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永遠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來種草
- 拼盡全力,只為成就更好的自己
- 喬子青
- 10478字
- 2019-04-18 15:44:10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總要有一兩件拿得出手的本領(lǐng)。當你足夠優(yōu)秀,所有想要的一切都會主動靠過來。
沒有話語權(quán),是因為你根本無足輕重
采薇是我的一個小學妹,今年剛剛在一家商貿(mào)公司上班。由于剛剛畢業(yè)不久,采薇在業(yè)務(wù)上還是一個“小白”,一開始的業(yè)績也是墊底的,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凡是公司的活動和會議,或大或小,似乎都和她沒有半點關(guān)系,因為沒有人會問她的想法和意見。但是好在采薇很有上進心,部門開會時她總是積極地發(fā)表意見,但是不管說什么事情,即便她的話很合理,也幾乎沒有人愿意聽。但是同樣的方法、同樣的話語,從上司嘴里發(fā)出,大家連聲附和不說,還會大贊。
一次工作上的安排,經(jīng)理讓采薇接手了一個超負荷的工作,并讓她做出三天之內(nèi)完成的承諾。采薇剛要駁回,就被經(jīng)理當著所有同事的面,訓斥得體無完膚,于是她找我哭訴:“學姐,我厭惡極了別人的吆五喝六,也厭惡極了那些趾高氣昂的嘴臉。為什么,同樣的方法,我提出來,別人就不認可,換個人說,大家都樂于接受呢?為什么我的存在感這么弱?我實在是干不下去了。”
采薇的遭遇很值得同情,在初入職場的那幾年,我也曾為這樣的遭遇而苦惱,直到工作多年,自己也當了領(lǐng)導(dǎo),才明白現(xiàn)實就是如此。要想在自己的領(lǐng)域享有一席之地,背后必須付出足夠的努力,因為游戲規(guī)則永遠是少數(shù)人控制的,你不夠強大,連參加游戲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話語權(quán)。
思考了一會兒,我由衷地安慰采薇說:“在這個世界上,實力永遠是最硬的底牌。一個人如果沒有過硬的實力,就不要說別人忽視你。即使你說的句句是真理,也沒有人把你當一棵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當你擁有了足夠的實力時,你所說的很平常的一句話,也許別人也會奉為經(jīng)典。”
看到這里,有人是不是要問,什么是話語權(quán)?所謂話語權(quán),其實就是說話和發(fā)言的資格和權(quán)力,就是你說得話有沒有分量,有沒有人聽。
一些人,尤其是剛?cè)肼毜哪贻p人,經(jīng)常抱怨自己沒有話語權(quán),抱怨自己活得卑微,不受重視。但正如我和采薇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你根本無足輕重,也就是你自身的實力不夠。你沒有實力,別人憑什么聽你的、高看你。而要想改變這一切,你必須把自己變得更好,更優(yōu)秀,這才是關(guān)鍵。
這一點,我們從自然界也可以看出。
狼是一種群居性極高的物種,一群狼的數(shù)量大約在5到12只之間,各個小團體中都會有一個狼王。所有狼都得聽從狼王號令,整只隊伍的行進步驟都是它在控制。狼王在族群里處于頂層,可以擁有最好的巢穴,優(yōu)先獲得交配權(quán),獵物也優(yōu)先選擇和食用。而狼王的選拔是非常殘酷的,身強力壯的公狼彼此爭斗,直到有一頭公狼打敗其他的所有公狼時,王位選拔也就告一段落了。
每個人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壓力與不堪,不管我們遭遇了什么,都不要忘記去強大自己。只有有一天我們足夠強大,“人”才不至于卑微,“語”才不至于浮輕,可以高姿態(tài)地站在人前,才有底氣去管理和控制整個局面。
大學三年級,我在一家雜志社實習,當時帶我的前輩是M女士。凡是M女士主管的稿件,她都要求質(zhì)量一定要上乘,所以上交給她的稿件,一般都會被要求反反復(fù)復(fù)修改很多次。當有的同事提交的稿件質(zhì)量不佳時,M女士從來都是當面訓斥,不留情面,每次發(fā)飆總免不了一場狂風暴雨……奇怪的是,我們很少有人記恨或是不服氣,相反從心里我們都將她的批評當作一種可貴的指點。
