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純天然食材的特性

每種食物都有屬于自己的顏色與味道。正如中醫(yī)五行學說中,對人體所做的“心、肝、脾、肺、腎”的劃分一樣,食物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味道和顏色歸納出五味與五色。所謂“五色入五臟”“五味入五臟”,這就將食物與人體的健康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所以了解了食物的五色、五味后,才能選對適合自己的食物,從而達到食療養(yǎng)生的目的。

食物的五色

食物的五色包括黃、紅、綠、黑、白,與中醫(yī)五行學說對應后就是:黃色屬土,是脾之色;紅色屬火,是心之色;綠色屬木,是肝之色;黑色屬水,是腎之色;白色屬金,是肺之色。

·五色的功效·

黃色的食物作用于脾,富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可抗氧化,提高人體免疫力,也能幫助培養(yǎng)積極開朗的心情,增加幽默感,更可以強化消化系統與肝臟,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令皮膚變得細滑幼嫩。

黃色

菠蘿、香蕉、橙子等,經常食用有益于脾

紅色的食物在視覺上能給人刺激,讓人胃口大開,精神振奮,因此,紅色食物是抑郁癥患者的首選食物。同時紅色作用于心,能減輕疲勞,激發(fā)食欲,令人精神狀態(tài)變好,增強自信及意志力。

紅色

紅辣椒、紅棗、山楂、櫻桃等,經常食用有益于心

綠色的食物可舒緩肝膽壓力,調節(jié)肝膽平衡,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更大程度上避免癌癥的發(fā)生。多食綠色食物能讓我們的身體保持酸堿平衡,不僅如此,從心理方面講,經常吃綠色食物還可舒緩壓力,并能預防偏頭痛等疾病。

綠色

一切綠色蔬菜和水果,多吃會有益于肝

黑色食物不僅給人們質樸、味濃的食欲感,而且補腎作用突出。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可調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刺激消化系統,促進唾液分泌,有促進胃腸消化與增強造血功能的作用。同時黑色食物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及亞油酸等物質,可抵抗衰老,美容養(yǎng)顏。

黑色

黑木耳、香菇、葡萄等,多食用有益于腎

白色食物潤肺,同時白色給人干凈清爽的感覺,可調節(jié)視覺平衡,安定情緒。

白色

白菜、白蘿卜、銀耳、洋蔥、蒜等,多吃益肺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根據中醫(yī)五行學說可分為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腎。

·五味的功效·

酸味食物:

可收斂、固澀,治療久瀉、脫肛和遺精等癥,也具有生津開胃、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健功能,適合胃酸不足者食用。同時酸味能增強肝臟功能,但要注意合理地食用,切勿過量。

酸味

山楂、橙子、梅子、番茄等,多食能增強肝臟功能

苦味食物:

可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利尿及健胃??辔秾Π┘毎休^強的殺傷力,還可調節(jié)神經系統功能,幫助緩解人的緊張和壓力。同時苦味食物還能解濕除燥,有促進內分泌的功效??咕住⒄{節(jié)酸堿平衡也是苦味食物的獨特功效。

苦味

苦瓜、百合等,常吃可殺傷癌細胞

甘味食物:

可以滋補身體,解除肌肉的疲勞,有調和脾胃、止痛、解毒的功效。但多食會導致骨骼疼痛、頭發(fā)脫落,且容易使人發(fā)胖。

甘味

香蕉、甘蔗、大棗等,有調和脾胃的功效

辛味食物:

可發(fā)散、行氣、活血解表、止痛、化痰。有散寒、舒筋活血的功效,還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新陳代謝。若過量食用會加重痔瘡、胃潰瘍、便秘等患者的病情。

辛味

蒜、韭菜、茼蒿、姜、青椒等,有散寒、行筋活血的作用

咸味食物:

可有效軟化酸性腫塊,調節(jié)新陳代謝,也可補充體內缺乏的微量元素。但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宜多吃。

咸味

莧菜、海帶等,可調節(jié)新陳代謝

五色對五味的食用宜忌

關于食物的味道,其實不只是味覺的感知,也是調理自身的依據。中醫(yī)學認為,五色、五味及五臟是相對應的,在食療中,也具備各自不同的營養(yǎng)作用。怎樣選擇食物更有利于自身健康,關鍵在于全面了解“五色”“五味”“五臟”之間的禁忌及搭配。

