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 劉燁
- 1489字
- 2021-10-27 17:59:56
免疫系統與食物過敏
大多數食物過敏可能是由免疫系統介導的,這一功能通過攝入食物、消化道、白細胞和食物特殊抗體(免疫球蛋白),如IgE和IgG等的相互作用實現。食物對人體免疫系統來說是一個最大的抗原挑戰,食物過敏與否取決于免疫系統功能。免疫系統被食物抗原激活,白細胞和抗體結合發揮作用,但是在某些條件下,這一作用可能是負面的。
主要有5種抗體:IgE,IgD,IgG,IgM和IgA。IgE主要針對速發型反應,而其他幾種則針對遲發型反應,如反復出現的食物過敏。雖然人體的免疫功能是用來防止感染和癌變的,但是異常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引起組織受損和一些疾病(食物過敏反應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
免疫引起4種截然不同的變態反應:第一種類型:速發型;第二種類型:細胞毒型;第三種類型:免疫復合型;第四種類型:T細胞依賴型。
類型1:速發型的變態反應
食用過敏原食物后,速發型的過敏反應發作時間不超過兩小時。抗原附著在嗜堿性粒細胞上或與嗜堿粒細胞表面的lsE抗體結合,產生介質,如組胺和白細胞三烯。這時會出現大量的過敏癥狀,取決于嗜堿性粒細胞的出現位置:在鼻腔,則會引起鼻竇充血;在細支氣管,引起哮喘;在皮膚,引起濕疹和麻疹;在關節中的滑液,引起關節炎;在腸粘膜,引起消化不良和炎癥;在腦部,引起頭痛、記憶喪失和意識模糊。現已證實速發型過敏性反應只占食物過敏中的10%~15%。
類型2:細胞毒型變態反應
細胞毒型反應是IsG或IgM抗體與附著于細胞的抗原結合。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可以激活一些引起抗原附著細胞損傷的因子。免疫溶血性貧血就是組織損傷的一個例子。抗原和抗體的復合物與紅細胞結合,最終導致紅細胞損傷。紅細胞損傷被稱為“溶血”,又因為是由免疫機理造成的,所以由此引發的貧血(缺少紅細胞)被稱為“免疫溶血性貧血”。
據估計,至少70%的食物過敏伴隨有細胞損傷。一般情況下是腸細胞受到損傷,因為免疫系統與食物抗原在腸道發生相互作用。
類型3:免疫復合型變態反應
抗體與抗原結合生成免疫復合物。位于肝(巨噬細胞)和脾內的白細胞通常會把這些復合物從循環系統中清除。但是,如果這些復合物貯存在組織,會引起組織損傷。兩項加速組織損傷的因素是:(1)循環系統中的復合物數量增加;(2)出現組胺和其他一些增加心血管滲透性及促成免疫復合物在組織中貯存的胺。
這些反應是遲發型的,通常在攝入過敏原食物兩個小時后才發生。此類過敏被證實與IgG和IgC4免疫復合物有關。據估計,80%的食物過敏反應與IgG和IgG4有關。
類型4:T細胞依賴型變態反應
這一遲發性過敏反應主要是由白細胞中T淋巴細胞引起的。當過敏原接觸皮膚、呼吸道、消化道或人體其他表面時,會出現這一反應。在36到72小時的接觸中,過敏原不斷刺激已經變得十分敏感的T細胞,引發炎癥。依賴T細胞型的過敏反應不涉及任何抗體。病例有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結腸炎和局限性腸炎。
其他引發食物過敏的機制
食物引起的許多副作用并不是由免疫系統引發的,而是由嗜堿性粒細胞或其他白細胞釋放的炎癥介質(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慢反應物質、5-羥色胺、血小板活化因子、緩激肽等)引起的。此外,食物本身也會因組胺含量高或組胺的作用而引發過敏反應。
周期型與固定型食物過敏
從臨床觀點看,自然療法醫生和其他立足于營養方面的醫生都把食物過敏分為兩類:周期型與固定型。周期型過敏是反復食用某種食物后逐漸產生的反應。如果一段時間內不吃過敏原食物(一般為4個月),對這種食物的過敏反應就會消失,而頻繁地食用后,過敏反應又會復發。周期型食物過敏占食物過敏總數的80%到90%。
固定型食物過敏是指只要一吃某種食物就會產生過敏反應,不管每次食用的時間跨度長短。換言之也就是,在固定型過敏中,過敏者對這種食物終身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