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游擊戰的戰略
- 論游擊戰(正式授權版)
- (古巴)切·格瓦拉
- 2201字
- 2019-04-17 16:50:30
在戰爭的術語中,戰略被理解為根據整體的軍事形勢對要實現的目標所作的分析,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總的方法。[1]
要想從游擊隊的角度來作出正確的戰略判斷,需要從根本上分析敵人可能的行動方式。假設戰爭的最終目標永遠都是徹底消滅敵對力量,那么在一場內戰中敵人所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標準的任務:把游擊隊的每一部分都徹底消滅干凈。而另一方面,游擊戰士必須對敵人為達到那樣的目的而擁有的資源進行分析,諸如人員、機動性、群眾支持、武器裝備以及所能依賴的領導能力等。我們必須以這些考慮為基礎來調整我們的戰略,永遠牢記打敗敵方軍隊的最終目標。
有一些基本的情況是必須要加以研究的,比如武器裝備以及它們的使用情況。在這類戰斗中,一定要對一輛坦克或一架飛機的價值作出評估。對敵人的武器、彈藥和作戰習慣都必須要加以考慮,因為游擊部隊的主要供應來源正是敵人的武器裝備。如果在武器裝備上可以有選擇的話,我們應當選擇和敵人使用相同型號的武器,因為游擊隊最大的問題就是彈藥匱乏,而這必須去找敵人要。
等確定了目標并對其進行了分析以后,就有必要對實現最終目標的步驟進行一番考察。這件事應當提前計劃,盡管隨著斗爭的開展和未預見到的情況的出現要對其作出修正和調整。
首先,游擊戰士最根本的任務是保全自己不被敵人消滅。慢慢地,隨著這成為每天的操練,對于游擊隊的成員們來說,適應游擊隊的生活方式,從敵方軍隊手中逃脫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等這一點做到以后,游擊隊就有能力去往那些交通不便、敵人很難到達的地方,換言之,它已經積聚了阻止敵人進攻的力量。這時,游擊隊就應該展開逐步削弱敵人的工作了。剛開始,這樣的活動可以在敵方與游擊隊戰事活躍的地點附近進行,再后來還可以深入敵后進行,盡游擊部隊最大的能力去切斷敵人的通訊,攻擊或騷擾他們的活動基地和中心基地,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叫他們吃苦頭。
打擊應該是持續不斷的。應當讓某一個活動區域內的敵方士兵無法睡覺,要對敵方的前哨給予系統的進攻和打擊。每時每刻都要給敵人造成他們被完全包圍的印象。在叢林地區和地形崎嶇的地方要日夜保持這種效果,而在敵人的巡邏更容易穿透的開闊地區則只在夜間這樣做。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有當地人民的絕對合作,也需要對地形有充分的了解。這兩個條件每一分鐘都關系到游擊戰士的生命。因此,除了要有研究當前和未來活動區域的中心外,還必須在當地人中做大量的工作,向他們解釋革命的動機、目標,并且要向他們傳播這樣一個無可爭議的真理,即敵人要想戰勝人民是根本不可能的。誰沒有感受到這個無可爭議的真理的話,他就算不上是個游擊戰士。
首先,這項在群眾中進行的工作應當致力于讓他們保守秘密,這就是說,要告訴每個農民和工作展開的社區中的每個成員,對于他們的所見所聞不要跟任何人提起。稍后,對于那些對革命具有更高的忠誠度的當地居民,可以向他們尋求幫助。再稍后,可以用這些人來完成聯絡任務,傳送貨物或武器,或在他們熟悉的地區請他們擔任向導。再之后,就有可能在工作開展的地區搞有組織的群眾行動了,這類行動的最終結果就是總罷工。[2]
在一場內戰中,罷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有一系列的條件,這些條件并不總是存在的,而且也很少會自發出現。一定要去創造這些基本的條件,主要是通過對革命的目的進行解釋并且展示人民的力量和他們的能力。
此外,向某些成員非常純粹的團體尋求幫助也是可能的,但必須是那些在先前一些不那么危險的任務中展現了能力的團體。用他們來進行破壞活動,是游擊隊的另一種厲害手段,可以令敵人的整個軍隊陷入癱瘓,某一地區的工業生產陷于停頓,某一城市的居民沒有工廠、照明、水以及任何形式的通訊,除了在某些時段以外不敢冒險通過道路旅行。如果這一切都實現了的話,敵人的士氣就會變得低落,戰斗單位的士氣也會下降,這時就到了采摘勝利果實的時候了。
這一切的先決條件就是游擊活動區域的擴大,但也應當避免這一區域的過度擴大。在戰爭期間一定要一直保持并持續加強一個堅實的根據地。在這一區域內,對當地居民應當進行教導,對那些與革命勢不兩立的敵人應當加以隔離,所有簡單的防御措施如戰壕、坑道和通訊設施則應當予以不斷完善。
當游擊隊在武裝力量,即武器和人員數量方面,達到了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水平時,就應該著手組建新的縱隊。這一點與蜂巢的情形頗為相似,一個蜂巢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新的蜂王,它會帶著蜂群的一部分遷往另一個地區。最出色的游擊隊首領將留在母巢內,也就是危險較少的地區,而新組建的縱隊將按照前面描述過的這套模式去穿透其他敵占區。
有時候,這些縱隊所占據的區域不夠他們容身,而且在朝著敵人頑強防御著的地區前進時,必然會與強大的兵力正面對峙。這時這些縱隊則合并組成緊湊的戰斗陣線,一場由常規部隊進行的陣地戰就開始了。不過,這支曾經的游擊部隊不能割斷自己同根據地之間的聯系,而且應該建立新的游擊隊在敵后展開活動,就像最初的游擊隊一樣,以這種方式去穿透敵占區,直到控制敵占區為止。
游擊隊便是這樣來到了反攻階段,隨后對敵人實施圍點打援,在全國境內實施更堅決的大規模行動,最終實現戰爭的目標:勝利。
注釋:
[1]格瓦拉用紅筆加了如下的注解:參見克勞塞維茨。(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普魯士將軍和軍事理論家。)
[2]該段及以下3段結尾處自“有組織的群眾行動”開始到整個下面一段的旁邊,格瓦拉用綠筆畫了豎線并加了如下的注解:根據越南人民(的經驗)對此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