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茶之飲
- 茶經
- (唐)陸羽 (清)陸廷燦著 翟文明編譯
- 2053字
- 2019-05-07 15:20:26
【原文】
翼而飛,毛而走,呿而言[1],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間,飲啄以活,飲之時義遠矣哉!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憂忿[2],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3],聞于魯周公[4]。齊有晏嬰[5],漢有揚雄、司馬相如[6],吳有韋曜[7],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8],皆飲焉。滂時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俞[俞,當作渝,巴渝也]間[9],以為比屋之飲。
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痷茶[10]。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于戲!天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所庇者屋,屋精極;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飽者飲食,食與酒皆精極之。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11][12],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注釋】
[1]呿而言:呿,讀音qū,張口。這里指開口會說話的人類。[2]蠲憂忿:蠲,讀音juān,免除。[3]神農氏: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教民稼穡,號神農,后世尊為炎帝。因有后人偽作的《神農本草》等書流傳,其中提到茶,所以稱為“發乎神農氏”。[4]魯周公:名姬旦,周文王之子,輔佐武王滅商,建西周王朝,“制禮作樂”,后世尊為周公,因封國在魯,又稱魯周公。后人偽托周公作《爾雅》,講到茶。[5]晏嬰:字平仲,春秋之際大政治家,為齊國名相。相傳著有《晏子春秋》,講到他飲茶事。[6]揚雄、司馬相如:揚雄,見前注。司馬相如(約前179-前118),字子卿,蜀郡成都人。西漢著名文學家,著有《子虛賦》《上林賦》等。[7]韋曜(204-273):字弘嗣,三國時人,在東吳歷任中書仆射、太傅等要職。[8]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曾任西晉平北大將軍等職。張載,字孟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文學家,有《張孟陽集》傳世。遠祖納,即陸納(約320-395),字祖言,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東晉時任吏部尚書等職。陸羽與其同姓,故尊為遠祖。謝安(320-385),字安石,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名臣,歷任太保、大都督等職。左思(250-305),字太沖,山東臨淄人。著名文學家,代表作有《三都賦》《詠史》等。[9]兩都并荊俞間:兩都,長安和洛陽。荊,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俞,當作渝。渝州,治所在今重慶一帶。[10]痷茶:痷,讀音ān,病。[11]飛湍壅潦:飛湍,飛奔的急流。壅潦,停滯的積水。潦,雨后的積水。[12]操艱攪遽:操作艱難、慌亂。遽,讀音jù,惶恐、窘急。
【譯文】
有翅膀的飛鳥,長有毛皮的獸類,會說話的人類,這三者都生活在天地之間,憑借飲食維持生命,可見“飲”的意義有多古遠、多重要了。至于人類,要解口渴,就喝湯水;要排除憂悶,就喝酒;要清醒頭腦,就喝茶。
茶當作飲料,始于神農氏,聞名于周公。春秋之際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三國時東吳的韋曜,兩晉的劉琨、張載、我的遠祖陸納、謝安、左思這些著名人物都喝茶。茶已滲透到整個社會生活中,但流行最興盛的要數唐朝。從西都長安到東都洛陽,從江陵到重慶,家家戶戶都喝茶。
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四大類。有的人喝茶時,又是斫、又是熬、又是烤、又是捶,儲藏在瓶子、瓦罐里,再用開水沖泡,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喝茶方法。也有的人把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加到茶里,煮得沸騰,或者一再揚湯,使茶水像膏汁一樣滑膩,或者把茶水上面的浮沫撇掉,這樣的茶,就相當于溝渠里的廢水,但在民間就有這么喝的習俗。
可嘆!天地孕育的萬物,都有它的精妙之處,人類研究它們,常常只涉及淺在的外表現象。房屋是人類保護自己的住所,現在它的建造已特別精美;人類穿的衣服,衣冠服飾也已特別精美;人類填飽肚子的是飲食,食物和酒也已特別精美。茶,有九個方面是很難做好的:一是采摘制作,二是鑒別品評,三是器具,四是用火,五是選水,六是烤炙,七是碾末,八是烹煮,九是飲用。陰天采摘,夜里加工,這不是采摘制作茶的優良方法。口嚼干茶辨別味道,用鼻子聞茶的香氣,這不是鑒別茶的專家。有膻味的鼎和沾腥味的碗,這不是烹制茶的器具。含脂膏多的柴、廚房用過的木炭,這些都不是烤茶的燃料。飛流湍急的河水或淤滯不流的死水,這些不是煮茶的水。把茶餅烤得外焦里生,是使用了不正確的烤法。碾出的茶末顏色青白,這不是好茶末。煮茶操作不靈活、動作急慌凌亂,這算不上會煮茶。夏天才喝茶、冬天不喝茶,這不是真正的飲茶者。
如果是滋味鮮醇、馨香襲人的珍貴佳茗,一鍋最多只投入煮三碗水的茶末;品質略差點的,投入夠煮五碗的茶末。如果客人是五位,就用煮三碗的好茶;是七位,就用煮五碗的稍差點的茶;是六位以下,預先不定碗數,一旦缺一位客人的茶,就將那碗最先舀出的“雋永”茶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