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理性視域下的中國協商民主制度建構
- 周岑銀
- 439字
- 2019-07-22 15:38:52
第二章 公共理性對個體理性的質疑與協商民主的興起
代議制民主產生于近代西方,這一制度安排將絕大多數公民排除在公共決策議程之外,使公民不直接參與政治過程,而要通過其選舉的代表。代議制民主充滿著民主政治的魅力和誘惑,因為它始終宣稱:公民通過選舉方式來選擇和控制代表,以間接的政治參與來制約和影響公共決策,以此尋求其權力和利益免受國家強力的侵害,尤其是選舉的結果被認為最能體現民意,最能保護選民權益。代議制民主的普遍實現形式是選舉民主。基于選舉的代議制民主激發了追求個人利益的個體理性。但是,彰顯個體理性則扭曲了民主的本質,因為它既難以形成公共意志,也無法確保公民之間的平等。作為由公民主體間理性交往與協商合作而形成的公共空間,公共領域表征公共性、維系公共善、內生和塑造了公共理性。在公共領域中,公共理性理論力圖取代傳統的個體理性主義。公共理性主張公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決策過程,通過公共協商的方式達成普遍共識。因此,正是公共理性開啟了協商民主,從而也將現代民主政治推向了協商民主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