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莊子 外篇 天運(四)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751字
- 2022-05-13 21:32:05
《莊子·天運》莊子外篇的第?七篇,天運篇,取名首句"天其運"二字。天運,即天地自然的運轉(zhuǎn)。此篇由七個章節(jié)編纂而成。
第六章
敘寫老聃關(guān)于仁義與三皇五帝之治的看法,提出合于道的治理是讓天下人不喪失淳樸的本性,而不是撓擾天下民心,導致人性的迷失。
1.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瞇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膚,則通昔不寐矣。
孔子拜見老聃談?wù)撊柿x。老聃說:飛揚的糠屑模糊了眼,則天地四方變動方位;蚊虻叮咬皮膚,則通宵不眠。
2.夫仁義慘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
仁義毒害、撓擾人心,沒有什么比仁義更為禍亂。
3.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
你要使天下人不喪失淳樸的真性,你也應(yīng)順應(yīng)自然行事,總結(jié)出符合天地自然規(guī)律(道)的章法。
4.又奚杰杰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又何必那般急切宣揚仁義,像敲鼓去追趕逃亡的人!天鵝不需每天沐浴,本自潔白,烏鴉不需每天浸染,本自烏黑。
5.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
黑白的自然本質(zhì),不足以辯論;名譽的觀念,不足以推廣。
6.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魚一同困在陸地,相互呼氣吐沫濕潤而活,不如相互忘卻,暢游江河湖海。
7.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guī)哉?
孔子拜見老聃歸來,三日不談。弟子問:夫子見老聃,提出什么規(guī)勸?
8.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guī)老聃哉?
孔子說:我如今才見到龍。龍,合而成一體,散開成文采,乘駕云氣,養(yǎng)棲于陰陽之間。我張口不能合攏(驚),我又怎能規(guī)勸老聃?
9.子貢曰:然則人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fā)動如天地者乎?賜亦可得而觀乎?
子貢說:那么真有人穩(wěn)固不動而又像龍一般飛揚顯現(xiàn),像雷聲震響,又似深淵沉寂,舉動如天地嗎?請讓我也可以見識?
10.遂以孔子聲見老聃。老聃方將倨堂而應(yīng),微曰: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
遂以孔子的名義去拜見老聃。老聃正坐堂前接應(yīng),微聲說:我年將往矣(歸),你有何指教?
11.子貢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聲名一也。而先生獨以為非圣人,如何哉?
子貢說:遠古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各不同,而名聲相繼一樣,唯獨先生不認為他們是圣人,為什么?
12.老聃曰:小子少進!子何以謂不同?對曰:堯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順紂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
老聃說:年輕人上前來,你為何說不同?子貢回:堯授位予舜,舜授位予禹,禹用力治水而湯用兵征伐,文王順從商紂不敢違逆,武王違逆商紂而不順服,故說各不同。
13.老聃曰:小子少進,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黃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老聃說:年輕人,再上前些。我對你說說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事:黃帝治理天下,使民心統(tǒng)一。有人死了親屬卻不哭,別人不會非議。
14.堯之治天下,使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
堯治理天下,使民心親近,有人為親近他人減少禮數(shù),別人并不非議。
15.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則人始有夭矣。
舜治理天下,使民心競爭,孕婦十月生子,嬰兒生下五個月就能說話,不等長至孩童就開始區(qū)分人我,則開始出現(xiàn)夭折現(xiàn)象。
16.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
禹治理天下,使民心多變,人各有心機,刀兵順勢而出,殺盜賊不算殺人,各自結(jié)成團伙肆意天下,于是天下大受驚擾,儒家、墨家皆興起。
17.其作始有倫,而今乎婦女,何言哉!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甚焉。
他們起初有倫有理,如今背道而馳,有什么可言!我告訴你: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名義上是治理,而擾亂天下人性沒有什么比這更甚。
18.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
三皇的心智,上而模糊日月的光明,下而閉塞山川的靈氣,中而毀壞四季的運行。
19.其知慘于蠣蠆之尾,鮮規(guī)之獸,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為圣人,不可恥乎?其無恥也!子貢蹴蹴然立不安。
他們的心智比蠣蠆之尾還慘毒,連微小的獸類,也不得安寧,而猶自以為圣人,不是可恥?無恥矣!子貢聽了驚恐失措,站立不穩(wěn)。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五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