。這時候很滿足。
我最喜愛這樣的作畫方式,這是我最大的愛好。不拘泥于理智,可以在畫紙上盡情放飛自己的幻想,可以描繪出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不用去在意什么“樹不會跑”啦,“星星怎么摘”的問題。大膽創新正是繪畫的關鍵,這著實令我著迷。
最可愛的人
“沙沙沙,沙沙沙……”這是什么聲音來著?對了,是掃地的聲音。于是,那個人的身影又浮現在我眼前……
“哈哈!又可以買好多呢!”暑假里的一天,我高興地拿著媽媽給我的十幾元錢,向超市奔去。超市門口,一個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一個清潔工。她穿著一件灰色的汗衫,頭戴一頂黃色的草帽,下身穿著一條黑色的布褲——很普通。但不知怎的,我的腳步漸漸慢了,眼睛漸漸對準了她。
只見她手里拿著一把掃帚,另一只手拿著一個長柄灰缽子,正在專心致志地掃地。她先用掃帚把灰掃成一堆,再把灰缽子放在灰堆前面,再用掃帚將灰掃了進去,最后將里的灰倒入了身旁的紅色垃圾車。接著,又拉著車到下一個地方……這似乎沒有什么稀奇,但我,卻深深地感動了——看她的臉上,灰黃的臉上滾動著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再看看她身旁在的車,已經快要滿了——她已經掃了很長時間、很多地方了。
她仍在掃,而且越來越起勁。路邊的樹上停留的蟬使勁叫的聲音,也漸漸被掃地聲吞沒了。她似乎忘記了一切。此時,在她的眼里只有長柄的灰缽、紅色的垃圾車和整潔干凈的馬路。
她目送著每一個行人和車輛,心里有說不出的滿足。這時,來了三個十四五歲的男孩,他們正在吃冰棍。在路邊,就是垃圾桶,他們卻似乎沒看見,隨手將冰棍紙丟在地上。那個清潔工看見了,輕輕地搖了搖頭,但沒說話,悄悄地走過去,掃掉了冰棍紙,又回到了原處。清潔工又看了那三個男孩一眼。那三個男孩看見了,轉眼間,臉紅了,低著頭從她身邊離去……
“沙沙沙”的聲音又傳來,越傳越響亮,一直傳到我的心里……
活見“鬼”
小時候,我還不懂事,所以天不怕地不怕。兩歲時敢捉毛毛蟲,還把蜘蛛捉來當玩具,連蛇也不怕。可惜我的一世英名卻斷送在了這“鬼”上了。
三歲時,我從別人口中得知世界上有鬼,而且還要吃人,尤其愛吃三四歲的小孩。可我又偏偏三歲,于是老擔心那“鬼”有一天會來吃我。在不知不覺中,我對鬼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有一天,媽媽帶我到大伯家去玩,因為當時已經晚上八點鐘了,又是冬天,所以大伯把屋里的吊燈打開了。正在追著小狗到處躥的我突然發現自己踩到什么東西的,于是把腳抬起來,那個黑糊糊的東西也動了一下。我有些害怕了,悄悄地移著步子,可那東西也跟著移動,速度并不比我慢。而且還會變長變短。我忽然想起,這莫非就是人們常說的會吃人的“鬼”?我越想越覺得可怕,拔腿就跑,可那“鬼”緊追不舍不肯饒了我,無論我跑多快,它都能追上,而且動作也完全一樣。我繞著大伯的客廳拼命地轉圈,急促地喊著:“別追我,別追我!”最后終于放聲大哭起來。媽媽被我的舉動嚇壞了,一把把我摟在懷里,著急地問:“怎么了?怎么了?”我哪里還能說話呀,一個勁兒拳打腳踢,哭得悲痛欲絕。最后,還是大伯看出了原委,關掉了吊燈,我才在驚恐中停止了哭鬧。大人們面面相覷,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現在我終于知道,世界上并沒有“鬼”,如果硬要說有的話,那它就躲在你的內心深處。
心中架起那座橋
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總有一些人給你幫助,讓你重新踏上人生道路,此時此刻,你的心中會出現“感謝”這兩個字眼嗎?
生命何其短暫,珍惜一切,把握一切卻都不如感謝一切來得重要,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就在心中架起一座感謝的橋梁吧!
當早晨父母為你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早飯時,請不要無動于衷,望著勞累的父母,送上一份甜甜的微笑,附上一句溫柔的話語:“爸媽,你們辛苦了!”你會發現父親疲憊的眼神變得抖擻起來了,母親那歷經歲月風霜的臉又重新綻出了最美的青春之花,那為何不在心中架起一座感謝的橋梁呢?
