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莊子 外篇 秋水(四)

第五章

敘論對待萬事萬物的態度,一切順應自然,隨其自化,回歸真實之道,從而體悟生命的本源(本質)。

提出以道為貴,懂大道者必通達事理,明察應變,不因外物而損傷自身。

1.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吾終奈何?

河神說:既然如此,我應當做什么?不應做什么?我將如何辭讓、接受、取舍,我到底如何做?

2.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無拘而志,與道大蹇。

北海神若答:以道觀之,什么是貴什么是賤,可以說貴賤可相互轉化,不必束縛志向,與大道背弛。

3.何少何多,是謂謝施,無一而行,與道參差。

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可以說多少能相互協調,勿偏執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與大道不一致。

4.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福;

威嚴如一國之君,恩惠無偏私,超然如祭祀的土地神,賜福無偏私;

5.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兼懷萬物,其孰承翼?是謂無方。

浩瀚廣闊如通達四方,無邊界區分,包藏萬物,有誰又專門庇護?可以說無偏任何一方。

6.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萬物本渾同齊一,誰短誰長?道無終結起始,萬物卻有死有生,不可依仗一時的成就。

7.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年不可舉,時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有時空虛有時盈滿,萬物從不固守某一形態。歲月不可挽留,時間從不停止,消退、生長、盈滿、空虛,終結則又開始。

8.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

如此觀,才可談論大道的準則,萬物的道理。

9.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

萬物的生長,像馬飛馳疾行,無不在變化,無時不在遷移。應當做什么?不應做什么?萬事萬物將自行變化。

10.河伯曰:然則何貴于道邪?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于理,達于理者必明于權,明于權者不以物害己。

河神說:既然如此,為何還以道為貴?北海神若答:懂得大道的人必通達事理,通達事理的人必明察應變,明察應變的人不因外物而損傷自己。

11.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

道德修養高尚的人,火不能燒他,水不能淹他,寒暑不能損他,禽獸不能傷他。

12.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不是說他逼近水火、寒暑與禽獸不會受損傷,而是說他能明察安危,寧于禍福,謹慎進退,故沒什么能傷害他。

13.故曰: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躑躅而屈伸,反要而語極。

故說:天性存于內在,人為顯露外在,道德在于順應天道。知曉自然與人類的規律,才能以自然為根本,處于自得的境地,進退適宜,屈伸得當,回歸根本,從而體悟道源。

14.曰: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

河神說:什么是天然?什么是人為?北海神若答:牛馬四足,這是天然,用馬絡套住馬頭,用鼻綰穿過牛鼻,這是人為。

15.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故說:不要人為去毀滅天然,不要有意作為去損傷生命,不要貪得虛名。謹慎持守這些道理而不違失,這就是回歸本真(天真)。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十月讀書筆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开平市| 汨罗市| 壶关县| 永城市| 莆田市| 青岛市| 泰顺县| 定边县| 玉山县| 泉州市| 泗阳县| 溧阳市| 池州市| 肇东市| 乌拉特后旗| 南江县| 揭西县| 从江县| 界首市| 哈巴河县| 尉氏县| 宽甸| 丰都县| 西乌珠穆沁旗| 鄂伦春自治旗| 咸阳市| 潜山县| 修文县| 苍溪县| 张家川| 鄂尔多斯市| 会理县| 板桥市| 盐山县| 舟山市| 永城市| 肇庆市| 临澧县| 深圳市|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