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文化與企業家戰略領導力
- 任延東
- 936字
- 2019-07-22 15:25:39
前言
當今商業管理界公認的“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所提出的“五力模型”和“三種競爭戰略”的理論,成為許多企業制定戰略,或者咨詢公司提供策劃的黃金工具。但戰略是個不斷摸索、迭代優化的過程。在一個行業規則劇烈波動的時期,尤其是在不確定性高的環境下,戰略制定者并不能全知全能、理性決策,制定出清晰的或者傳統意義上的戰略。管理者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亨利·明茨伯格便提出:“我們不是在理論和實踐之間進行選擇,而是在不同的理論之間,選擇一些最能激活實踐的理論。”
但是,社會學科理論具有太多的假設、條件與因果關系以及太大的主觀性,甚至會出現多個相悖理論解釋同一現象的情況。其正確性、有效性及有效邊界,很難精確地確定。其研究對象的復雜性、模糊性、動態性,導致社會科學比自然科學更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在全球經濟環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被納入一個利益共享、挑戰共對、發展共求的系統。立足于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之一,且在歷史上有過成功實踐經驗的草原文化,在草原地區特定的歷史、地理環境和獨特的社會環境中,所展示出獨具魅力的、極具個性特質的區域性生態文化,在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中,草原企業生存、發展并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在于具有獨特膽識和戰略的草原企業家,以及他們在經濟規模、生態環境和企業社會責任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下的戰略實踐。本書就是把草原文化中所體現出來的戰略管理思想及領導力方法等作為研究對象,集中形成民族的、區域的、生態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
草原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決定著草原企業家的戰略愿景。把握草原戰略領導力與草原商業倫理、草原生態的動態平衡度,提升草原企業家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領導能力。本書把草原文化價值觀念中和諧生態及“逐水草而居”的基本戰略內涵,納入草原企業戰略管理過程。運用戰略管理理論和文化管理理論,研究草原企業家領導力特性中的基本戰略因子,提出草原企業家戰略領導力概念,構建草原文化影響下的企業家戰略領導力作用機理模型。草原企業家領導力所有要素之間的整體性及動態性的陰陽平衡,暗示企業之間戰略性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這種情境下,把波特的“五力模型”轉變成草原企業家領導力六種合作關系,來作為國內戰略管理理論體系的一個基礎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