當你看到老師正焦急地等待孩子們的到來,四處張望孩子們的天真笑臉時,請不要無動于衷,敬一個端正的隊禮,同時,也不要忘記附上一句溫柔的話語:“老師,您好!”你會發現老師深皺的眉頭舒展了,憂愁的目光少了,那為何不在心中架起一座感謝的橋梁呢?
當你看到同學幫你打掃衛生,整理書桌的時候,請不要無動于衷,拍一拍她的肩,并附上一句溫柔的話語:“早上好,謝謝你幫我打掃!”那時你會發現她的嘴角微微顫動了一下,目光中的情誼更深了,那又為何不在你心中架起一座感謝的橋梁呢?
當你為了躲避赤熱的陽光而躲藏在大樹的濃陰之下時,請不要無動于衷,望一望大樹的枝干,并附上一句溫柔的話語:“大樹,你真和藹!”,你會發現大樹更濃茂,樹葉更翠綠了,你又為何不在你的心中架起一座感謝的橋梁呢?
當你回家,放松了疲憊的身體,拿起桌上書本開懷大笑時,請不要忘記,更不要無動于衷,溫柔地撫摸一下書,并附上一句感謝的話語:“書,你真是我的知心好友!”,你會發現書更有趣了,內容更豐富了,那又為何不在自己的心中架起一座感謝的橋梁呢?
萬物皆有情,不要忽視它們的感受,不要看低它們的感受,每一個人,每一件物,都需要感謝,請在心中架起一座感謝的橋梁吧,那時你會發現天更高,海更闊,世界更加美麗了!
恩情未了
面對那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恩情,我無從下手。恩情,我能回報您多少?我恐怕連一點都回報不了。我是您給的,您讓我有了生命,您讓我有了一個家,而您,已經有了縷縷白發。母親,此情此恩我何以報答?
不知什么時候,望不見你那縷縷白發,我的淚水已經濕潤眼眶。母親!您為我做得太多太多,讓我怎樣報答?我試著用最美的語言描繪您,可似乎還有些不足;我試著用最妙的歌聲唱出您,可似乎還是有些不滿。母親,我該怎么辦?我的聲音您可聽見?我的心聲您可聽見?望著窗外的雪松,淚水已一點一點開始漫延。我輕輕地把您寫下,我又小聲地把您唱起。
現在,您已不在我的身邊,女兒長大了,不再是要讓你抱,讓您吻的小孩子了。過了明天,女兒就又大一歲了,明天是我的生日,母親您又不能回來了,女兒知道,您也是為了我。您的此恩此情,我要怎么報?
母親,春天已經不在,夏天也早已遠離,秋天很快又要過去,冬天,還未來臨,而您的愛天長地久,不會離開。我害怕:萬一,有一天,我沒有了您的愛,我怎么走下去?母親,您是我生活的動力,此情此恩,讓我無以為報。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對太陽許下心愿,“祝您健康!”如今愿望未能實現,您已為我落下了不治的病根,有它相伴,讓您痛苦。我不知如何報答,此情此恩,終生難忘。
當夕陽再次出現,我對它許下心愿,“愿母親快樂相伴!”如今還未實現,您已走入了“天昏地暗”,您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在家與工作崗位之間,快樂已經離您忽近忽遠,不知此情此恩,我如何能了。
當微笑在您嘴角,我默默自豪,您總是為我而笑,當淚水在您眼中打旋,我在苦惱,您總是為我而泣。當白發在您頭發上飄舞我在吶喊,這不是您所要,這是您為女兒做出的犧牲。此情此恩,我如何能了?
母親,一千一萬個“我愛您”,一生一世的“我愛您”,天長地久地“我愛您”,都難解下心頭的恩情,您給的恩情太多太重,我怎樣回報。此情此恩,女兒只有慢慢回報,也許無以為報。
愛
“愛”,一個字;“愛”,一段故事;“愛”,一個哲理。愛,無法用言語,無法用詩句來表達。
我擁有父愛,擁有母愛,更擁有我對別人的愛。愛,是我私有的,也是大家共有的。沒有愛的世界,生活沒有色彩,飯菜沒有味道,就連花朵也會枯。愛使我不斷上進,愛也使我不斷地奉獻愛。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讓我有了生命,母愛讓我有了自信,母愛更讓我懂得“愛”。“上學的書包有人給我拿,愛吃的東西有人給我做,那個人就是媽,那個人就是娘,那個人給了我生命,那給人給我一個家……”多么讓人感動的語句,多么讓人回味的語句。母親的縷縷白發因為誰?母親的條條眼角紋因為誰?為了子女,為了我們,為了表示她的愛。我們又是怎樣接受她的愛?一句“真討厭”還是“我的事你少管”?難道母愛就是這樣不可接受?母愛就是這樣令人討厭?母愛給了你,你就是幸福的,母愛給了你,你就是快樂的!接受母愛,也要知道回報愛,給母親一句關心的話,給母親一點溫暖的話,母親也要一絲子女的愛。
我知道你是一葉不系之舟,早晚會離開。曾今你依靠過岸灘,曾今你游蕩過小河,你的夢想是大海,是大海的巨浪,是大海的氣勢洶洶。可是,你永遠也不可能忘記,那個讓你擋風,避雨的岸灘,因為那才是你的愛停留的地方。如果母親是那岸灘,你呢?