有時總編為了經(jīng)濟效益會提倡快速出稿,但在M女士這里卻是例外,他從不催稿,而是給了M女士自主安排的權(quán)利。因為,M女士曾強調(diào)說,“我們不應(yīng)該只埋頭于案頭工作,更應(yīng)該有發(fā)聲的權(quán)利。寫東西一定要對讀者負責,要拿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就這樣,M女士總會反復(fù)比較、挑選的選題,版式設(shè)計也會三番五次地調(diào)整,而最終的結(jié)果證明,她所抓的一些選題,無論是原創(chuàng)或者引進的作品,無論是內(nèi)容質(zhì)量,還是裝幀質(zhì)量,都上了一個新臺階,現(xiàn)在都還是非常好的產(chǎn)品,被業(yè)內(nèi)所矚目。
這樣一位最努力,同時業(yè)務(wù)水平最高的領(lǐng)導(dǎo),我們對她的尊重乃至崇拜絕不是因為她的嚴苛,也不僅僅因為她的職場身份,而是因為她的實力比我們強太多;總編之所以會給予M女士更多的權(quán)利,會聽取她的建議和意見,也正是因為她具備足夠的實力,她的話語權(quán)在領(lǐng)導(dǎo)那里夠分量。
實力,這是你與人抗衡的話語權(quán),沒有底氣的憤怒毫無好處。因此,當沒有足夠的話語權(quán)時,你最好是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把自己一步步做大做強,而不是急著要什么話語權(quán)。
讀書是最廉價的高貴
在一篇文章里,作家楊熹文提及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家里舉辦家庭聚會,期間,一位長輩勸正讀高中的表妹要好好讀書,誰知表妹卻說:“學習有什么用?我的高中同學輟學后在一家餐館工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當上了經(jīng)理,每個月工資五千塊,這比考個好大學有用多了。”
這一番話令在場所有人啞口無言,這時這位長輩回答道:“讀書非常有用,最直接的用途就是讓你有機會改寫超出五千塊那部分人的命運。”
這句話說得多好!每當看到身邊正值美好年華的孩子荒廢學業(yè),甚至懷疑讀書的意義和價值時,我就無比悲哀。當然,這個社會上不否認有個別不讀書也能活得很好的人,但那些畢竟只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不好好讀書的人最后都會從事一些低端的體力勞動,流入社會底層,過著廉價的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在溫州的一家鞋廠做人力資源,她幾乎每天都在跟一線工人打交道,她曾告訴我,所有的工廠都差不多,稍微帶點技術(shù)含量,相對輕松一些的工作都要求最低大專以上的學歷。而絕大多數(shù)讀書不太好的孩子,可以選擇的工作太少太少,基本是做各類學徒,進到服務(wù)行業(yè)做服務(wù)員、保安,或者進服裝廠、食品廠、電子類廠房從事枯燥又勞累的體力勞動。這些年輕的男孩或女孩,每天工作時間都差不多在10個小時以上,一個月能休息4天的都不多,請假的話會被扣全勤和工分。趕上旺季和大的訂單,一個月能休息2天就萬幸了。可是這些年輕人即便是再辛苦再努力,一個月的收入也僅僅在3000—5000左右。養(yǎng)老、醫(yī)療等保險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享有,而提拔、晉升、培訓基本不用想,做幾年能當上小主管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那次聊起這些年輕人時,朋友無比感慨地說:“我當初上學時也曾不喜歡學習,甚至逃過課,但好在及時悔悟,成績沒有落后太多,而最終考入了一所還可以的大學。畢業(yè)后,我一開始只是辦公室的文員,經(jīng)常被領(lǐng)導(dǎo)安排做些瑣碎的工作,在老板的呵斥下小心翼翼,獨自咽下委屈……后來,我一邊參加工作,一邊進修考試,先后拿到了人力資源管理師、企業(yè)培訓師等證書,我不用再做那個手忙腳亂的小文員,也開始成為運籌帷幄的人物。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都有些后怕,如果當初我不好好讀書,若那些日子里沒有知識的填補,我無法想象現(xiàn)在的自己會在過怎樣的人生。”
這,就是讀書所給予我們的超越5000元的命運。
