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2章 莊子 雜篇 則陽(四)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550字
  • 2024-06-13 21:57:08

第九章

論述認知的是非觀念隨時空(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1.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

遽伯玉年已六十,六十年來與時俱進,未嘗不是一開始認為對的,而后又否定它。

2.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

不知現(xiàn)今認為對的,五十九年來認為是錯的。萬物有序生長,而不見其根源,源源不絕出現(xiàn)的事物,而不見其門徑。

3.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

人們皆重視自身認知所及的知識,而不知憑自身認知所不及的知識才可獲得真知,

4.可不謂疑乎!已乎!已乎!且無所逃,此所謂然與,然乎!

可不是疑惑么?(在知與未知之間)算了!算了!且無所避免(疑惑),這所謂的是,還是果真是?

第十章

贊美尊重賢人的行為,并提出宿命論。

1.仲尼問于太史大弢、伯常騫、狶韋曰:夫衛(wèi)靈公飲酒湛樂,不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諸侯之際,其所以為靈公者何邪?

孔子問太史大弢、伯常騫、狶韋說:衛(wèi)靈公飲酒作樂,不理國家政務;狩獵捕獸,不應承諸侯盟會,他卻得到靈公的謚號,為何?

2.大弢曰:是因是也。伯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史鰌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翼。

大??說:正是因如此才得到這樣的謚號。伯常騫說:靈公有妻子三人,同一浴盆洗澡。史鰌奉召進君所,靈公雖疲倦?yún)s親自攙扶他。

3.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

靈公生活上散漫異常,而他接見賢人又如此肅敬,這是他謐號為靈公的緣故。

4.狶韋曰:夫靈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

狶韋說:靈公過世,占卜顯示葬在祖先墓不吉利,葬在沙丘則吉利。

5.掘之數(shù)仞,得石槨焉,洗而視之,有銘焉,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里之。

掘墓穴數(shù)仞深,得一石槨,洗凈看,上有銘文說:不必依賴子孫(制棺槨),靈公可取而居里面。

6.夫靈公之為靈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識之!

(可見)靈公的謚號稱為靈,很久以前(由神明)定下,大弢與伯常騫這兩人怎能知!

第十一章

解釋何為丘里之言,用同與異的辯證關(guān)系,揭示無為而無所不為的自然之道,即大道的呈現(xiàn)方式。

1.少知問于大公調(diào)曰:何謂丘里之言?大公調(diào)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為風俗也,合異以為同,散同以為異。

少知向大公調(diào)求教:何為丘里之言?大公調(diào)說:丘里,是聚合十家姓,上百人而形成共同的風俗,組合不同的個體形成混同的整體,分散混同的整體又成為不同的個體。

2.今指馬之百體而不得馬,而馬系于前者,立其百體而謂之馬也。

如今指稱馬的上百部位,而不能稱為馬,將馬系于眼前,呈現(xiàn)其上百部位才稱為馬。

3.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并而為公。

故說山丘積聚卑小土石才成就其高,江河匯聚細小流水才成就其大,偉大人物容納各方才成就至公至偉的境界。

4.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執(zhí);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

故,自外界學習,心有主見而不執(zhí)著;由心中悟出,即使正確也不排斥他人。

5.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歲成;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

四季氣候不同,大自然沒有特別恩賜,故年歲的序列得以形成;各官職能不同,國君不偏私,故國家得以治理;

6.文武殊材,大人不賜,故德備;萬物殊理,道不私,故無名。

文臣武將各有本事,大人不偏愛,故各自德行完備;萬物各有規(guī)律,大道不偏私,故無名稱以區(qū)別。

7.無名故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禍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無名稱區(qū)別故無作為,無作為卻無所不為。時序有終始,世代有變化,禍福不停流轉(zhuǎn),出現(xiàn)違逆的一面同時也存在相宜的一面;

8.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澤,百材皆度;觀于大山,木石同壇,此之謂丘里之言。

各自呈現(xiàn)不同的方面,有所正當也有所差失,譬如大澤中,各類木材皆有所適用;再看大山,樹木巖石同在一處,此稱為丘里之言。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五月讀書筆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兴义市| 文山县| 美姑县| 象山县| 榆林市| 昌图县| 海口市| 全南县| 习水县| 安仁县| 尼勒克县| 乌鲁木齐县| 耿马| 象州县| 阿克| 天全县| 昔阳县| 潮州市| 承德县| 化州市| 深圳市| 合山市| 高台县| 阳信县| 托克逊县| 根河市| 浏阳市| 荥阳市| 安图县| 古田县| 大埔区| 佳木斯市| 华阴市| 桐梓县| 玉山县| 阿克陶县| 新巴尔虎右旗| 旬阳县| 贵港市|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