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莊子 雜篇 徐無鬼(七)
- 水潤國學(xué)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069字
- 2024-05-19 19:16:12
第十三章
論述以自然之道對(duì)待人事,不以人事之道干預(yù)自然。
1.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婁者。所謂暖姝者,學(xué)一先生之言,則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
有沾沾自喜者,有茍且偷生者,有勞形自苦者。所謂沾沾自喜者,只學(xué)一家之言,就心悅誠服,暗自得意,
2.自以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是以謂暖姝者也。
自以為飽學(xué),而不知并無所得,此謂沾沾自喜者。
3.濡需者,豕虱是也,擇疏鬣長毛,自以為廣宮大囿。
茍且偷生者,似豬身的虱子,擇豬毛稀疏處,自以為在廣闊的宮廷園林。
4.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寄居蹄邊胯下,乳間股腳,自以為在安全便利的居所。
5.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
不知屠夫一旦揮臂持草放火,自己與豬將一并燒焦。
6.此以域進(jìn),此以域退,此其所謂濡需者也。
如此隨境域榮進(jìn),隨境域退亡,此謂茍且偷生者。
7.卷婁者,舜也。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羶也。
勞形自苦者,如同舜。羊肉不愛慕螞蟻,螞蟻愛慕羊肉,因羊肉膻腥。
8.舜有羶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十有萬家。
舜的行為似有膻腥,百姓喜歡他,故多次遷居,形成都城,至鄧的廢墟有已十幾萬家。
9.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來之澤。
堯聽聞舜的賢能,推舉他治理荒漠土地,說:希望他來施恩澤。
10.舜舉乎童土之地,年齒長矣,聰明衰矣,而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
舜治理這塊荒漠土地,年齡已長,耳目衰弱,卻不能退休,此謂形勞自苦者。
11.是以神人惡眾至,眾至則不比,不比則不利也。
超凡脫俗的神人厭惡眾人跟隨,眾人跟隨則不自在,不自在則不利。
12.故無所甚親,無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
故沒有特別親近,沒有格外疏遠(yuǎn),持守德行,溫暖和氣,以順應(yīng)天下,此謂真人。
13.于蟻棄知,于魚得計(jì),于羊棄意。
就像螞蟻擯棄慕羊肉的想法,魚兒得水后悠閑自在,羊放棄以膻腥吸引的意圖。
14.以目視目,以耳聽耳,以心復(fù)心。
用眼睛看眼睛所能見的,用耳朵聽耳朵所能聽的,用心靈領(lǐng)悟心靈所能領(lǐng)悟的。
15.若然者,其平也繩,其變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
像這樣,他的心自然平靜,他的行為自然順任。古代真人,以自然之道對(duì)待人事,不以人事之道干預(yù)自然,此為古代真人!
第十四章
談辯證去看待事物。
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藥也,其實(shí)堇也,桔梗也,雞雍也,豕零也,是時(shí)為帝者也,何可勝言!
得到它可以救命,沒有它可能將死;得到它可能致死,沒有它可能存活,此謂之藥物,其實(shí)不過是烏頭、桔梗、雞頭草、豬苓根等,在處方里迭相為主藥,怎可說盡其中的妙蘊(yùn)!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四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