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自然生境

生境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人類社會必須依存自然生境和社會生境才能生存和發展。自然生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特定的自然生境孕育了特定的人類群體和文化類型。獨特的地理區位、氣候條件以及物產資源等自然環境孕育了湖南侗族特有的文化類型,塑造了湖南侗族獨特的文化特質。

一 區位交通

從湖南省省會長沙沿湘黔鐵路一路向西,穿過湘中寶地新化縣的煙溪大峽谷,進入了湖南懷化地區,這里就是湖南侗族聚居區了。從地理位置上看,湖南侗族地區地處湘桂黔交界邊區,南接廣西,西連貴州,與湘中寶地——湖南的邵陽、婁底接壤。因此,湖南侗族地區自古以來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我國東中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地理區位十分險要。

湖南侗族地區水陸空交通十分發達。境內不僅有沅水經湘江入洞庭下武漢,而且湘黔、枝柳、湘渝鐵路縱橫交錯,國道G209、G319、G320“一縱二橫”溝通中原與云貴川,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遠東第二大機場——芷江機場的復航更彰顯著湖南侗族地區進入了航空新時代。

二 地形地貌

湖南侗族主要聚居于懷化市和邵陽市兩地,系江南丘陵向云貴高原過渡地帶。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北部屬武陵山脈和苗嶺山脈支系,南部有苗嶺山脈,東部有雪峰山脈,三大山脈綿延幾百公里,形成了群山綿綿、青山疊嶂、溝壑縱橫的湘西、湘西南山區。這里山區具有喀斯特、丹霞、砂巖風蝕等多種地貌特征。境內的名山有通道三省坡、萬佛山,靖州的飛山、五老峰,城步的八十里南山,會同的天鷹界,芷江的明山,新晃的天雷山、玉龍山、滾馬山,洪江市的雪峰山、八面山,綏寧的牛坡頭、神坡山、高登山,等等。

在山谷之間往往又有大小低丘平壩成千上萬,大的平壩達成千上萬畝,小的平壩幾畝至幾十畝不等。比較著名的平壩有通道的臨口壩子,靖州的渠陽,綏寧的東山,芷江的芷江鎮、新店坪、公坪,等等。

高山有好水,武陵山脈和苗嶺山脈同樣孕育了千百條溪流。因此,湖南侗族地區又有“五溪”之稱,境內舞水、渠水、沅水、巫水、辰水大小五條溪流,滋潤著幾百平方公里的五溪大地。武陵山脈孕育了舞陽河、清水江和渠水。舞陽河發源于貴州省甕安縣谷才村,穿山越谷流經貴州玉屏縣,出湖南新晃、芷江、洪江等地匯入洞庭湖。清水江發源于貴州都勻與貴定交界的斗篷山,流經貴州天柱縣出湖南會同、芷江、洪江入沅江。渠水發源于貴州省黎平縣地轉坡,流經通道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會同縣、洪江市,于洪江市托口鎮注入沅水經洞庭湖后流入長江。巫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巫山,南流后西經綏寧縣、會同縣至洪江注于沅水。苗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都柳江發源于貴州省獨山縣,流經榕江縣,從江縣、融安縣匯入柳州的柳江,潯江發源于廣西貓兒山,注入柳江后匯入珠江。

境內土壤多為紅土和山地黃壤、水稻土、菜園土、潮土等類型,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抗旱力強。得益于茂盛的森林植被和充沛的雨量滋潤,境內的土壤肥沃,適應各種作物生長。

三 氣候條件

整個湖南侗族地區都屬于大陸性亞溫帶氣候,終年氣候溫暖,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冬天最低氣溫不低于-10℃,夏天最高氣溫不會超過40℃,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達1200毫米。良好的氣候條件適宜于農、林、畜牧業的發展,為湖南侗族人民從事山地農業經濟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同時,湖南侗族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也常伴有一些極端的災害性氣候。春季容易形成“倒春寒”,造成水稻秧種的腐爛。秋季因為寒露風的入侵容易形成“秋寒”,影響晚稻抽穗揚花。7—8月還容易形成夏旱,有時連續干旱無雨超過百日,對農作物生長帶來極大不利,影響收成。近年來,隨著森林植被不斷遭受破壞,洪災、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給當地各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隱患。