平時經(jīng)常運動與完全不運動的人,隔一兩天看沒有什么區(qū)別;隔一兩個月看,差異有,但不明顯;但是隔一兩年看,就會在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上表現(xiàn)出巨大差別。
讀書亦然,一個讀書者與一個不讀書者,短期看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日積月累就會呈現(xiàn)出天淵之別。或者更準確地說,讀書不是目的,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書本知識,充實自己的思想和靈魂,還能提高自我的層次,進而讓生活能有更多的選擇。
俗話說“腹有書香氣自華”,讀書是最廉價的高貴行為。不管你出身寒門,還是富甲貴胄,都有一條公平的路擺在面前,那就是讀書。常與書為伴的人,從內(nèi)至外自有一種迷人的氣質(zhì),并且會隨歲月的流逝變得愈發(fā)醇厚。他們在為人處世上也會顯得從容、得體,一眼就能從人群中分辨出來。
有這樣一段精彩且經(jīng)典的對話,我深以為然。
學生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么意義?”
老師答:“當我還是一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讀過的書如同吃過的飯,吃過飯了還是會餓,讀過的書還是會忘,但其實它們早已融進骨血,變成了身體里的一部分。所以,你要想活出一種高級感,想贏得更多人的認可和欣賞,就要多多讀書,讓書的精華提升你的性格、思想、內(nèi)涵、素質(zhì)、修養(yǎng),真正由內(nèi)而外得到改變。
靜嫻人如其名,臉上一直帶著溫婉的笑容,嫻靜有禮,萬般風情。她具有淵博的知識,理性的談吐,那份睿智與從容,豁達與優(yōu)雅,使見到她的人都會深深著迷,而這種著迷無關(guān)容貌和衣著,僅僅是她全身散發(fā)出的那種氣質(zhì)。靜嫻的秘訣就是讀書,在她認為,真正的高貴源自內(nèi)在的一種精神。
我一直很好奇,靜嫻的這種魅力究竟從何而來,直到有機會前往她家拜訪。
走進靜嫻的家里,除了桌椅幾件必需的家具外,入眼之處都是一摞摞的書。閑暇時間,靜嫻喜歡讀一些唐詩宋詞、古今中外優(yōu)美的散文,在輕松悠閑的閱讀中修身養(yǎng)性。“讀書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靜嫻坦言說,“我看書的時候喜歡獨立安靜的思考,思考的多了,便擁有了寬廣的視野,體會到了豐富的情感,提高了看待生活的境界,這讓我能自如地處理各種問題。”
這句話貌似云淡風輕,實則意味深長。源于此,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一直給她灌輸那樣一種思想:讀書是過上更好生活的重要途徑。
愿我們都能在讀書的路上變得越來越美好,活得越來越尊貴。
如果羨慕有用的話,還用努力干嘛
某個夜晚我正在趕稿,手機屏幕突然亮起,微信上收到了新消息。
消息來自堂妹林子,林子大學畢業(yè)近一年,工作換了四五份不說,最近又鬧著離職。我驚訝于林子換工作的頻繁,她卻抱怨自己一直遇不到好工作。
“你想要的工作是什么樣的?”我問。
林子用語音回答:“姐姐,我羨慕你的工作。每天坐在電腦前敲敲字就能掙錢,不用風吹日曬,拿著讓人眼紅的薪水,還可以經(jīng)常出去旅游……”
聽著林子滔滔不絕地描述,我終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像林子一樣的年輕人,我遇到的并不少。他們總是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羨慕別人高不可攀的家世,羨慕別人的金錢和資源。我想說的是,羨慕是無用的,如果羨慕有用的話,還用努力干嘛?羨慕并不能讓你提升半分,一個成熟的人應(yīng)在接受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思考自己該如何改變,如何提升去實現(xiàn)目標。
比如我自己,以前在學校里我也有一些羨慕嫉妒的對象,例如一位萬人追逐的校花。該校花長得十分漂亮不說,中文底子也特別好,是可以填古詩詞的人,是當年我覺得高高在上,無法企及的人。這份羨慕一直埋藏在我心里,后來我把它從內(nèi)心去除了,與其羨慕,還不如奮斗。于是,我開始每天泡圖書館,我先從自己最喜歡看的書籍入手,再讀一些經(jīng)典的或者深奧的書。與此同時,我基本每天會花一個小時練習寫文章,半年后我開始發(fā)表作品,慢慢地在學校小有名氣。