“愛”,就一個字,你會說幾次?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說出你對母親的愛?難道你會沉默一生?你說出你對母親的愛吧!那樣你才會感到快樂,母親也會因一個愛而“愛”。
“愛”,我無法用事實來說,母親為我經受了那么多不應該是她經受的苦。母愛偉大,母愛無邊,母愛讓我學會“愛”。
微風吹動你的發梢,那是愛的線條,看清你的背影,就是看著愛的影跡。母親,我每次都想看著你的眼睛,告訴你我心中的愛,“母親,我愛你!”你的愛讓我懂得什么是“愛”。
指導教師:陸小燕
幽竹星落
漫步到竹林里,微妙的感覺在一點點的強烈。漸漸的,潺潺小溪聲越來越接近……
明亮的燭光在搖曳,時間倒流,不知所措……
翠柳揚起明條,撫過水面,撂起幾滴晶瑩的水珠,似夜空中的繁星掉落下了。我迫不及待的伸個手去接,風兒始終跟我作對,將水還給了古橋下的澈水。
幾節綠竹配上幾片竹葉,單調的綠色泛著藍光。瀑布下的悠悠箏聲,出自何人?
幽幽的竹林里有幾聲狼嚎。風就這樣來了,吹的竹葉沙沙作響。竹干也隨之搖動,月光靜靜的灑下,幾顆亮的刺眼的星星落了下來,落在了竹影之下,一閃一爍,光芒繞動著。我輕的快要飛了起來,瀑布上的水不禁圍了過來,水鏈甩起塵土,空氣中一陣水蝕竹的香味,潤潤的竹葉翹起泥土。一層水膜饒著云,硬是把它拉了下來,白的幾乎透明。
我抬起腳,緩緩的,飄上了天,云載著我,水護著我,隨風幾竹葉和我擦肩而過。裊裊輕煙跟著我飛上了天,蝶圍著我,花粘著我……
幽幽竹林間,我迷失掉了自己,就這樣,慢慢的。溪流淌過塵土飛揚的竹林小路,冷冷的月光照著。終于,在不經意的霎那間,殘星終究落入了悠箏聲纏綿著的幽幽竹林之中……
挑戰
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已走過十多年的成長歷程。在這段時間里,因為我有很多的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經歷,所以我有很多的不同于其他的孩子的快樂。更多的,是有過很多的第一次,正因為有了這些第一次,才創造了一個奇特的有著自由天性的我。
我不是一位安靜乖巧的女孩兒,在我的性格色彩中,沒有黑色,灰色,有的只是藍色,最多也只是偶爾藍色上會出現一道道調皮的粉色。
也許我就像一只調皮的卻被父母關在籠中的小鳥,總想著怎樣才能在湛藍的天幕下用翅膀去博擊長空;也許我就像那一艘還未造好的船兒,老早就想著有一天去海上接受海浪的洗禮;也許我就像那一棵還未破土而出的小草,早想著掙開大地母親的懷抱,去探望那美妙的世界了吧!