四 物產資源

每年金秋八月,通道境內的大小平壩和直上云天的高山梯田里,稻谷漸漸泛黃,猶如一塊塊金毯鑲嵌在碧水青山之間,吸引著大批的攝影發燒友前來拍攝創作。湖南侗族地區物產資源豐富,除了盛產水稻、紅薯、玉米等糧食作物外,還出產煙葉、大豆、竹木等經濟作物。

水稻是湖南侗族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品種主要有粳稻和糯稻。新晃、芷江、會同、洪江等地多產粳稻,而通道、綏寧、靖州等地盛產糯稻。通道糯稻品種很多,其中“香糯”為糯中珍品。

除水稻外,湖南侗族地區還有小麥、小米、紅薯、玉米、土豆等糧食作物。紅薯曾經是許多貧苦侗族同胞充饑的主要糧食作物。同時還盛產黃瓜、四季豆、長豆角、南瓜、絲瓜、白瓜、胡蘿卜、茄子、白菜、辣椒等蔬菜,以及梨子、柑橘、西瓜、柚子、楊梅、葡萄等水果。一些經濟效益好的水果逐漸發展成為大宗經濟作物,廣泛種植。靖州坳上楊梅頗負盛名,已經發展成為當地侗族苗族同胞的一項重要產業。靖州楊梅種植歷史超過2000年,是全國楊梅主產區之一,被稱為“中國楊梅之鄉”。其特有的“木洞楊梅”有“江南第一梅”的美譽,楊梅種植面積超過6萬畝,產值達4億元,楊梅產業是該縣重點打造特色農業產業之一。[1]洪江的沙田柚、芷江的高山葡萄深受青睞。

經濟作物主要有煙葉、油菜、大豆、辣椒、西瓜、柑橘、白蠟等?!稇鸦貐^志》記載:“三國時,武陵人李衡營造柑橘林,規模較大,橘樹長成后,賣橘所得,歲得絹數千匹,家道殷足?!保ā短接[》)柑橘、蔬菜、烤煙已經成為芷江侗族自治縣的支柱產業,2012年烤煙產量達2.3萬擔。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2013年種植烤煙2.1萬畝,共收購煙葉3.5萬擔,實現產值4432萬元,完成煙葉產業項目投入4788萬元,煙農戶均增收2萬元。[2]新晃的烤煙種植年產量也達上萬擔。

芷江歷來就有“白蠟之鄉”的美稱。早在明萬歷年間,就有“年產白蠟幾百擔”的記載。1942年《湖南白蠟調查》載:湖南產蠟之區,首推芷江。每年的八月,白蠟豐產的時候,遠遠望去猶如皚皚白雪,“侗鄉八月雪”的美譽由此而來。近年來,芷江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蟲白蠟生產基地,芷江白蠟產量常年占全國50%以上。

湖南侗族地區林木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杉、松、竹等蓄積量很大,是全國八大林區之一。會同、靖州、通道、綏寧等縣是湖南的重要林區縣,所產的杉木久負盛名,早在明清兩朝就被當作貢木獻給朝廷,民國時期遠銷大陸各地和海外。這里的杉木挺直、細密、輕韌、耐朽、易加工,是建筑、造船、造紙、制作家具的上等材料。侗族人民喜愛的桿欄式建筑也多用杉木造成,冬暖夏涼,防潮除濕。

近年來,楠竹發展成為湖南侗族地區大宗商品。楠竹因為生長速度快,出產率高,用途廣,很受侗族人民的喜愛。冬天,大家喜歡挖冬筍到市場出售,價格高,有時可以賣到每公斤20元。春筍多被制成玉蘭片,銷往國內外。綏寧縣的玉蘭片生產技術始于明末清初,因色澤和形狀酷似玉蘭花瓣而得名。根據竹筍生長和加工季節的不同,可分為“寶尖”、“冬片”、“桃片”、“春花”四個種類。玉蘭片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粗纖維、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糖等多種營養物質,是人們酷愛的美食。竹子被廣泛用于造紙、手工藝、筷子、建筑、涼席等。會同、洪江、靖州等地發展出幾萬畝規模的竹林。通道三省坡高山秋末冬初出產一種特別的實心小竹筍,嫩脆可口,是筍中精品。

