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相關理論綜述

第一節 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Management Culture),首先管理是一種文化,是按一定文化標準和行為方式將組織成員結合在一起的基本組織元素。它代表的組織目標、信念、倫理及價值觀,是管理世界中最根本、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1]

從國際管理研究的角度看,文化(culture)是已經獲取的知識,利用這種知識,人類可以解釋各種經驗和產生社會行為。[2]這些知識構成了管理者的價值觀,決定了管理者的態度,影響了管理者的各種行為。

西方的“文化”源于拉丁詞culture,與祭祀和崇拜有關。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說,這一術語是指人與人相互交往的結果。而在漢語中,文化實際是“人文教化”的簡稱。漢代劉向《說苑·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晉朝束晳《補亡詩·由儀》:“文化內輯,武功外悠?!鼻笆穸殴馔ァ顿R鶴鳴化枯樹再生表》:“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元朝耶律楚材《太陽十六題》詩之七:“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優游致太平?!?/p>

概括地說,文化有完整的結構,是群體、組織、社會共有的概念,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方面,是象征的結果。它是適應社會的、由學習得來的,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

著名的文化學者湯姆森[3]指出:“全球化處于現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實踐處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目前,西方的理論界普遍認為文化對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亨廷頓[4]研究了20世紀60年代初加納和韓國的經濟表現,驚訝地發現兩國當時的經濟水平何其相似,它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大致相等。在經濟構成方面,初級產品、制造業和服務業所占的比例彼此相近,而在30年后,加納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于韓國的1/14。亨廷頓的結論是:文化在起作用。馬克斯·韋伯[5]則把資本主義和工業文明在西方的興起歸結于基督教新教倫理。他的觀點是:保守地說,真理的中心在于,對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開明地說,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變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淪。

總之,經驗管理時代有經驗管理時代的管理文化,科學管理時代有科學管理時代的管理文化。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工業化大生產急速增長的時代,企業家通過擴大規模效益獲得競爭優勢;第二個十年,被尊為“科學治理之父”的泰羅,強調企業家要科學治理企業;第三個十年,人際關系治理引起企業家的重視;第四個十年,開始強調組織功能結構;第五個十年,美國大企業重視戰略規劃的作用;第六個十年,企業界認同經濟猜測;第七個十年,普遍開始重視市場戰略和組織設計;進入21世紀,企業對文化戰略及其建設、人力資源戰略、學習型組織等管理文化日益重視。管理模式的更迭暗示著人類文化的演進,因此,作為管理模式的文化管理,影響著企業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行為方式。

一 國外管理文化理論

文化能夠影響管理者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也能夠影響到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或許,最重要的是,文化能夠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6]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7]

Hoffman和Hegrty(1993)研究發現,社會文化影響企業管理人員的創新意愿和行為,并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決策模式偏好。社會文化通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組織成員,建立起不同企業文化和共同的價值觀。另外,文化對企業管理也產生著影響。Slater 和 Narver發現關注市場并適應變化的文化,會導致企業的適應性學習行為;而有利于企業家導向培育的文化,會導致企業的探索性及風險偏好的學習行為。

美國弗雷德·盧森斯(Fred Luthans)和喬納森·P.多(Jonathan P.Doh)[8]分析文化差異及對企業家的管理的影響。列舉出一個社會中文化對管理方式的直接影響,如集中決策和分散決策;安全與風險;個人回報與團隊回報;正式程序與非正式程序;較高的組織忠誠度與較低的組織忠誠度;合作與競爭;短期視野與長期視野;穩定與創新。

荷蘭學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1993)[9]發現,文化有四個維度,通過四個維度,可以解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行為方式和原因。他的民族文化差異理論構建的權力距離、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避和剛毅性四個維度的文化四維模型是領導力中文化差異觀點的理論基礎?;舴蛩固┑逻€認為,民族文化的四個維度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控制系統包括領導方式、激勵方式與手段等會產生很大影響。J.Kennedy和C.Kennedy(1998)[10]認為,文化通過職業和制度的因素,一般從外層的民族文化向內層的個體文化轉移,在跨文化語境下,文化成為相互聯系的內在循環。其中,外層文化往往能夠影響到全球領導者的戰略行為。

Terri A.Scandura等的論文《當東方遇到西方:美國與中東的“最佳領導力實踐”》,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法檢驗了中東與美國的企業領導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發現在中東企業,任務導向、工作滿意度和領導效能相關;在美國企業,個人導向、工作滿意度與領導效能相關。后來,Robie等研究認為,領導力中最關鍵的能力是分析問題、結果導向、兌現承諾及影響他人,在比較幾個國家的領導力與績效的關聯性后,認為領導力在不同的國家作用并不相同。