大學畢業(yè)后,我選擇了一家圖書文化公司,從一名小編輯開始做起。侍弄文字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而要想做好編輯工作,不僅要和作者溝通好,還要涉獵方方面面的知識。為此,那段時間我在單位積極地向前輩求教編輯經(jīng)驗,工作之余則堅持閱讀國內(nèi)外的名著,還記載和摘抄下那些比較有價值的話語。有時在生活中有了一些體會,那么我也會立即記錄下來。我明白,一定要堅持寫作,當積累的夠多了,便能寫下所想要的東西了。那段時間,我從沒有半夜三點之前睡過覺,幾乎日日在豆瓣上更新文章,每篇都三千多字,一年后我終于出版了屬于自己的第一本紙質(zhì)書籍。
而現(xiàn)在,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和打拼,我不僅踏上了文學這一條道路,而且可以完全靠寫作來謀生,也已經(jīng)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
你看,光鮮的背后是一個個徹夜不眠的夜晚和永不放棄的勤奮。所以不要羨慕任何人,每當你想要羨慕的時候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努力做好自己,一步一步去完成自己心中所想來得實在。當有一天你曾所憧憬的遙不可及的一切變成了真真切切的現(xiàn)實,你定會為自己感到自豪和滿足。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不勞而獲的收益,哪怕是掉在地上的一分錢,如果你不去彎下腰去撿,你也沒辦法得到它,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當你羨慕別人博古通今時,你應(yīng)該關(guān)掉綜藝節(jié)目,多多學習才是。
當你羨慕別人身材挺秀時,你應(yīng)該戒掉“北京癱”,堅持鍛煉才是。
當你羨慕別人精神飽滿時,你應(yīng)該遠離一切頹廢,打起精神才是。
無論是身材,財富,事業(yè),還是自由等。那些對別人的羨慕,應(yīng)該化為動力,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我們才能獲得羨慕的一切。
為了讓林子更清楚地認識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向她推薦了哈利默的故事。
哈利默出生在非洲一個清貧而寒苦的家庭,和當?shù)卦S多男孩子一樣他是一名體育愛好者,但父親僅靠菲薄的薪水支撐家庭,無力負擔訓練費用,只好親自在家附近的一塊空地上訓練他。哈利默沒有羨慕別人可以擁有專業(yè)的訓練老師,沒有羨慕別人擁有專業(yè)的訓練基地,每天的生活,只圍繞著跑步這一件事。
日子過得十分拮據(jù),別人都勸哈利默和父親:“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跑步賺錢的,何必為了跑步過得這樣窮苦。”但這一對父子從來都視而不見。8年的時間,哈利默的長跑速度有了驚人的長進,他一路過關(guān)斬將,先是奪得非洲長跑冠軍,后又在世界錦標賽上奪冠,成為了整個非洲的全民偶像,勵志典型。
在獲獎臺上,別人問及成功的秘訣。哈利默說:“這些年,我和父親從來沒有談?wù)撨^別人的生活,更不會羨慕別人的優(yōu)越生活。只是做到過好自己,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夢想。”
瞧,真正努力和優(yōu)秀的人,時間都花在提升自己上,哪里還有功夫去羨慕別人的生活。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往你想要的方向去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努力,時間終會給你回報,讓你成為一個閃閃發(fā)光的人。如果你依然郁郁不得志,依然平庸無奇,一定是因為你的努力不夠,那就再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
幸運,從來都是強者的謙辭
如果有人問我,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一般我會這樣回答:“可能是我運氣比較好吧。”
