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休閑民俗與文化傳承的概念界定與理論分析

休閑在每一種文化中都有其概念,而且隨著文化的發展都會對這一概念作出新的界定。“休”在《辭海》中有八種解釋,第一種解釋與本課題所要闡釋的休閑相關:

休息、休養、休假。《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休。”《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則百工休。”《后漢書·蔡邕傳》:“長休百日。”[1]

其中也有關于“休閑”的詞條:

農田在一定時間內不種作物,借以休養地力的措施。在地廣人稀的地區以及受某些自然、經濟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常采用較長時期(一年左右)的休閑。休閑期間仍應進行土壤耕作,以清除田間雜草并使土壤中積蓄水分和養料。在復種指數較高的地區,也有采取短時期的休閑,如南方水稻田的冬季休閑(稱“冬閑”)。[2]

這樣的解釋相對的是農耕社會對土地的閑置。而對“閑”的解釋從開始“閑(閑,閒)”所指代的物具到其引申的意思都有包含:

閑:木欄之類的遮攔物。《周禮·夏官·居虎賁氏》:“舍則守王閑。”鄭玄注:“閑,梐枑。”也指馬廄。《周禮·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引申為范圍。多指道德、法度。《論語·子張》:“大德不踰閑。”[3]

而“月”字底的“閒”較為接近我們今天對休閑的理解:

閒:①無事、空閑。左思《魏都賦》:“閑居隘巷,室邇心遐。”②安靜。如:安閑、優閑。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③平常、不打緊。如:等閑。④與正事或自己無關的。如:閑人、閑話、閑事。⑤空虛。劉克莊《水調歌頭·和西外判宗湖樓韻之三》詞:“向來幻境安在,回首總成閑。”[4]

詞條中有對“閑暇”的解釋:

①空閑、暇時。《南史·劉穆之傳》:“言談賞笑,彌日亙時,未嘗倦苦,裁有閑暇,手自寫書。”②優閑自得貌。賈誼《鵩鳥賦》:“(鵩)止于坐隅,貌甚閑暇。”《后漢書·王符傳》:“其民閑暇而力有余。”[5]

在英語中,“leisure”在《韋氏詞典》中的釋意較為詳細:

中世紀英語用leiser,leisure,laiser表示,該詞源于古法語leisire,leisire是其動詞leisir的名詞形式;leisir來源于拉丁語licere,有被允許之意,多指工作和職業以外的行為。[6]

追溯詞源,也就是說西方一開始對leisure并沒有“休閑”的含義,僅僅是相對于工作時間以外的行為。而社會的進步使休閑的意義發生了變化。漢語詞典中的“休”:會意。從人、從木。人依傍大樹休息。本義:休息。(《高級漢語大詞典》)“閑”:①沒有事情;沒有活動;有空(跟“忙”相對);②(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③閑空兒;④與正事無關的。(《現代漢語詞典》)“休閑”:①[rest and recreation at leisure]余暇時的休息和娛樂,如休閑度假。②[fallow(land)]可耕地閑著,在一段時間內不種莊稼,如休閑地。(《高級漢語大詞典》)英語詞典中的“leisure”:空閑、閑暇、悠閑、安逸。(《英漢簡明詞典》)“leisure”:當你不工作而且能放松做喜歡做的事情的時間。(《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辭典》)

在云南少數民族中,也有對休閑相近的理解。哈尼族的語言中沒有直接對應的詞,元江豪尼支系方言中表達為“休息一下”或“玩”:“?a31 na31 na31 ”(昂那那)或“nio33 ?a21”(扭啊);彝語中也沒有與“休閑”一詞完全對等的,但有同義詞稱為“ι?←→21 ko55”(勒果);花腰傣語系中對休閑則稱為“ku55 l?33 tsh?33”(顧萊采)。少數民族對語意的稱謂多為“玩”“閑一下”。那么,當民俗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休閑方式時,我們是否就可以把這種民俗稱為休閑民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明市| 溧阳市| 汾阳市| 石城县| 鸡东县| 扎赉特旗| 寿光市| 郧西县| 盐山县| 九江市| 左权县| 乐东| 邵阳市| 廊坊市| 合水县| 惠东县| 庄浪县| 芜湖县| 甘德县| 西峡县| 贵南县| 分宜县| 宝鸡市| 滨海县| 湖口县| 宜兴市| 常山县| 韩城市| 同仁县| 连南| 辽宁省| 开封市| 横峰县| 石城县| 田东县| 平凉市| 黔南| 凉山| 武宣县| 文安县|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