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宏觀層面文化產業政府補助相關政策

一 深入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的政府補助相關政策

《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定》(2003)、《關于進一步做好文化系統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2006)、《關于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2009)和《關于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若干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2009)等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對轉企改制的文化企業給予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包括“政府給予補貼、貼息,自轉制注冊日起免征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并對在轉制過程中資產評估增值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及資產劃轉或轉讓涉及的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等,激勵與加快了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步伐,加快了文化產業的產業化進程。從政策導向上可以看出,自2009年開始,我國對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給予了重點關注,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化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09)、《關于加快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通知》(2011)、《關于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2013),從“深化”、“加快”、“支持”等用詞可以看出國家推動文藝院團轉企改制給予的政府補助力度加大。也表現出活躍演藝市場的決心。由此,以文藝院團改革為切入點,在政府補助政策上強化了“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擴大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等舉措,推動了整個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進程。此外,最新出臺的《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2014)則在保留和延續各項財政優惠政策基礎上,強調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對擴大文化產業總規模、釋放文化產業活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政策保障。

表1-1 關于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的政府補助相關政策

img

續表

img

二 加快文化建設的政府補助相關政策

2000年開始,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對文化事業屬性較強的出版物落實“先征后退”稅收政策的同時,強調對電影、宣傳文化事業的財政投入,并在2001年提出,“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應當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確保文化投入增長與文化事業發展的同步。這一政策導向在之后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2006)、《關于宣傳文化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2007)、《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07)中也充分體現出來,而且政策中的“專項資金用于新技術、新興媒體和重點出版物的引進和開發以及發行網點和信息系統建設”、“宣傳文化專項撥款主要用于宣傳文化單位的公益性項目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等政策條目,突出了對新技術、新媒體等領域的扶持。實際上,自2012年以來,國家層面對文化建設的扶持方式日益多元化與科學化。所謂多元化,體現為由單純地強調財政稅收優惠政策變成采用“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多元的政策扶持方式;而科學化則是指在遵循“同國力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政府投入”原則基礎上,財政投入由2001年的“增加幅度不低于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轉向“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確保了財政投入的穩健持續增長。

表1-2 關于加快文化建設的政府補助相關政策

img

續表

img

三 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政府補助相關政策

從政策導向來看,2000年出臺的《文化產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開始關注專門的文化產業扶持資金的重要性,提及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預算資金、文化事業建設費作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引導資金”;同樣,《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03)也強調要“爭取一定數量的政府投資,作為文化產業引導資金”,但對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的數量與落實缺乏明確的規定。隨著《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2005)的出臺,非公資本可以進入更多文化產業領域,增強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直到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提出“大幅增加中央財政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體制改革專項資金規模”,才將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問題明確落實下來,并在后續出臺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10)中提出“貸款補貼、項目補助、補充國家資本金、績效獎勵、保險費補助”五種扶持辦法,2012年為規范與加強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其進行了修正,并提出專項資金六大重點扶持的方向。與此同時,《“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2012)則強調“提高文化產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擴大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規模,極力爭取中央財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再次明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多元扶持方式,形成了系統的文化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體系。此外,國家對示范性強的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科技項目、文化產業“走出去”的財政扶持力度也不斷加大。特別是《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2014)的出臺,在提高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力度的基礎上,又強調“加大對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產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服務出口實行營業稅免稅與增值稅零稅率”,可見扶持力度之大,也恰好契合了我國建設文化強國、提升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產業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的目標。

表1-3 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政府補助相關政策

img

續表

img

續表

img

四 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結合的補助扶持政策

由于文化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成本、高文化消費偏好的多元性與易變性,文化企業面臨資金短缺問題,投資風險時有發生。綜觀全球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中小型文化企業的數量幾乎占據文化企業總體量的九成,在我國,同樣如此。針對這一事實,在給予中小型文化企業資金扶持的同時,更應該鼓勵金融機構以多元化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2009年,《關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導意見》出臺,提出了“為文化企業提供包括文化產品和服務(含動漫)出口信貸、旅游文化國際化貸款”為代表的多種信貸業務產品,滿足了文化企業的多元融資訴求,開始了文化產業與金融業協同發展的歷程。2010年再出新政《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對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和保費補貼,并支持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同時,保險業對文化產業的支持也同步跟上,出臺了《關于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2010),“鼓勵保險公司投資文化企業發行的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投資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實現了保險機構和信貸、債券、信托等多種金融工具相結合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格局。此外,為了切實發揮金融對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2014年,《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出臺,一方面,強調加大對小微型文化企業的融資支持;另一方面,進一步實現文化融資服務的多樣化,鼓勵銀行、保險、投資基金等機構聯合采取投資企業股權、債券、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文化產業提供金融服務,從而確保我國文化產業獲得財政與金融扶持的系統性。

表1-4 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結合的補助扶持政策

img

續表

img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安多县| 阆中市| 张北县| 屏南县| 江北区| 南木林县| 广南县| 大荔县| 武定县| 望城县| 苏尼特右旗| 舟曲县| 防城港市| 新化县| 宣城市| 体育| 沙雅县| 炉霍县| 定边县| 金门县| 津南区| 雷波县| 枣庄市| 精河县| 上高县| 高清| 泰州市| 海南省| 涿州市| 宜兰市| 吴忠市| 进贤县| 保康县| 五家渠市| 通化县| 株洲县| 镇坪县| 亚东县| 安达市|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