“可能是我運氣比較好吧。”這句話并不是我發(fā)明的。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我還在做助教的時候。那時候我剛參加工作不久,艾老師是北京一個非常出色的創(chuàng)業(yè)者,也是行業(yè)內(nèi)小有名氣的人物。艾老師不到170厘米的身高,并不突出的長相,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人。但他總是光鮮亮麗的出現(xiàn)在各種演講舞臺上,他的課程幽默風趣,他的講解深刻睿智,深受諸多人的喜愛和歡迎,走到哪里都會獲得掌聲和鮮花。
每當外人稱頌這些經(jīng)歷時,艾老師總會低調(diào)地說:“可能是我運氣比較好吧。”
當初,我是抱著沾沾“好運”的心態(tài)去應(yīng)聘的。順利成為艾老師的助教,并真正一起工作了以后我才發(fā)現(xiàn),他并不是像“運氣”太好的人。他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每次備課他會反復(fù)修改,字斟句酌,他還堅持每天看一小時的書籍,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和見識。而且,他的記憶力也不是很好。
當年,一家外企計劃邀請艾老師做一場內(nèi)部員工培訓,但需要會談之后才能定奪。“如果跟這家外企能夠達成合作,我們公司的業(yè)務(wù)范圍將大大拓展。”艾老師興奮地說。之后一個月整個團隊都十分緊張地準備著這次會談,但艾老師看起來還是一副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整天埋頭在辦公室里工作。
這家外企前來會談的是一位主管,英國人,不會講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我有些擔心,因為艾老師很少用英語交流。但經(jīng)過一下午的會談,合作出乎意料地成功。在送走客人的路上,我迫不及待地追問艾老師會談成功的原因。看著他胸有成竹的樣子,我搶先說道:“這次,一定不是運氣好的原因。”
“小姑娘,看來你進步了。”艾老師一邊大笑著回答,一邊遞給我一疊資料。
資料全部是英文的,第一本是關(guān)于客戶公司一些產(chǎn)品在國內(nèi)的銷售情況。第二本是這家企業(yè)主管的個人資料,里面記錄著客人的日常生活、愛好、飲食習慣等內(nèi)容。第三本是一份詳細的路線圖和會面行程圖,內(nèi)容包括我們接客人的位置、安排的酒店,從機場到酒店的距離及所需時間等。得知客戶喜歡跑步和湘菜,文中還推薦了酒店附近好吃的湘菜飯店以及極佳的跑步地點。
看到這份詳細且充滿誠意的資料時,我心想,換作我是這位主管,也一定會跟艾老師合作。我跟艾老師說出了我的想法,他笑而不語。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這次“成功”的合作是如何達成的。艾老師跟我說,這些資料都是在他平時收集來的。在兩年前,他認識這家公司時,就開始認真研究他們了。
“那您流利的英語又是怎么回事?”我準備一個個解開自己的疑問。
“當年我剛開始工作時,這個城市外貿(mào)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培訓市場也是很廣闊的,但是由于我英語口語很爛,所以一直沒和這些外企合作過。于是,我在空余時間經(jīng)常學習英語,免費去做翻譯,跟外國人交流等。”
“原來如此。”
“這些年來,我經(jīng)常被人夸獎?wù)f在臺上可以自如地談笑風生,而且隨機應(yīng)變能力也強,總能游刃有余地應(yīng)對各種問題,這些良好表現(xiàn)似乎都是因為我運氣好,其實大家搞錯了”,艾老師繼續(xù)說道,“我的應(yīng)變能力差極了,也經(jīng)常丟三落四。我之所以‘顯得’游刃有余,是因為之前做過太多準備。”
的確,據(jù)我觀察,在做任何一個講演時,艾老師都會花費很多時間認真考慮每個觀點、每個事例,甚至每個句子引發(fā)什么樣的理解和反應(yīng),然后逐一制訂相應(yīng)的說辭和對策。他在講臺上說的每一句,PPT里每一個字,都是練過上百次的。經(jīng)過千百次的練習,才有了從容自在的分寸拿捏。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天才,很多看起來毫不費力就成功的人,其實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當我們被他們的光芒所吸引的時候,卻不知道背后有多少默默無聞的點燈熬夜。他們就像天鵝在水上輕松尊貴地游著,其實他們的腳此時藏在別人看不到的水下,從不抱怨,全力運動,一直向前。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幸運,從來都是強者的謙辭。
