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莊子 雜篇 徐無鬼(六)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371字
- 2024-05-07 12:31:15
第十一章
論述所認為的有福是:遨游天地間,隨順自然,不為外境所擾,自在自適的生活。
1.子綦有八子,陳諸前,召九方歅曰:為我相吾子,孰為祥。
子綦有八個兒子,排列在他面前,召來九方歅說:請為我八個兒子相命,誰最有福。
2.九方歅曰:梱也為祥。子綦瞿然喜曰:奚若?曰:梱也,將與國君同食以終其身。
九方歅說:梱最有福。子綦驚喜地說:怎么最有福呢?九方歅答:梱將與國君共飲食至終身。
3.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為以至于是極也?
子綦黯然淚流說:我的兒子為何會至如此絕境?
4.九方歅曰:夫與國君同食,澤及三族,而況父母乎!今夫子聞之而泣,是御福也。子則祥矣,父則不祥。
九方歅說:與國君共飲食,恩澤施及三族,何況父母!如今先生聽聞卻哭泣,這是拒絕福祿。兒子有福,而你做父親的卻沒有福。
5.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識之,而梱祥邪?盡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
子綦說:歅,你怎能知,梱真有福呢?享盡酒肉,只不過入鼻口,又怎能知酒肉來自哪里?
6.吾未嘗為牧而牂生于奧,未嘗好田而鶉生于宎,若勿怪,何邪?
我未曾畜牧,而羊卻出現在我屋的西南角,未曾打獵,而鵪鶉卻出現在我屋的東南角,你不覺奇怪,這是為何?
7.吾所與吾子游者,游于天地,吾與之邀樂于天,吾與之邀食于地。
我教兒子所游玩的,是游于天地之間,我教他們與天同樂,與地尋食。
8.吾不與之為事,不與之為謀,不與之為怪。
我不教他們求功業,不教他們圖謀略,不教他們標新立異。
9.吾與之乘天地之誠而不以物與之相攖,吾與之一委蛇而不與之為事所宜。
我教他們隨順天地的實情,而不因外物所攪擾,我教他們順任自然,而不為外事所左右。
10.今也然有世俗之償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
如今居然得到世俗的報償!凡有怪異的征兆,必有奇怪之事。
11.殆乎!非我與吾子之罪,幾天與之也!吾是以泣也。
危險!并非我與兒子的罪過,大概是上天的安排!我因此哭泣。
12.無幾何而使梱之于燕,盜得之于道,全而鬻之則難,不若刖之則易。
沒過多久,派梱去燕國,途中被強盜劫持,保全其身形難賣,不如截斷他的腳易賣。
13.于是乎刖而鬻之于齊,適當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終。
于是截斷梱的腳賣到齊國,恰替渠公看守街門,而食肉終身。
第十二章
述論仁義的推行,只會造成虛偽,且會被禽獸般貪婪者借為工具。
1.嚙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曰:奚謂邪?
齧缺遇見許由,說:你將去哪?許由答:逃避堯的讓位。齧缺說:為什么?
2.曰: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后世其人與人相食與!
許由說:堯孜孜不倦推行仁的主張,我恐怕他被天下人恥笑。后世大概會有人與人相食!
3.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
民眾并不難聚合,有愛護則會親近,有利益則會靠攏,有稱贊則會勤勉,讓他們所厭惡則會離散。
4.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
愛護與利益出自仁義,棄置仁義者少,利用仁義者多。
5.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乎禽貪者器。
仁義的推行,只會造成虛偽無誠信,且會被禽獸般貪婪者借為工具。
6.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猶一覕也。
是以一個人的裁斷來決定什么對天下有利,就好像一瞥之見。(片面的判斷)
7.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
堯只知賢人有利于天下,而不知他們對天下的禍害,只有身處賢者之外的人才知這一道理。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四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