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漢語致歉言語行為研究
- 關英明
- 1404字
- 2019-08-16 19:29:00
前言
中國有關語言問題的研究源遠流長。中國古代“通經致用”思維方式下的傳統語文學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與語言自身及語言應用相關的研究。
以《馬氏文通》的誕生為標志而邁入現代語言學階段后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盡管我們在以具體的語言事實研究為代表的相關語言問題的研究上取得了相當的實績,但在傳統思維方式及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為語言而研究語言”等思想的多重影響下,我們的語言研究的重心,很大程度上仍聚集在對語言結構自身的研究上,以及部分相關內容的應用研究上。有關語言問題的理論研究,包括在一般語言事實研究的基礎上而來的有關語言應用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有關人類一般語言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等,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無意否定中國語言學已有的成就與價值)。只要看一看世界語言學發展史上到底有多少相關理論真正帶有中國語言學的影響與標志、看一看時下各類相關科研項目的課題指南及相關的各種評選項目中到底有多少真正是語言理論方面的東西,任何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語言學中人,恐怕都不難會做出自己的判斷的。個中原因,多半與中國語言學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而又一直沒有真正地從根本上得到改觀的重事實、輕理論,不甚重視語言的基礎理論研究,不甚重視對語言自身及語言應用的一般事實的理論發掘與提升,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我們更沒有理由妄自尊大,我們需要有正視問題的勇氣與自知之明。今日中國語言學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我們加強對語言自身及語言應用問題的研究,而且也需要我們加強對語言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同時,今日中國語言學的健康發展,在呼喚著我們對此須在思想認識上有一份理性的清醒,在實踐行動上多一份理性的追求。
語言本是人類實踐活動音義結合的表現符號(其中,“表”是表達,“現”是呈現),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語言發展的基石與底座。若按現今一般的語言理論中的一些相關表述,通常是“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等。面對今日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而帶來的日新月異、紛繁復雜的各種社會語言現象及其帶來的相關問題,一方面,社會語言實踐自然會產生必要的相關方面的理性指導的社會需要,另一方面,適時加強相關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一個真正的語言文字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擔當。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則恰恰又是推動學術研究發展與進步的基本條件。
有鑒于此,沈陽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的諸位同仁在相關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自發組織、行動起來,針對現今的社會語言發展狀況、相關方面的研究狀況與社會需求的現實及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系列的有關語言應用規律的基礎理論研究。首批推出的由沈陽師范大學學術文庫資助出版的“語用理論研究叢書”,計有學術專著五種,分別由國內名校相關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具有良好的相關學術研究基礎、從事相關方面研究生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擔綱,內容涉及到社會語言的認知、交往、城市化、規范化等諸多方面,以期為相關領域語言研究的發展進步,為學科發展的光明未來,盡綿薄之力。
海德格爾曾經說過:未來并不是自身來到我們身邊的,僅當我們有能力追隨傳統,肩負起未來對我們的規定時,未來才來到我們身旁。作為本叢書的組織者,我希望能以之與諸位同仁共勉,并誠摯地希望諸位同仁能夠以自己的努力,真正地“肩負起未來對我們的規定”。
于全有
2017年6月1日于沈陽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