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承包你以后所有的零食
- 等你多久都不算晚
- 蔡菜0731
- 2289字
- 2019-05-13 09:30:29
陳希轉身進了教室,留下劉老師一個人在原地抽聲嘆氣拍胸脯。
其實不怪陳希如此淡定,她口袋里就有一張父親給的無上限信用卡,只是她幾乎沒用過。
看到陳希一臉淡然地走進了教室,廖強的八卦之心瘋漲,到底班主任找她干什么,會不會和自己有關。
他頻頻朝陳希看去,幾次張口想問她,又想寫紙條,剛寫了幾個字又撕了,因為陳希已經淡定地拿出書本和習題冊開始自習了。話說不出口了,紙條遞不出去了,因為即便說出來,遞過去,陳希也不會搭理。她年紀輕輕卻死板得很,上課時間絕不講小話。
好不容易熬到下課,幾乎是鈴聲一響起,廖強就迫切地問:“陳希,劉老師找你什么事?”
陳希刷刷刷還寫了幾個字才停筆。哎呀,等這大小姐真不容易。
“沒什么,還不是為了大討論的事,要求在全校得名次。”
“年輕人怎么這么爭強好勝呢。”
“恭喜你,答對了。”
“沒有說別的?”廖強不信。
“你覺得還有什么別的?”
“我就是不知道才問你啊。”
“那就沒有了。”
這回答還不如不回答,真氣人。
“我今天給你的英語書,你要好好的看和背哦,每天我都要檢查。”
“好吧。”八卦之心沒有被滿足,廖強有點提不起勁。“背單詞好難啊。有沒有好的背誦單詞的方法?”
“有很多。從明天開始慢慢教你。”想起劉老師說的要把廖強拉入黑板報制作團隊,陳希轉移了話題:“昨天下午的事,你怎么看?”
“她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卻選擇了唯一的絕路。”
“是啊。人在就有希望,人不在了就什么也沒有了。”
“小究,你呢,你怎么那么愛學習?你又是為什么讀書?”問完,廖強有些不好意思地臉紅了,兩個人第一次進行這種交心般的談話。
“我啊,是習慣吧。越學就越覺得自己知識淺薄,就越想去弄清楚更多的東西,于是慢慢習慣了去學習。你呢?”
“我又不喜歡讀書,還不是你分配的學習任務?”廖強還不好意思在陳希面前表達自己,胡亂找了個借口。
“暈死,你就這么點覺悟?以后你學有所成,那我豈不是你的大恩人?”
“當然是。”
“到時候怎么感謝我呢?”
“承包你以后所有的零食。”
“哈哈,那說話要算話。”
“當然,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
到了第二天七八節課,劉老師組織大家討論。
“周六下午在FJ省的FZ市發生了一起跳樓事件。死者是一位年僅18歲的高三女學生。根據現場發現的遺書,分析死者如此行為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家境貧寒,而自己卻又學習成績不理想,擔心辜負了父母的期待,于是她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希望自己不要再給母親添加負擔。這好像是第一起因為無法承擔學習壓力而選擇輕生的事件。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你們4年前小學畢業進入初中到考入高中,你們的人生就進入了快車道。中學6年可以說是人生最快的6年。需要我們克服心理和生理的諸多困難,在短短6年時間內去吸收大量的知識,把它們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去應對海量的習題和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這就需要我們在內心對學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在同情死者,唏噓事件本身的同時,可以思考思考,到底我們如此辛苦地讀書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考個好大學將來好找工作?還是為了不讓父母傷心?還是為了什么?今天大家暢所欲言,有什么都可以說,尤其是一些平時不敢說的話,今天都可以大膽地說出來。想吐槽老師、學校和家長也可以。請舉手發言。”
同學們都沒有動。
“沒有人想要說說自己的想法嗎?記得我們小時候就學過一篇課文吧。”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
“嗯,一中的孩子就是基礎好,小學的東西都還記得。那么從小學到現在,又有這么多年過去了,你的知識量和對世界的認知都大大提高了,對于這個問題,你是否有了新的答案呢?平時吵吵鬧鬧的,今天給機會給你們說怎么又都沉默了?來,朱光敏,你先說。”劉老師直接點了朱光敏的名,同學們紛紛把頭轉向了他。
平時最活躍的朱光敏,今天居然比較沉默,他有點忸忸怩怩地站了起來。
“平時那么多話,現在忸怩什么?行了,別裝了,有什么說什么。”劉老師一調侃,同學們哄堂大笑起來,氣氛一下子就輕松了許多。
“那我真有什么說什么了,說錯了,您可別再罰我抄詩了。”朱光敏的膽子大起來。
“行了,你居然還跟我討價還價,好吧,今天無論你說什么都不罰你。快說。”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讀書。”看到劉老師聽完這句后一副便秘的神情,朱光敏趕緊補充說到:“真的,我不知道。無憂無慮長到6歲,父母說要開始讀書了,就背著書包進了學堂,從此以后就像上了賊船一樣,一年又一年。初三,父母又說要努力讀書,要是考不上高中就沒書讀了,于是考到了這里,然后就是現在……”
“說完了?”
“說……說完了。”
“好吧,你坐下吧。這也是一種觀點,可能還是大多數人的觀點。跟朱光敏觀點相同,認為是父母要自己讀書的,舉手示意一下。好吧,放下手。果然還不少。好像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父母說要讀書就讀書,父母說要寫作業就寫作業。可以概括為:父母要自己讀的。”劉老師轉過身,把這個觀點寫在了黑板上。
“也不全是父母,學校里老師也會督促啊,每天上那么多課,寫那么多作業,還有做不完的課后習題,沒完沒了的考試。光應付這些就夠嗆了。”
“張大海,那你認為讀書是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學校的考試?”
“差不多吧。”
“來,同意張大海觀點的請舉手示意一下。看來認同這個觀點的也大有人在。”
“現在有兩個觀點,一個認為是父母要讀的,一個認為是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請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沒有父母要你們讀書,沒有老師布置學習任務,你會做什么?在現在這個年紀,沒有學習和繁重的習題,你們會做些什么?”
“睡覺睡到自然醒,打游戲打到手抽筋。”
“睡覺睡到自然醒,打籃球打到手抽筋。”
“睡覺睡到自然醒,無所事事到手抽筋。”
……
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氣氛頓時輕松了許多,同學們高聲大喊著,發泄著,談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