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大宗師》第四章,通過南伯子葵對女偊的對話,用寓言故事簡述學道的進程。??
仍在原文基礎上一步步看莊子講述學道的過程。??
1.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
南伯子葵問女偊:你年長而容顏仍似孩童,怎么做到的?女偊答:得道就可。南伯子葵問:道是否可學???
2.曰: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無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無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女偊答:你非學道之人。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沒圣人之根器,我有圣人之根器而沒圣人之才,我想以圣人之道教導他,也許他能成為圣人。以圣人之道傳授具有圣人才能的人,也容易領悟。??
3.吾猶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后能見獨;??
我在其旁將圣人之道傳予他,三日后,他已超凡脫俗;繼續傳道予他,七日后,他已不被物質世界所束縛;教導九日,已無慮生死,將生死置之度外,心境宛如朝陽一般清新明徹,爾后,體悟到道的境界。??
4.見獨,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悟道,就可不受時空的限制,無時空觀念,便不受生死的拘執,入不死不生的境地。??
5.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
道的運作讓萬物有規律地生滅往返不息。達到道的境界,可在萬物生死成毀的紛紜繁雜中保持寧靜的心境,無所送,無所迎,無所毀,無所成,這一道的境界名為攖寧。??
6.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南伯子葵問女偊:你從哪聽聞道的?答:通過文字書籍、口口相傳,及自身的洞徹見解。平日勤行不怠,會心之時詠誦歌吟,使心境愈深遠、虛寂、高邈、曠寥,以至體悟到道初始的境界。??
第五章??
借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對話生死、形體的寓言故事,闡述萬物生死一體的哲理,告知看淡生死,順應自然造化。
1.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聚而言:誰能把空無當頭,把生當脊柱,把死當臀,誰能通曉生死存亡是一體的道理,我將與之為友。四人相視而笑,心意相合成為朋友。??
2.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于齊,肩高于頂,句贅指天。
不久子輿生病,子祀前往探望。子輿說:偉大的造物者,將我變成如此形拘的樣子,腰彎背曲,五臟充血,肩高過頭,頸椎隆起。
3.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閑而無事,跰鑑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雖陰陽不調,病至如此,他仍不以為意,若無其事,蹣跚至井邊,對倒影說:怎么造物者又將我變成如此朽形,將這樣的身體拘束我???
4.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
子祀問:你嫌惡這樣嗎?子輿答:不,為什么嫌惡呢?假如造物者將我的左臂變成一只雞,就用它來報曉;假如造物者將我的右臂變成彈弓,就用它來打斑鳩烤熟吃;假如造物者將我的臀變為車輪,將我的精神化為駿馬,我就用來乘坐,難道還要更換別的車馬嗎???
(一切萬有的生命,皆在自然中變化,而所掌控的是這一生命的本源主體。萬變不離其宗,也是此理。那一"真我"可以掌控方向。??)
5.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且人,生??是逢時,死則順應自然,安時處順,哀樂不會擾亂心境,此為自古以來高明的見解。若不能自我解脫者,皆因受到外物的束縛。且萬物不能勝天,我又怎能嫌惡呢???
(悟道之人通徹宇宙事理,從而不被物理世界所困擾束縛。??)
第五章再續
備注:此篇寫于一九年一月。整理于二0二一年一月。
附言:
出稿上篇后想了想
雖"道"簡而言之
是宇宙萬物的規律
卻內含無盡的智慧
所有諸子百家皆著注關于"道"的智慧
其中天人合一,與天為徒是最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