真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只有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也只有很努力,才接得住丁點幸運,活得比別人更好。
“我可能是運氣比較好吧!”
當下次有人跟你這樣說時,你一定要相信這是真的。
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職場中,你方唱罷我登場,來來去去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通過這些年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每次單位需要人員調(diào)整時,總有那么一兩個人被不停地調(diào)來調(diào)去,就像我曾經(jīng)的一位同事阿艾。一起進單位的同事,有的成為業(yè)務(wù)骨干,有的成為部門主管,只有她還在原地踏步,而且一年先先后后被調(diào)整了五次崗位,“為什么領(lǐng)導(dǎo)這樣對待我?我就這么惹人嫌?”阿艾悲哀地發(fā)問。
我一開始很同情阿艾的遭遇,但共事幾天后,我明白了其中原委,覺得這是她自身所致。
阿艾雖不是名校畢業(yè),但好在比較勤奮,也很熱情,經(jīng)常幫著同事們做些打印、傳真等工作,給我的印象還不錯。但相處幾天之后,我發(fā)現(xiàn)她的寫作水平平平無奇,審稿水平也很一般,有時我們征求一些建議或意見時,她也提不出出色的點子……總之,幾乎看不出她相比其他同事有什么過人之處。換句話說,對于我們而言有她沒她其實都大同小異,畢竟想擠入公司的人那么多。
沒幾天,部門來了一個實習生小芬,小芬雖然寫作能力也有待提高,但她的審稿水平很不錯,經(jīng)常能幫我們找出稿件中不易察覺的錯別字,而且還經(jīng)常提供一些比較新穎的創(chuàng)意。當時正好單位有一個新項目需要從各部門抽調(diào)一部分人,我們部門領(lǐng)導(dǎo)“順水推舟”,讓阿艾去了新的項目部。
我們?yōu)槭裁磳幵噶粝聦嵙暽》遥膊辉敢饬粝隆袄蠁T工”阿艾呢?因為阿艾就是工作中典型的“可有可無”那類,各方面能力平平,只能被調(diào)來調(diào)去,又因為不斷調(diào)整崗位,想深入了解一項工作難上加難,所以一個新來的實習生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取代她,加薪無望,升職更無望。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價值、社會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所在域內(nèi),越是無可替代,收入就越高,社會地位也越高。相反,一個人如果在所在領(lǐng)域內(nèi),可有可無,無足輕重,那么他的收入肯定就會很低,社會地位也就無從談起。
細細想來,確實有道理。有人總是抱怨自己明明做了很多工作,可是收入?yún)s不高,一到裁員自己總會率先中槍,而升職加薪的機會總不落到自己頭上。說到底,這其實就是因為老板并不是非你不可。也許你是個好員工,但絕不是那個可以委以重任獨當一面的好苗子,你太過平凡、太過普通,在組織中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隨時都有可能被招聘的新人所取代,可利用價值并不高。
所以,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行業(yè)里不可替代的那個人。不可替代性,永遠是最好的籌碼。雖然這種不可替代不是絕對的,但至少應(yīng)做到擁有一些核心競爭力的技能,如果老板想培養(yǎng)一個人選或者另外找人替代你,將需要出更高的時間成本和經(jīng)濟成本,那么你就是那個最具價值的最佳人選。
在給艾老師做助教的時候,一位女同事是公司的文案,她學歷不高,經(jīng)驗也匱乏,但做PPT的水平很高。艾老師每次做培訓都會帶上她,而且她敢任性地和艾老師“叫板”,幾次和艾老師提交了加薪要求,艾老師都滿足她,令她在中同事面前風光無限。一開始我們一些同事有些不服氣,難道就因為她PPT頁面做的好就要如此?