全球領導力和企業行為效力研究項目(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ness,GLOBE)[11]整合了文化和管理。來自全球62種文化背景的170位管理學者、社會科學家,對來自霍夫斯泰德的領導力的文化差異理論(culturally-endorsed implicit leadership theories,14CLTs)所定義的文化維度:不確定性規避、權力距離、集體主義Ⅰ、集體主義Ⅱ、性別差異、自信;以及其他研究中涉及的未來導向、績效導向和人道主義導向等九種文化變量進行了長期實證研究,發現社會及組織文化的維度與這九個文化變量結構相似,可見,文化差異對全球領導力的影響之大。

總體而言,國外管理文化理論建立了文化影響企業家領導力的框架模型、影響的維度和方式。特別是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法等科學方法,檢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家領導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從理論上明確了社會文化對企業管理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以及對企業管理者的思維和行為的影響。同時也分析了社會文化對管理者的影響是企業文化和企業共同的價值觀的成因。研究的重點在于,社會文化是否影響企業管理的問題及社會文化影響企業管理的方式和途徑的問題。

二 國內管理文化理論

目前,國內管理文化理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側重于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影響管理實踐的問題,以及所涉及的管理實踐中的文化元素是什么的問題。而文化是否影響企業管理這個問題,已很少有人去研究了。

在管理文化上,中國企業實踐經驗始終與西方管理理論有著差異性。隨著企業家與戰略領導、中國文化對企業家的戰略影響等具有濃厚中國背景的戰略主題的出現,表明在戰略管理研究上,國內學者已經有所突破了。例如,張陽、周海煒[12]從管理文化的視角,辨析中國傳統謀略思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邏輯背景及實用理性、知行合一的知識特征,比較西方戰略管理所體現的人與物關系的認知邏輯、科學理性、理論知識建構等特性。提出中國傳統謀略所具有的過度功利性、權術性和非生產性,以及與西方企業戰略管理的潛在沖突,提出對傳統謀略的運用與改造,即通過合理安排中國企業的內外利益關系,形成符合中國管理文化價值取向的戰略管理體系。[13]

齊鴻善、邢寶學提出的管理理論創新的基本原則中的“民族性原則”,認為中國人具有創新管理理論的先天優勢。但是,目前國內管理學界的理論創新只能在西方幾十年前搭好的理論框架中修修補補,而始終不能突破。[14]彭賀認為:“從理論和實踐的互動中考察文化和管理的關系,發現文化對管理實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已有的實證可知,管理實踐和民族文化的契合程度與企業財務業績成正比?!?span id="m8dbxud" class="super" id="ref45">[15]

德魯克說,管理者不同于技術和資本,不可能依賴于進口。中國發展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一批根植于本土的戰略管理人才。他們了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并且深深根植于中國的文化、社會和環境當中。在國際戰略學界,CHEN(陳明哲)[16]強調了中國文化中“陰陽”統一的系統辯證思維特征及其在戰略及管理上的影響。他甚至認為中國存在的、特有的折中方法即悖論式整合,是一種超越悖論的獨特方法。羅繼寧提出,“中國古代全息系統思維把組織系統活動概括為包括四個不可分割層次的動態系統,即‘心、人、事、物’。其中強調‘心、人’,就是指管理問題主要集中在藝術和文化層面”。[17]

總之,從中國企業管理實踐來看,中國企業戰略思想創新源于東方管理文化的謀略(或是戰略思想)。國內的管理文化理論則立足于中國的文化、社會和環境,挖掘并分析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成功經驗的對應、結合。所以國內管理文化的研究,不管是研究現有的中國式管理理論,還是進一步豐富中國式管理理論體系,都要扎根于中國民族文化理論?!霸诂F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經濟現象、經濟基礎和經濟行為的存在越來越依賴于文化價值。任何脫離民族文化的經濟行為都是不成功的。”[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吉安县| 五台县| 郁南县| 磴口县| 哈尔滨市| 龙胜| 盘锦市| 武陟县| 社旗县| 筠连县| 托克逊县| 黔江区| 南通市| 屏山县| 凭祥市| 蓬莱市| 合江县| 无棣县| 从江县| 宣武区| 鞍山市| 石林| 西乌珠穆沁旗| 二手房| 开化县| 鄂尔多斯市| 高青县| 鲜城| 拜泉县| 米泉市| 罗江县| 龙山县| 绥德县| 那坡县| 广德县| 石景山区| 余姚市| 陆丰市| 社旗县|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