第一次,第一次演講,第一次比賽,第一次上網,第一次游泳,第一次野游……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都等著我們去嘗試,去挑戰。
還記得小的時候在外婆家,我有過我第一次野游的經歷。
那是一個初冬,一個沒有霧的早晨,我睜開朦朧的睡眼,吃過早飯,我的好朋友小思來叫我,我連忙跑到陽臺上去打招呼,她讓我下午和她一起去野游,到后山爬山,我應了一聲。下午,太陽不很大,天氣也晴朗,是登山的好天氣,我跟外婆說了一聲就興沖沖地走了。我們從后山開始爬山,爬到山頂時,我們都已氣喘吁吁,我和她一路有說有笑,我還捕了幾只蝴蝶兒,翅膀是金色的,在太陽的映照下,很美。我正看得入迷時我聽見小思叫我的聲音,“喂,快來啊,這兒是什么?”我跑過去一看,隱約地記得在爺爺的醫書上看到過,“這是一種草藥,好像還可以治高燒呢。”我和她都挖了些。我們又憑感覺向前走,我記得我們當時走到了一片稻田,稻子黃了,沉甸甸的,我不小心碰斷了一根,里面的液體流了出來,出于好奇,我和小思都伸出小指沾了一點滴在嘴邊,舌頭把它添進去,是甜的,還帶著一絲青草味兒。
在興致很高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這不,瞧,太陽快落山了,可我們一看,迷路了,不知道該往哪兒走,我和小思都急了,我拉著她跑著,試圖找到下山的路。我記得后來走了好久也沒有走出去,我突然聽見有人在啜泣,回頭一看是小思,我對她說哭不是辦法,她說聽我的。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農民伯伯問路,伯伯很好,對我們說:“孩子,朝這兒往前走,看到有一個坡了,那就是下山的路,小心啊!”我們謝過伯伯,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不一會我們就看到了下山的路,好像有一種久違的感覺,不知是激動還是松了口氣,有一種想哭的沖動,我拉著小思朝著下坡飛奔而去。
到了樓下,我看見外婆正站在陽臺上焦急地望著我呢,我叫了一聲外婆跑上樓去,不知怎的,看到了外婆一把撲在她的懷里,淚水再也忍不住了如斷了線的珠子嘩地流下來了。
這是我第一次野游的經歷,是我童年的土地上一株純潔的野百合,里面有我的歡笑和淚水。
第一次野游,我童年的一個故事。它讓我明白在困境也要勇敢,要堅強。
第一次充滿了刺激,充滿了神秘,讓我成長的歷程更有意義。
第一次,挑戰;挑戰,第一次!讓生命不留下遺憾。
挑戰第一次!
貝爾門畫藤葉
從蘇的畫室里回來,貝兒門躺在斗室的破竹椅上,一小口一小口抿著酒,眼睛盯著空白的白布發呆。
他在想什么呢?他覺得,瓊西小姐還很年輕,不應該得肺炎,更不該失去信心。他多想幫瓊西啊!可是,他是個窮老頭,自己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拿什么去幫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幫瓊西恢復信心。可他沒念過什么書,什么大道理也不懂,怎么勸?瓊西小姐也太可笑了,居然讓一根藤來決定她的生死權,未免太可笑了吧!那葉子怎么樣了?莫不是給風吹走了吧!貝兒門又關心起藤葉來。“要是藤葉總不落下,瓊西小姐不就有生存的希望了嗎?”貝兒門自言自語。
“對,就這樣!”他“嗖”的從竹椅上站起身,披上雨衣,夾著班駁的調色板和幾枝褪了毛的畫筆,提著一盞舊燈籠,扛著一架積滿灰塵的梯子,走了出去……
他走的這樣急,這樣快!他要去干什么?調色板,畫筆,梯子——他要去畫藤葉!
貝兒門來到瓊西的窗檐下,仰起頭看著對面墻上那根長春藤上的最后一片藤葉。這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那片藤葉正隨著大雪飄落下來。他架好梯子,嘎吱……嘎吱……踩了上來,選好地方,便開始完成這幅籌了25年的“大作。”只見他左手托著調色板,右手握著畫筆,在調色板上精心地涂抹著,然后一筆一筆地畫到墻上去。燈籠掛在不遠的墻縫里,剛好照在這一片。他不知疲倦地畫著,畫著……
突然,對面瓊西的屋子里射出一束燈光,不好!有人在開窗!貝兒門連忙用雨衣蓋住燈籠,蜷縮在梯子上。令貝兒門大吃一驚的是,開窗戶的是蘇!她用那無神的眼睛望了望那根光禿禿的常春藤,立刻焦急起來,由于太黑,她好像沒有發現那片沒畫完的藤葉,只是很不安。這時,屋內傳來瓊西的一聲叫喚,蘇急急忙忙關了窗戶,拉上了窗簾。
貝爾門站起來,發現雨衣不知被風吹到哪兒去了,燈籠也滅了。但剛才蘇的眼神讓他決定,一定要畫完藤葉,救救瓊西!于是,他借著一縷淡淡的月光,更加專心地畫著葉子。夜深了,風雪更加肆虐了。寒風呼呼地吹著貝爾門單薄的身體,貝爾門的肺炎加重了!可慶幸的是,藤葉終于畫完了。貝爾門從梯子上下來,搬著物品,一步一喘的回到家,來不及換衣服,就倒在床上痛的起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