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傳習錄(純美典藏版)
- (明)王陽明
- 1137字
- 2021-03-10 16:19:42
新婚之夜不知去向
到了弘治元年(1488),十七歲的王陽明從余姚來到父親身邊已經五六年了,剛到京城時那個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如今已經長成氣宇軒昂的大小伙了。
王華看著兒子長大成人,到了參加科舉考試的年紀,十分欣慰。按照當時的規定,參加鄉試是要回原籍的,所以王華打算讓王陽明回老家。
王陽明回到老宅,睹物思人,再一次感受到人生一世,生死不由命的殘酷。他再次覺得人生一場,不過是本來無一物的旅程。消極的情緒逐漸滋生,占滿了王陽明的內心,他開始刻苦地鉆研道家思想。
說起回鄉,王陽明還有任務在身,他還不能隨心所欲地做他想做的,想他所想的。他這次返鄉,還需要完婚,完成一個懵懂少年變成一個成年男子必經的程序。
他未來的岳父叫諸介庵,是本地人,是王華的至交好友,時任江西布政司參議。所以,這門親事在王陽明很小的時候,兩家人便已經說定了。此時,王陽明成人,可以娶妻生子了,他便需要完成雙方家長定下的這個約定。
俗話說,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但王陽明對這人生之大喜卻似乎并不感興趣。在家人為了他的婚事忙翻天的時候,他卻還有心情在野外踱步思考,思考宇宙之奧妙。
一天,在野外散步思考時,王陽明猛一抬頭,卻發現自己早已不知道踱步到了哪里,他眼前出現一個道觀,名為“鐵柱宮”。
“鐵柱宮”又叫萬壽宮,是為了供奉為民除害的許遜而建的。這個許遜是東漢時期人,傳說其英勇無比,曾帶領百姓與猛獸孽龍搏斗,保護了一方百姓。之后又傳言許遜修煉長生之術,大功告成后一家人都升天成仙。當地的百姓尊稱他為“許真君”,還專門為其修建了廟宇,以供奉祀。
王陽明走進道觀,發現道觀里坐著一個閉目養神的道士,鶴發童顏,兩個人便攀談起來,越交談越是覺得相見恨晚。兩人從人生談到世事,從世事又談到養生。不知不覺中竟然到了深夜,尚不覺得盡興,一直歡談到了天亮,東方既白。這時,王陽明才猛然想起自己錯過了新婚,于是趕忙回府。
此時,府內上下早已經鬧翻天了,新婚當日,新郎官無故失蹤不見,滿堂賓客就這樣看了一場大笑話。
諸老爺很生氣,他派人四下尋找無果,正想要不要退婚之時,王陽明氣喘吁吁地跑了回來。大家詳細追問之下,得知新郎官居然與道士暢談一夜,這種理由,讓諸老爺覺得好氣又好笑,但既然回來了,親還是要成的。
于是,有驚無險,王陽明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但鑒于這次教訓,諸介庵為了防止這個“落跑新郎”到處亂跑,便讓他到自己的官署上班,每日按時報到,處理公文。
而王陽明也算老實,沒再做出讓諸老爺心有余悸的事情來了。官署清閑,實在無事可做,每日的公文只需半個時辰就可以完成,實在無聊的王陽明便用練習書法來打發時間。日積月累地練習,倒是讓他的書法精進不少,明朝著名書法家徐文長在評價他的字時認為:王羲之以書掩人,王守仁以人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