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莊子 雜篇 外物(三)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647字
- 2024-07-09 21:33:03
第八章
提出通過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達到心靈自由、身心平和健康的哲理。
1.莊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
莊子說:人如能游心自適,哪有不游心自適的!人如不能游心自適,哪能游心自適呢!
2.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
流蕩隱遁的志向,決絕固執的行為,噫,非至知厚德之人所用!
3.覆墜而不反,火馳而不顧。雖相與為君臣,時也。易世而無以相賤。
陷溺世俗而不返,逐物如火而不顧。雖相互異位,有的為君有的為臣,只是時運而已。時代變易而不再互為貴賤。
4.故曰:至人不留行焉。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故說:至人不偏滯某種行徑。尊崇古代鄙薄當今,此為學者之流。
5.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學,承意不彼。
以狶韋氏之流的角度來觀當今世事,誰能不偏頗!唯至人能游心于世而不偏僻,隨順眾人而不失自我。偏執的教條不必學,承襲真意而不必盲目遵從。
6.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
眼光敏銳為明,耳朵靈敏為聰,鼻子靈敏為顫,口感靈敏為甘,心靈透徹為智,智慧貫達為德。
7.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眾害生。
大凡道,不希望壅阻,壅阻則梗塞,梗塞不止則發生沖突,發生沖突則產生各類弊害。
8.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
有知覺的物體依恃氣息生存,如不暢通,并非天(大自然)的過失。大自然的氣息貫穿萬物,日夜不停,而人卻堵塞自身的孔竅。
9.胞有重閬,心有天游。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
胞膜有許多空曠之處,心有遨游天地自然的自由。室內無空曠處,婦姑則爭斗;內心不能悠游天地自然,則六種官能(各種情緒)會出現紛擾。
10.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勝。
森林山丘之所以適宜于人,也是因置身其中心神得以舒暢。
11.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謀稽乎誸,知出乎爭,柴生乎守,官事果乎眾宜。
德行的外溢出于名聲,名聲的外溢出于張揚,謀略的運用出于危急,智巧的泛濫出于爭斗,閉塞的出現由于執守,官府的事務出于利宜民眾。
12.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鎒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倒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
春雨應時降落,草木蓬勃生長,鋤地農具開始修整草木,過后草木又再生過半,而不知是何原由。
13.靜默可以補病,眥媙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
靜默可以調養病體,去除雜念可以延緩衰老,寧定可以止住急躁。
14.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
雖然如此,這是操勞者采用的方法,而非閑逸者會過問的。
15.圣人之所以駭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賢人所以駭世,圣人未嘗過而問焉;
圣人用來驚駭天下的方法,神人不曾過問;賢人用來驚駭時世的方法,圣人不曾過問;
16.君子所以駭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君子用來驚駭國人的方法,賢人不曾過問;小人用來茍合于一時的方法,君子也不曾過問。(高一階思想境界者了解其所用方法)
第九章
寓論保持心境平和,對于身體及生命歷程的重要。
1.演門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黨人毀而死者半。
演門有個人因親人去世,以善于表達哀傷之情,被封為官師。他的同鄉仿效他過度哀傷,導致死者過半。
2.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
堯禪讓天下給許由,許由逃開;商湯想將天下讓予務光,務光發怒;
3.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蹲于窾水,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紀他聽聞,率弟子隱居窾水,諸侯紛紛前往慰問,三年后,申徒狄仰慕他的作風而抱石投河。
第十章
寫出,真正的智者能超越言語的束縛,直接體悟事物的本質。即通過超越言語的思維,達到對"道”的直接體悟。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魚簍用來捕魚,捕得魚后就忘了魚簍;兔網用來捕兔,捕得兔后就忘了兔網;言語用來傳達思想,領會意義后就忘了言語。我去哪尋得忘了言語的人(超越言語的束縛),從而與他言談呢!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六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