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3章 莊子 雜篇 則陽(五)

續第十一章

解釋何為丘里之言,用同與異的辯證關系,揭示無為而無所不為的自然之道,即大道的呈現方式。

9.少知曰:然則謂之道足乎?大公調曰:不然。今計物之數,不止于萬,而期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號而讀之也。

少知說:那么是否足以稱之為道?大公調說:不可以。現今計算物的種數,不止上萬,而限稱為萬物,是以最多的數目稱述它。

10.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

故天地,是形體中最大的;陰陽,是氣體中最大的;

11.道者為之公,因其大以號而讀之則可也,已有之矣,乃將得比哉!

道總括一切,因為它浩大,如此稱呼是可以的,已有道,還能用什么與它相比?

12.則若以斯辯,譬猶狗馬,其不及遠矣。

假若以此(將道與丘里之言)分辯,就猶如狗與馬,不及甚遠。

第十二章

探討宇宙的奧秘,萬物的起源,及世間的運行規律。

1.少知曰:四方之內,六合之里,萬物之所生惡起?

少知問:四方之內,六合之里(天地宇宙境域),萬物的產生從哪開始?

2.大公調曰: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

大公調說:陰陽相互輝映、相互抵消、相互調治,四季相互更替、相互產生、相互衰減。

3.欲惡去就,于是橋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

愛恨離和,于是相繼起伏。雌雄片合,于是萬物常有。

4.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之可志也。

安與危相互變易,禍與福相互產生,緩與急相互交接,聚與散相互形成。這些現象的名稱與實際情況可記載,精微之處可記錄。

5.隨序之相理,橋運之相使,窮則反,終則始,此物之所有。

隨時序的規律,起伏中相互作用,窮極則反,終止則開始,此為萬物所有的狀態。

6.言之所盡,知之所至,極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隨其所廢,不原其所起,此議之所止。

言語所能盡言的,才智所能達到的,只限于物的范圍。(還有意識形態等范疇)悟道之人,不追隨物的消亡,不探究物的起源,此為議論的止點。

7.少知曰:季真之莫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議,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

少知問:季真的莫為(無為)觀點,接子的或使(有為)主張,兩家的議論,誰符合實情,誰偏離正理?

8.大公調曰:雞鳴狗吠,是人之所知。雖有大知,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將為。

大公調說:雞鳴狗吠,是人所共知。雖有大才智,卻不能用言語說清宇宙的造化,又不能意斷宇宙將會怎樣。

9.斯而析之,精至于無倫,大至于不可圍。或之使,莫之為,未免于物而終以為過。

以此分析(宇宙),精妙到無以倫比,浩大到不可圍量。主張一切是有為或無為,未免局限在物的層面,而終究不恰當。

10.或使則實,莫為則虛。有名有實,是物之居;無名無實,在物之虛。

有為則顯實在,無為則顯虛無。有名有實,構成物的存在;無名無實,事物則虛無。

11.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遠也,理不可睹。

可言說也可意斷,但越言說越疏遠。未生的不可禁止其生,已亡的不可阻止其亡。死生相隔不遠,道理卻不可察見。

12.或之使,莫之為,疑之所假。吾觀之本,其往無窮;吾求之末,其來無止。

有所為,或無所為,是疑惑里所立的假設。我觀察(宇宙)本源,過往無窮盡;我探求(宇宙)末端,未來無止境。

13.無窮無止,言之無也,與物同理。或使莫為,言之本也,與物終始。

無窮無止,說的是虛無,與萬物同理;有為無為,說的是存在,與萬物一同開始至終結。

14.道不可有,有不可無。道之為名,所假而行。

道不可用有來表達,也不可用無來描述。道的名稱,不過是借用而來。

15.或使莫為,在物一曲,夫胡為于大方!

有為或無為,各自偏執事物的一隅,怎能作用于大的方略(策略)!

16.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則終日言而盡物。

言語周全,則終日言說的盡是道;言語不周全,則終日言說的盡是物。

17.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所極。

道,是闡釋萬物的最高原理,言語與緘默都不足以表達。既不言語也非緘默,此為議論道的極致。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五月讀書筆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逊克县| 磐安县| 孝昌县| 宿松县| 辰溪县| 中卫市| 和顺县| 信宜市| 皮山县| 东宁县| 肇源县| 资源县| 伊吾县| 秦皇岛市| 定南县| 秦安县| 陈巴尔虎旗| 四平市| 镇赉县| 朝阳县| 南汇区| 北京市| 威信县| 桂林市| 泌阳县| 陵水| 东乡族自治县| 馆陶县| 香河县| 乃东县| 佛山市| 龙江县| 嘉峪关市| 开远市| 南城县| 山东| 淳化县| 宁远县| 乌拉特后旗|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