●黃色應脾,甘味入脾,臉色缺少明黃色的,可以多食黃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蘿卜等。

●紅色應心,苦味入心,如果想面色紅潤,可多補充一些紅色、味苦的食物,如西紅柿、橘子等。

●綠色應肝,酸味入肝,面色發(fā)青的人不宜多食綠色及味酸的食物,可多食木瓜、石榴等水果。

●黑色應腎,咸味入腎,面黑者要少吃黑色及咸味食物,否則會使心口煩悶、膚色晦暗,宜食海帶等海藻類食物。

●白色應肺,辛味入肺,想要肌膚美白,可食白色、辛味的食物,如茭白、洋蔥等。

食物的四氣

中藥有四氣五味之說,食物也有四氣五味之說。熟知食物的性味,對掌握和運用好食物的養(yǎng)生功效有著重要意義。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把一塊薄荷糖放到嘴里,咽喉里就會有一種清涼的感覺;喝一口生姜茶,胃里面就有一種溫熱感。這說明薄荷具有清涼的作用,生姜具有溫熱的作用。這就是食物的“氣”——食物本身所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即四氣,也可稱為“四性”。其中寒、涼同性,溫、熱同性,但程度上卻有差異,“涼”實為“微寒”,而“熱”實為“大溫”。

有人會說,食物中不僅有寒、熱、溫、涼四種特性,還有平和之性,介乎寒與熱之間,即傳統食養(yǎng)學所說的“平性”食物。的確有平和性質的食物,但卻不是絕對的不寒不熱,也就是說,要么稍稍偏溫,要么稍稍偏涼。所以,中醫(yī)對食物特性的描述,只有“四氣”或“四性”,而不是“五氣”或“五性”。

食物歸經,有序地調養(yǎng)身體

食物歸經理論是前人在長期的醫(yī)療保健實踐中,根據食物作用于機體臟腑經絡的反應而總結出來的。如梨能止咳,故歸肺經;核桃仁、芝麻有健腰作用,故歸腎經;酸棗仁有安神作用,故歸心經;芹菜、萵苣有降血壓、平肝陽作用,故歸肝經;山藥能止瀉,故歸脾經。由此可見,食物歸經理論是具體指出食物對人體的醫(yī)療效用所在,是人們對食物選擇性作用的認識。

