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為官者當以何品德執政

清白做人,廉潔為官,和易為政,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自律和廉政處事的踐行準則與理想追求,也是歷代清白廉政建設中的重要文化現象,從根本上體現了為人做官和執政行政的價值取向。趙抃“以清德服一世”[5],清白做人,清白為官,不蓄財貨,廉潔自律,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詮釋了為官者當以何品德執政行政的根本問題。

一 冰霜其操,松柏其心,率先垂范

趙抃一家世代以筆為耕,以儒為業。崇儒重德、清白孝廉一直是趙抃的家風與傳統。他曾在《信筆示諸弟侄子孫》中說:“吾門自昔傳清白,圣世于今重孝廉。”指出為官須重清白孝節,不忘修身養性。“冰霜其操,松柏其心”[6],是趙抃為官做人的重要標尺。趙抃認為,良好的道德品行既是保證清白廉潔行政的前提,也是清白做人、廉潔奉公應有的內在約束機制。北宋時的成都之地俗尚奢靡,“吏肆為不法,州郡公相饋餉”成風,貪腐積習嚴重。趙抃就任成都府路轉運使途經湔江時,曾立誓云:“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7]表達了他清廉自守,清白為官,絕不同流合污的決心。對于如何克服官場中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人性弱點,趙抃發明了一套自省以正,防微杜漸,保持清白廉潔的特殊方法。高濂的《遵生八箋》卷19載云:“公(趙抃)平生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拜首告天。若不可告者,不敢為也。”[8]對白天的所作所為通過夜晚焚香、拜首和告天的方式進行檢視,一方面有助于行政者的自我警醒與自我反省,明白所為和有所不為;另一方面表明敬畏天良、敬畏正義對保持清白廉政,“不少濁也”思想行為的重要性。趙抃“拜首告天”等自我反思、自我警誡的道德內省方式,對加強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至今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與意義。

二 不蓄私產,甘于清貧

如何處理做官與發財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歷代為官行政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清白廉政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趙抃清白做人,清廉做官,不蓄私財的思想追求,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歷史經驗與智慧。

趙抃入蜀為官,匹馬就道,既不帶家眷也不帶跟班隨從。《遵生八箋》卷19載云:“初任成都,以一琴一鶴自隨。及其再任,屏去琴鶴,止有蒼頭執事。”初任成都,所帶不過一把琴、一只鶴和一只龜等隨身之物而已,真可謂“身無長物”。再任成都知府,年老的趙抃甚至放龜摒鶴,僅有一蒼頭老兵相隨。趙抃輕車簡從、廉潔自律的行為,為神宗所贊許。《宋史》本傳載云:“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趙抃致仕歸里,也是“與物無忤”,清廉自守。《說郛》卷71載云:“趙閱道少保寬厚長者,與物無忤。家于三衢,所居甚隘。弟侄有欲悅公意者,厚以直易鄰翁之居,以廣公第。公聞不樂,曰:‘吾與此翁三世為鄰矣,忍棄之乎?’命亟還翁居而不追其直。”[9]子侄購買鄰家房屋以廣趙抃宅第,本是贍養長輩的孝行,但趙抃卻不愿意為一己之私以損三世鄰居的利益,不但亟命歸還鄰居房屋,而且連已經支付的錢款都不許收回,體現了他絕不損人利己的做人品格。但是,當治下的百姓遭遇災荒,貧病無依時,趙抃則慷慨解囊,出家資財產以拯救災民。《趙清獻公神道碑》載云:“吳越大饑,民死者過半。公盡所以救荒之術,發廩勸分,而以家資先之,民樂從焉。”[10]趙抃在百姓遭遇大饑荒時,主動“發廩勸分”,率先捐出家資財產救濟災民,最終使“生者得食,病者得藥,死者得葬”,幫助饑民度過了大災荒。

趙抃不蓄私財,甘于淡泊,絕不以權謀私,貪財好賄,正確處理為官做人與蓄財致富的關系。他在《座右銘》有云:“依本分,莫妄想。……得便宜處莫再去,怕人知事莫萌心。良田萬頃,日食二升。大廈千間,夜臥八尺。”[11]充分體現了他固守本分,廉潔自律,不為名利財富所累的從容心態,為后人正確處理做人、做官與聚財的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三 正家以定天下

家國一體、家國同治、家國同構是儒家政治綱常的核心要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一以貫之的政統思想與法統思想的核心。趙抃認為,為官者當以仁心、人民作為執政行政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心系天下安危,體恤民生疾苦,克勤克儉,盡其所能以治民、安民和恤民。為政者須以身作則,“表俗以信,鎮浮以德”,以德服人,嚴守法度,做百姓的表率與楷模,以使百姓人人自愛,遵守法紀,形成良好的民風士氣。他在梓州、益州轉運使等蜀地任上,清廉自律,訪貧問苦,為蜀民做了榜樣。《宋史》本傳載云:“行部無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趙抃“以身率蜀,蜀風為變”,踐行了為官者當以何品德風范行政、做人的方法,以及必須遵循的法度與倫理準則。

趙抃倡導“恕物以仁,約己以禮”“克己復禮”“修己安人”等仁政理念,奉行儒家“預治其國,必先齊家”的德政古訓,強調治國先治家的德政理念。

他在《論宰臣陳執中家杖殺女使狀》中說:

夫正家而天下定,前訓有之。執中家不克正,而又傷害無辜,欲以此道居疑丞之任,陛下倚之,而望天下之治定,是猶卻行而求前,何可得也![12]

指出陳執中作為朝廷的輔弼大臣,理應遵循“正家以定天下”的歷史古訓。自省自律,以身作則,修身齊家以安百姓,做天下萬民的楷模。而作為宰執大臣的陳執中卻狠愎任情,泛濫家聲,“家不克正,而又傷害無辜”,顯然失去了以身率眾的基本資格。為此,趙抃向仁宗指出,希望依托陳執中那樣“家不克正,而又傷害無辜”的人以安天下,猶如“卻行而求前”,顯然不可能達到平治天下的效果。他還從官員“克正家聲”的應有職責分析指出,陳執中嬖妾阿張酷虐使女使其喪命,作為一家之主的陳執中難辭治家不嚴、治家失職之咎。認為陳執中身為輔弼大臣卻殺虐無罪,草菅人命,其行為“有失大臣之體”,難辭“違朝廷之法,徇私包庇嬖妾”的罪責。為明正典刑,陳執中必須向有司說明原委,承擔應有的職責,而不能一味逃避罪責、“違拒詔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博白县| 茶陵县| 平和县| 蒲江县| 阿合奇县| 安西县| 平湖市| 乐平市| 金乡县| 安义县| 安龙县| 河西区| 龙海市| 庆云县| 美姑县| 博客| 益阳市| 板桥市| 黄石市| 班玛县| 尤溪县| 聂拉木县| 肃宁县| 太湖县| 湾仔区| 海原县| 镇雄县| 盐亭县| 栾川县| 朔州市| 苗栗市| 乌兰察布市| 芜湖市| 慈溪市| 宝鸡市| 南乐县| 龙胜| 凤台县| 西乌珠穆沁旗|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