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元陽縣卷)
- 馬翀煒本冊主編
- 496字
- 2019-07-22 15:16:04
第一章 生態與社會環境
元陽縣位于云南省南部,東經102°27′—103°13′,北緯22°49′—23°19′。元陽縣境屬哀牢山脈南段,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2939.6米,最低海拔144米。總體呈現出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山地連綿、山梁之間“V”形地貌發育充分的地貌特征。人們為了生計,在山梁、緩坡地帶開辟出層層梯田,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文化遺產。20世紀50年代初期,元陽縣的原始森林覆蓋率達24%以上。從1958年“大煉鋼鐵”對森林進行亂砍濫伐開始,森林覆蓋率的下降速度異常驚人,從1949年的24%下降到1985年的12.9%,36年間下降了50%。20世紀80年代中期,森林開始受到極大重視。1988年以來,元陽縣出臺了東西觀音山等原始森林保護的政策,特別是21世紀初期開始,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遺產,“退耕還林”等政策的實施使元陽縣的生態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經過近30年的努力,到2013年,元陽縣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43.5%,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受21世紀以來梯田雜交稻的推廣、化肥農藥的施用、水田改為旱地、外來生物入侵、梯田旅游開發、當地農民外出打工等因素影響,梯田文化遺產又面臨著生物多樣性下降、旅游開發與保護產生矛盾、農耕文化傳承面臨危機等一系列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