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清明:梨花風(fēng)起

大概是杜牧那首有名的詩的緣故:“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為死去的親人掃墓,而且,這一天應(yīng)該總是下雨才好才對,下著的,是那種沾衣欲濕的“杏花雨”。有一首歌的名字就叫《清明雨》。

在北方,因為天氣干燥,清明這天下雨的概率很低。不過,這時候是真正的春天,乍暖還寒的天氣已經(jīng)過去了,迎面撲來的風(fēng)都暖和了許多。柳樹早已經(jīng)是一片旺綠了,草色也不再只是遙看近卻無,而是茵茵如一片綠色地毯了。春花已經(jīng)開過了一茬,玉蘭、桃花、迎春、都開謝了,這時候開得正旺的是梨花。如果到了梨園,一片潔白如雪。正好為清明掃墓相配,是上天在墓前獻(xiàn)上的祭祀的白花。

在我國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里,唯獨清明兼有節(jié)日的意義。足見清明的重要性。應(yīng)該說,在二十四節(jié)氣里,它最富大自然和人的雙重情感意義。

不過,在傳統(tǒng)文化中,清明除了掃墓,還有一重意義,便是踏青郊游。這一點意義,常常被我今天僅僅認(rèn)為是旅游。其實,并不這么簡單。旅游,可以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時候,清明前后的踏青郊游,并不僅是旅游的一種游山玩水。

記得我童年的時候,因為母親去世,父親每年在清明這一天都帶我出廣安門,到母親的墓前掃墓。他會把事先寫好的一整頁紙的信,在墓前讀給母親聽,讀完后,燒掉,算作祭祀給母親的紙錢。然后,他會帶我在周圍踏青轉(zhuǎn)上半天。那時候,廣安門外就是農(nóng)田,滿眼綠色,生意盎然,印象最深的是小河溝里有很多蝌蚪,我會捉好多蝌蚪回家。父親像是對我說,也像是自言自語:清明是萬物復(fù)蘇的時候,活著的人要好好活著,才對得起死去的人。那時候,我不懂的他說這些話的意思,現(xiàn)在,我明白了,清明踏青,是要死去的人死的安心,就是要讓活的人活得更好。滿眼盎然的春天的生機和生氣,是生與死的對話,是生對死的力量,也是死對生的一種延伸,一種還魂。

所以,清明雨,更多的是我們內(nèi)心對于死去親人的一種情感表達(dá)的象征物。清明這一天,迎接我們的更多的不是雨,而是溫暖的風(fēng)。古詩說: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只不過,這首詩沒有杜牧的那首出名,常常被人們忽視。

在老北京,清明這一天,尋春半出城,主要到高梁橋外。那里兩水夾堤,垂楊十里,《帝京風(fēng)物略》引詩有句:“彼美都人士,出郭清明游,高梁橋西畔,柳軟沙亦柔?!痹谶@里,除了梨花風(fēng)之外,柳樹出場了,柳樹成為出演清明重要的角色。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有折枝簪柳戴于發(fā)間的民俗。在老北京的民謠里,有“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清明不戴柳,死在黃巢手”之說。后者,在《京都風(fēng)俗志》書中解釋說:“蓋黃巢造反時,以清明日為期,帶柳為號,故有是諺也。”

如今,清明戴柳的民俗已經(jīng)沒有了。時代變遷,好多民俗都消失了。但是,清明放風(fēng)箏這一傳統(tǒng),至今尚存。我小時候,沒錢買風(fēng)箏,自己用紙糊一個風(fēng)箏,不過是用一張白紙糊在秫秸稈上,下面垂幾條白紙條,北京人叫作“屁股簾兒”。照樣放得熱火朝天。放風(fēng)箏,靠的是風(fēng),清明前后,風(fēng)不緊不慢,正是放風(fēng)箏的好時候。

所以,除了杏花雨,還有梨花風(fēng),再加上綠枝柳,這三者一體,是清明最佳的代言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锦州市| 奉新县| 连城县| 米泉市| 佳木斯市| 桃江县| 交口县| 永修县| 遂溪县| 望谟县| 华蓥市| 涞水县| 宁河县| 伊宁县| 西畴县| 长宁县| 漳浦县| 台南县| 思茅市| 柳州市| 青州市| 游戏| 迭部县| 库车县| 汕头市| 辽源市| 清水河县| 湛江市| 徐州市| 碌曲县| 台州市| 乌审旗| 天镇县| 辰溪县| 鹤庆县| 和平区| 五寨县| 双鸭山市| 庆安县|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