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莊子 外篇 秋水(一)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485字
- 2022-09-22 15:23:36
《莊子·秋水》篇,莊子外篇的第?十篇,是繼《逍遙游》與《齊物論》》之后,又一篇表達莊子主要哲理的精彩篇章。
在秋水篇里,莊子認為一切事物的大小、是非都是相對的,因此,人們不要執著于外在的境況而損害自然天性,一切順應自然,返歸本真,從而得以自在、自適、自樂。
并提出認知事物需從全方位、多角度去觀察了解,勿局限于時間、空間,當用發展、開闊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解決問題。
第一章
從望洋興嘆、井底之蛙、不可與夏蟲語冰、太倉稊米等妙語,告知勿自大自滿,宇宙廣袤無邊,認知萬物是無限的。
1.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秋天水隨季節上漲,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水流寬廣,兩岸、沙洲之間,牛馬不能分辨。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于是黃河之神河伯欣然自喜,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身。河伯順流東行,至北海,東面望去,看不見水的邊際。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于是河伯開始改變自得的表情,望著海洋向北海神若感嘆道:俗語說,聽聞許多道理,以為誰都不如自己,說的就是我這樣。
4.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道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且我曾聽聞有人小看孔子的道理,輕視伯夷的義行,開始我不相信。
5.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如今我目睹您的博大無窮,我不到您這里來就危險了,恐會被懂得大道的人譏笑。
6.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北海神若說:井底之蛙不可與它談海,因它受到空間的局限;夏天的蟲不可與它談冰雪,因它受到時令的限制;淺陋之士不可與他談論道,因他受到教條的束縛。
7.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現今你從江河出來,看到大海,才知你的淺薄,這就可以與你談論道理了。
8.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天下之水,沒有比海更寬廣;萬千江河歸向大海,不知何時停止,卻從不盈滿。
9.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
海水從尾閭泄漏,不知何時停止,卻不曾減少;不因季節有所變化,不因水旱受影響。海水的廣大超過江河的流水,不可計數。
10.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而我未曾藉此自滿,自以為受形于天地,氣稟受陰陽之氣,我在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
11.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只存在自以為小的想法,又怎能自滿!如此算來,四海在天地間,不就像蟻穴在大水澤?
12.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
如此算來,中國在四海之內,不就像細小的米粒在大糧倉?世間物種數以萬計,人不過其中之一;
1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人類遍布的九州,谷物生長之地,舟車通達之地,每個人只立身一處。與萬物相比,不就像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
14.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
五帝所連續統治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擔憂的,能士所勞碌的,不過此處而已。
15.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伯夷辭讓以取得名聲,孔子談經論道以顯示淵博,如此自滿,不就像你之前看到河水上漲那樣自滿?
待續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九月讀書筆札
附言:莊子秋篇有點難讀,涵蓋的內容較多、較廣,趣言妙理,需細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