歸肝膽經的食物

蔬菜類:西紅柿、絲瓜、油菜、薺菜、香椿、韭菜、慈姑、芹菜、茼蒿、黃花菜、枸杞菜、馬蘭頭、槐花等。

瓜果類:梅、梨、柚、桃、枇杷、山楂、櫻桃、桑葚、荔枝、杧果、無花果、松子、芝麻、金橘、烏梅等。

水產類:海蜇、淡菜、龜、青魚、鱔魚、鰻魚、鰻鱺魚等。

禽畜類:豬肝、羊肝、牛肝、豬肉等。

調味品類:酒、醋、玫瑰花、桂花、茉莉花等。

歸心經的食物

糧豆類:陳米、小麥、綠豆、赤豆等。

蔬菜類:芹菜、辣椒、慈姑、苦瓜等。

瓜果類:西瓜、甜瓜、柿子、百合、檸檬、桃子、桂圓等。

水產類:蓮、藕、海參等。

畜禽類:豬心、兔肉、牛奶、雞蛋等。

調味品類:酒。

歸肺經的食物

糧豆類:糯米、豆?jié){、豆腐皮、薏仁米。

蔬菜類:生姜、蔥、芥菜、香菜、茭瓜、洋蔥、大蒜、白蘿卜、胡蘿卜、芹菜、蘑菇、慈姑、茼蒿、竹筍、蘆筍等。

瓜果類:梨、梅、橘、柚、甘蔗、柿、百合、花生、枇杷、獼猴桃、檸檬、橄欖、松子、香櫞等。

水產類:鰱魚、鰣魚、鰻魚、泥鰍、海藻、紫菜等。

禽畜類:豬肺、豬皮、牛奶、羊奶、白鴨肉、鴨蛋、鵝肉、燕窩、蛤蟆等。

調味類:蜂蜜、冰糖、酒、茶、淡豆豉等。

歸大腸經的食物

糧豆類:蕎麥、玉米、黃豆、豆腐等。

蔬菜類:莧菜、白菜、菠菜、芥菜、馬鈴薯、冬瓜、茄子、黑木耳、蘑菇等。

瓜果類:柿、梅、楊梅、桃、蘋果、檸檬、石榴等。

水產類:菱。

禽畜類:豬腸、火腿。

調味類:蜂蜜。

歸小腸經的食物

糧豆類:赤豆等。

蔬菜類:莧菜、苜蓿、黃瓜等。

禽畜類:豬小腸。

歸膀胱經的食物

糧豆類:黃豆類、赤小麥等。

蔬菜類:白菜、冬瓜等。

瓜果類:西瓜等。

水產類:螺等。

禽畜類:雀等。

歸脾經的食物

糧豆類:粳米、糯米、小米、粟米、大麥、小麥、高粱、甘薯、蕎麥、黑豆、黃豆、蠶豆、扁豆、豌豆、豇豆、黃豆芽、豆腐皮、豆腐、腐乳等。

蔬菜類:生姜、香菜、苦菜、茄子、西紅柿、茭瓜、油菜、薺菜、大頭菜、芋頭、南瓜、胡蘿卜、辣椒、山藥等。

瓜果類:梅、橘、栗、柚、蘋果、枇杷、山楂、羅漢果、荔枝、杧果、無花果、桂圓肉、葡萄、花生、香蕉、椰子等。

水產類:蓮、藕、芡實、泥鰍、鰱魚、鯉魚、鯉魚、鱔魚等。

禽畜類:豬肚、豬肉、豬血、火腿、牛肉、羊肉、狗肉、雞、魚、鴨肉、鵝肉等。

調味品類:白糖、蜂蜜、冰糖、陳皮、醬、花椒、大蒜等。

歸胃經的食物

糧豆類:粳米、糯米、粟米、大米、大麥、綠豆、黑豆、蠶豆、扁豆、豌豆、黃豆芽、豆腐皮、豆腐、腐乳等。

蔬菜類:芹菜、白菜、包心菜、韭菜、香椿、萵苣、白蘿卜、胡蘿卜、芋艿、馬鈴薯、南瓜、黃瓜、苦瓜、茄子、馬蘭頭、苜蓿、木耳、蘑菇等。

瓜果類:山楂、刺梨、橘、西瓜、甘蔗、香蕉、梨、大棗、獼猴桃、甜瓜、栗等。

水產類:烏賊魚、帶魚、黃魚、銀魚、鯽魚、蟹、菱角等。

禽畜類:豬肉、牛肉、雞肉、豬肚等。

調味品類:醋、大蒜、蔥、生姜。

歸腎經的食物

糧豆類:小麥、小米、甘薯、粟米、蠶豆、黑豆、刀豆、薏仁等。

蔬菜類:芥菜、香椿、韭菜、黃花菜、山藥、枸杞菜等。

瓜果類:櫻桃、石榴、桑葚、黑芝麻、栗、李、葡萄、核桃、楊梅、白果、西瓜等。

水產類:鰻魚、鯉魚、鱔魚、黃魚、海蜇、海參、淡菜、蝦、蚌肉、龜肉、蓮子等。

禽畜類:豬肉、豬腎、豬耳、豬血、豬髓、豬肝、豬心、火腿、鴨肉、羊肉、狗肉、鹿肉、驢肉、雀肉、熊掌、燕窩、紫河車、鴿蛋、蛤蟆等。

調味類:小茴香、鹽、醬、花椒、大蒜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香格里拉县| 泰来县| 凤台县| 焦作市| 临颍县| 教育| 陆丰市| 浦城县| 榆中县| 裕民县| 洪洞县| 景宁| 眉山市| 潮州市| 洱源县| 牡丹江市| 遵义县| 永川市| 荆州市| 蓬溪县| 济阳县| 容城县| 绥阳县| 宝清县| 武川县| 道孚县| 原阳县| 卢湾区| 五峰| 团风县| 平利县| 枞阳县| 乳山市| 榆中县| 东乡县| 广元市| 东乌珠穆沁旗| 淄博市| 沙湾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