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親自是一件累活,好在這些自有跟隨而至的男伴出力,女伴們只需湊個熱鬧便可。一陣鞭炮喧天的鬧騰后,眾人才得以邁步進入新娘的家門,之后女方家中設宴招待賓客,新郎新娘敬煙敬酒,賓客則紛紛塞上紅包,如此一番折騰就是一個多小時,待到熱氣騰騰、香飄四溢的紅燒蹄膀被端上席間時,新娘便要換上潔白的婚紗,為出門做好準備。
又是一陣急促的鞭炮催促聲,新娘依依不舍地下得樓來,由母親親自為其換上紅鞋,車輛隨后緩緩啟動。自此,她便告別了這個從小生長玩耍的居所,踏上了去往人生中另一個家庭的道路。
回到新郎家后,自是又有一套儀程,長輩致辭,新人拜天地、喝交杯、敬長輩。之后又是設宴款待來賓,新人敬煙敬酒,賓客敬獻紅包等等。直至暮色低垂,這場熱鬧的婚宴才算將近尾聲。當然,對于新郎新娘而言,還有一場“鬧洞房”的難關在等著他們。
蕾蕾年幼,對于“鬧洞房”的節目興趣乏乏。而施家的長輩們一來自持身份,一來因連日來籌備婚禮早已疲憊不堪,“鬧洞房”這樣的余興節目便自覺自發地留給了前來慶賀的年輕人。
宴席散去后,施家人都圍坐在一樓的客堂間里聊著天。
“這阿新已經完婚了,一樁心事可算了了。”施小妹一邊剝著手中的橘子一邊笑呵呵地說道,“再過幾年待梅梅學業有成后,她的婚事再一解決,大姐,你就真的沒有什么可操心的了。”
“是啊,時間過得可真快,一眨眼,阿新都已經結婚了。”施大妹感慨萬千,“想當年我還是個小姑娘,吵著鬧著要跟著老太太和大哥去趕廟會呢!”
“那會兒我雖還小但也有些記憶了。我記得老太太疼男孩,到哪兒都會帶著大哥,我們就沒那么好福氣了。”施小妹附和道,“大姐你還是好的,因著是最大的女孩,你吵一吵、鬧一鬧,老太太還肯帶著你,換作是我們,再怎么吵怎么鬧都是沒用的。”
“三姐,你這話也不全對。”施小國插嘴道,“大哥因為是長孫,老太太才格外疼惜的,我也是男孩,老太太對我就不像對大哥這般疼愛。他也從來沒有帶我去過廟會。”
“你知道什么呀!那是因為你太小了,老太太沒法帶你出去。”施小妹灑然一笑道,“你想想看老太太過世時,你才幾歲呀!三歲還是四歲?”
“應該和爸過世那一年的蕾蕾差不多大吧!”施大國插了一句嘴。
“可不?你那么小讓老太太怎么帶出門呢?”施小妹接口道。
“你們不要覺得被老太太帶出門就有多開心。”施大妹悶悶地說道,“我當時可是憋了一肚子委屈的。”
“為什么呀?”施小妹好奇地問道,“我們求都求不來,你怎么還不開心呢?”
“老太太偏心呀!”施大妹深以為然地說著。
”怎么會呢?”施小妹不解其意。
“你們知道什么?那時候老太太帶著我和大哥去趕廟會,到了午飯時間,老太太買了三份飯——按現在的說法叫盒飯。大哥的那碗里是紅燒肉,他自己的那碗是炒肉絲,到我這里就成了全素的了。你說氣不氣人?”
施大國一旁聽著,笑而不語。
施小妹趕緊寬慰道:“大哥是長孫,老太太疼他是肯定的。但是老太太肯帶你去廟會,說明他也是看重你的。你想,除了你和大哥,他還帶誰出過門呀!對吧?”
施大妹聽施小妹這么一說,也笑笑不語了。
“其實想想我們小時候,家里條件那么艱苦,老太太還肯帶著兩個孩子出門已經是很難得了。”施大國開口替長輩辯解道。
“可不是,那時候真是苦。”施小妹回想起過往,不禁皺起了眉頭,“那時候媽為了養活我們幾個,沒少吃苦。你們記不記得那時候我們幾個都是長身體的時候,胃口大得很,怎么吃都吃不飽。家里米又不夠,媽就摘了野菜來煮粥,一大鍋粥,面上飄著都是野菜,一勺下去光見菜湯,撈半天都撈不上幾粒米來。”
“可不是,我記得那時候,也就大哥的碗里能看到米,我們的碗里只有野菜。”施小國不失時機地插話道,“我們施家的孩子胃口那么大,大都是那時候喝稀粥喝出來的。稀粥太薄,沒有東西,喝下去的都是水,沒多久肚子就餓了。等到下次吃飯時就想著要把自己再吃得飽些,哪怕是水也要多喝點,至少可以讓肚子餓得慢點。這水越喝越多,胃口也就越撐越大。”
“以前就屬你吃飯時搶得最兇。大哥看到你那么餓,后來不是都把自己碗里的粥省給你了嗎?”施小妹打趣道。
“是,大哥對我們兄妹幾個是不錯的……”施小國囁嚅著。
“想想媽也挺不容易的。”施大國難得發聲,“爸常年在外,家里只能靠媽一個人撐著。經濟條件差,下頭有我們幾個小的要照顧,上頭還有長輩要伺候,媽真是沒少受氣。”
“可不是,我之前聽媽嘮叨過,說她剛嫁過來時因為頭幾年沒有生養,一直被奶奶罵是不會下蛋的雞。大哥,有沒有這事啊?”施小妹問道。
施大國默默地點了點。
“哎!想想我們當時那么窮,真是沒少受那些旁人的氣,就連自家的親戚都看不起我們。難怪長輩們說話難聽,他們也是希望媽能趕緊生養個男孩出來,好傳宗接代,光宗耀祖呢!”施大妹感嘆著。
“是啊!好在媽頭一胎是個男孩,大哥后來也爭氣,要不我們不知道又要被那些個親戚欺負成什么樣了?”施小妹忿忿地說著。
“當然啦,大姐也給我們兄妹樹立了好榜樣。我們就是在大哥、大姐的帶領下才個個有出息的。”施小國趁機趕緊奉承一番。
“這是你們自己爭氣。”施大國不敢居功,謙虛道。
“是啊!我們大家都爭氣著呢!你看我們施家現在人丁興旺,兒孫滿堂。再看看當初罵我們的那幾家人、欺負我們的人如今怎么樣了呢?小叔叔他們家如今可是連個孫子都沒有,這不就是斷子絕孫嗎?將來他們打算靠誰來傳宗接代呢?難道要靠上門女婿嗎?”施大妹說完還不忘“哼”一聲。
“媽也算熬出頭了,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都齊全了,孩子們也都很有出息,她心里肯定高興著吶!當初那些瞧不起我們的,排擠我們的人也算是報應吧!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說這做人不能太惡毒了,不然會自取其辱的。”施小妹唏噓著,“像我們家這樣和和睦睦的多好呀!家和才能萬事興嘛!”
“各家有各家的命數。我們只需過好我們的日子,別人家的事不用理會。”施大國不想在這樣喜慶的日子里盡說些掃興的話題,趕緊打住了話頭,“對了,媽呢?有沒有找人送回家去?”
“放心吧,立軍剛才已經讓開婚車的司機在回去的時候順便把媽稍上了,這會兒估計應該已經到家了吧!”施大妹解釋道。
施大國聽后點了點頭,便又不言語了。眾人喝水的喝水,吃水果的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