對此,我記得艾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她做PPT的水平很高,每次去企業(yè)做培訓客戶都很滿意,這就是她的資本,高人一等的資本。你們認為PPT沒難度是吧?那你們?yōu)槭裁床环址昼娮龅帽人茫磕銈円詾樽鯬PT只是無聊的展示材料,這里面需要多少對業(yè)務(wù)的深入理解,清晰的邏輯思維,高素質(zhì)的審美,不然我們?yōu)槭裁磩虞m雇MBB花上千萬搞個項目?她的作用如此重要,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被替代的。為了要留住她這個人才,我自然會滿足她的加薪要求。”
捫心自問,你現(xiàn)在從事的工作不可替代性強不強?
如果你的工作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被別人替換掉,那么公司損失你一名普普通通的員工沒有什么可惜的。但公司絕對不敢輕而易舉趕走一名高管或者公司核心技術(shù)人員,而且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越強,你和你老板的議價權(quán)就越大,你的收入基本上也就越高,這個世界就是這么現(xiàn)實。
畢業(yè)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圖書編輯,雖然每天很努力、很忙綠,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還經(jīng)常周末的時候加班,即使這樣拼,我卻只拿著一個月二千多元的薪水,而且我甚至不敢和老板提加薪的要求,因為當時的我沒有卓越的能力,沒有豐富的經(jīng)驗,老板肯給我一個“飯碗”就已經(jīng)不錯了。
后來隨著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的努力,我一步步做到了部門主任的職位,我的價值也在不斷提升,比如我和幾家出版社編輯的合作非常愉快,如此,所在崗位的不可替代性也越來越高,薪水也越來越高。終于體會到,一個人的職位、薪水等,是與工作的不可替代性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所以,不論做什么樣的工作,努力和勤奮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想要真正做到很出色,任意地縱橫馳騁,你就必須發(fā)揮自身與眾不同的獨特優(yōu)勢,要有真才實學,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shù)和獨到的見解,提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時刻記住,在這個現(xiàn)實的時代里,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會一直吸引好的人
一個人的幸福與不幸,通常被認為是命運。
然而,人生全靠命運嗎?當然不是,很多時候,一切全在于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之所以得出這一結(jié)論,源自一部電影——《倒霉愛神》所獲的啟迪。
女主人艾什莉好比上帝的寵兒,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始終受著生活的眷顧。畢業(yè)后她不費周折就在一家知名的公司做了項目經(jīng)理;隨便買一張彩票就能夠中頭獎;在繁忙的紐約街頭想要搭計程車,很快就有好幾輛車都向她駛來……她的生活和工作,可謂是一路暢通,愜意而幸運的讓人嫉妒。
男主人杰克好比世上的“天煞霉星”,有他出現(xiàn)的地方就有霉運。有他在的那片天空,忽然間就會下雨;新買的褲子看上去好好地,可一穿就斷線;工作上他更沒有艾什莉那么幸運,他不過是一家保齡球館的廁所清潔員;更倒霉的是,醫(yī)院、警察局、中毒急救中心,是他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
看到這些零碎的片段時,我不禁啞然失笑,同時也忍不住思考:同樣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怎么有人幸運,有人倒霉,而且差別還這么大?后來我再返回電影本身,發(fā)現(xiàn)——艾什莉積極向上,熱情開朗,內(nèi)心充滿著對美好和快樂的向往,做事認真又負責,因而她的人生越來越好。反觀杰克,他有時無所事事,有時得過且過,明明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卻日復(fù)一日,看似自由,其實很悶。于是,正如他所想得那樣,倒霉的事真的接二連三地來了,而且想甩都甩不掉!
