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能型班組:城市能源互聯網與電力班組升級
-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
- 972字
- 2019-09-12 18:28:34
三、能源新需求:城市能源業務轉型的驅動力
(一)城市能源需求持續快速增長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城市居民經濟活動的增加,城市地區的能源消費需求將不斷增長。《2016國際能源展望》(IEO2016)預計2012—2040年期間,全球能源消費總量將增長48%。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預測,到2050年,世界城市一次能源消費需求將比2013年水平增加70%,碳排放將增長50%。
(二)能源跨域平衡趨勢逐漸凸顯
特大型城市本地能源資源匱乏,是典型能源輸入型地區,主要依靠跨域平衡實現能源供需匹配。我國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戰略成為積極消納西部富裕能源的主要渠道,最終實現西部供給和東部能源消納的跨域平衡。
(三)能源轉型升級需求日益迫切
隨著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費增加,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地域分布不均帶來的能源安全問題及其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等難題也日益突出。
政府積極出臺新的能源政策,市場力量更有能力、有意愿推動電動車等技術應用。在這一背景下,發展替代能源、推動新的能源轉型的呼聲日漸高漲。
(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初見成效
輸電和配電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網絡損耗,但高壓直流輸電和柔性交流輸電卻能夠減少這種損耗。燃氣輪機技術、熱電聯合循環技術及先進控制技術的研究和利用使得熱能最大程度轉化為機械能。全世界的電能主要消耗在電動機上,變頻調速技術驅動的電動機可以節能70%以上。
在新的能源技術變革推動下,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在2000—2015年間,在能效提高的帶動下,中國的能源強度降低了30%。2015年中國主要耗能行業的能效與2000年相比提高了19%,這比IEA29個成員國(主要為發達國家)的能效提高速度還要快。在“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為能源效率制定了強有力的目標。中國將投資2700億美元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時把能源強度在2015年的基礎上降低15%,5年累計節約能源5.6億噸油當量。
(五)用戶用電用能體系趨近完善
在能源發展與變革下,消費側用戶的能源消費模式呈現多元、互動、智能等特點,提供給用戶的能源類型多種多樣,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天然氣和石油等。售電公司將提供實時的電能價格,用戶能根據自身各種電器的能耗情況,選擇更合適的能源產品和套餐。城市居民將具有更加廣泛的能源選擇權和更優化的能源方案使用權,同時能夠通過對能源產品的購買和能源市場的參與獲得額外的效益,從而滿足城市用戶對于高品質能源和要求,實現用戶在需求側的充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