幸福并不遙遠,無需跋山涉水。你讓自己成為一盆鮮花,自然就能吸引優(yōu)雅的蝴蝶;你讓自己成為一盤酸腐的菜,當然只會吸引慪人的蒼蠅。別一味地抱怨自己的命運不好,也別抱怨自己遇人不淑,這些都是沒有用的,因為每個人都渴望和美好的人在一起,不想和灰澀負面的人生扯上關(guān)系。
所以,只有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會一直吸引好的人,好的事。
每每提到這一個觀點時,我都很喜歡跟大家提及韓枚的故事。
韓枚是我的同事,二十二歲大學畢業(yè)時,她就開始遭到父母的催婚,親朋好友們給介紹了不少相親對象,但高不成低不就,至今三十三歲了,她依然是單身貴族。身邊的同齡人都已經(jīng)當上媽了,她被眾人叫“剩女”,就連父母也催說,或許可以考慮找個二婚,但韓枚從未因此發(fā)過愁,“著急什么?誰規(guī)定的三十歲之前就得結(jié)婚,我有能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會選擇一個不愛的人,為了結(jié)婚而結(jié)婚。我要好好對待自己,努力充實自己,以最美的姿態(tài),期待那個對的人的出現(xiàn)。”
韓枚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當別的女人忙著出入成雙約會的時候,她踏上了自己喜歡的寫作之路,堅持每天寫一兩段文字,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和心情的起伏。空閑的日子里,她會在廚房做一頓自己最愛的飯菜,在房間里看一場喜歡的電影,有時跑到展覽館去看畫展……為了保持良好的體態(tài),她每周上3次健身房,有時跳跳健美操,有時做瑜伽……就這樣,默默努力奮斗了八年,韓枚現(xiàn)在已是年薪五十萬的編輯主任,住著200平的大房子,開著幾十萬的車,而且她優(yōu)雅清高,品位不俗,平時喜歡做甜點。辦公室的下午茶時間,幾乎就是她的甜品專場。大伙一邊吃一邊嘖嘖稱嘆,她在一旁瞇著眼,微微笑。那一刻,你會由衷覺得,這樣的女人真美。
事實證明,把自己顧得好好的,就會一直吸引好的人。前段時間韓枚風光大嫁,羨煞旁人。她的先生長她2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他們在一次畫展上相識。當時,韓枚和對方正在欣賞一幅世界名畫,因為挨得很近,簡單聊了幾句,居然發(fā)現(xiàn)兩個人很是投緣,之后的發(fā)展水到渠成。
捫心自問下,現(xiàn)在的你是什么樣的?你的好、你的壞,是什么樣的?如果你是別人,你會和自己戀愛嗎?為什么會,為什么不會?如果不會,那你該怎么辦呢?……想要遇見什么樣的命運,首先得看此刻的你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如果連你也討厭現(xiàn)在的自己,那說明是時候該做出改變了。
讓自己活出想要的樣子,做喜歡的事,愛傾心的人,才不算枉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