湖南侗族地區是世界油桐分布中心之一,以新晃、沅陵、芷江、麻陽、會同較多。油桐品種多,優良品種有“五爪桐”、“大米桐”、“小米桐”,豐產性能好。新晃侗族自治縣早在1300年前就栽培油桐,其中波洲鎮油桐林達上萬畝。

此外,湖南侗族地區樹種繁多,共有200多科,1000多屬,5000多種。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的樹種有銀杉、珙桐、禿杉、桫欏等,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23種,屬國家三級保護的有30種。綏寧縣黃桑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22種,國家二類保護樹種——冰川世紀的“活化石”長苞鐵杉群落為世界罕見,引起國內外有關方面注目。2014年7 月,林業專家在通道侗族自治縣菁蕪洲鎮境內發現一株樹高42米,胸徑達1.32米,冠幅418米,蓄積量達20.65立方米,樹齡600年以上的野生楠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喻勛林現場考察后認為,此株楠木為目前湖南省發現的最大楠木。[3]

湖南侗族地區野菜資源豐富,有青蒿、蕨菜、魚腥草、鴨腳板、馬齒莧、薇菜、野芹菜、野蔥等數十種。

湖南侗族地區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有藥用植物2000多種,可藥用的真菌100余種。主要有茯苓、竹蓀、天麻、黃柏、厚樸、靈芝、黨參、當歸、何首烏、蟲草、杜仲、桔梗、天冬、銀花、吳茱萸、木瓜、白芍、黃連、八角蓮、大血藤、小血藤等。近年來,出現了很多中藥材種植基地。靖州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茯苓專業市場,日交易茯苓達100噸以上。

因為獨特的地質地貌,湖南侗族地區各種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已探明的有重晶石、原煤、石煤、汞、石膏、銻、鐵、黃金、銅、錳、銅、鋅、硫黃、鈾、磷、鉀、水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鋁土等。其中貴州天柱、湖南新晃兩縣的重晶石蘊藏量超過全國的40%。新晃汞礦曾是我國著名的汞礦之一,最早開采于明朝末期,直到2003年4月因資源自然枯竭才徹底停產。

由于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嶺,湖南侗族地區生態環境好,森林覆蓋率高,雨量充沛,溪河縱橫,海拔落差大,水能蘊藏豐富。境內分別有洪江電站、芷江和平電站、芷江蟒塘溪電站、會同柘溪水電站、會同大圳水庫、會同朗江水電站、會同長田水電站、會同蓑衣塘水電站、靖州太陽坪水電站、靖州水釀塘電站、綏寧江口塘電站等。洪江托口水電站是沅水干流梯級開發的第五級電站,位于洪江市托口古商鎮下游,裝機容量83萬千瓦,年均發電量21.31億千瓦時,年創稅收約1.5億元,總投資63億元,是湖南省目前在建的最大水電站,為湖南省重點工程,湘西大開發“6+1”首要項目。

湖南侗族地區動物資源豐富,有華南虎、金錢豹、錦雞等各種物種2100種,其中華南虎、云豹、白鸛、黑鸛、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金錢豹、蟒、中華鱘等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另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花面貍、蘇門羚、天鵝、鴛鴦、紅腹角雉、大鯢、虎紋蛙、白冠長尾雉、灰鶴、麝、水鹿、小靈貓、豺、猴面鷹、貓頭鷹19種二級保護動物;還有紅嘴相思鳥、八哥、畫眉、啄木鳥、燕子、竹雞、野鴨、灰鶴、斑鳩、烏鴉、白鷺、白腹錦雞、杜鵑、黃鸝、苦惡鳥、喜鵲、黃鼬、刺猬、豪豬、華南兔、竹鼠、狐、蛇、蟾、蛙25種三級保護動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和田市| 乌审旗| 秭归县| 内丘县| 肥城市| 大荔县| 金山区| 广水市| 莎车县| 福鼎市| 金堂县| 家居| 麻城市| 城口县| 石首市| 宜春市| 清丰县| 沂南县| 赤壁市| 界首市| 岱山县| 酒泉市| 巴楚县| 盐亭县| 云霄县| 嘉定区| 体育| 双峰县| 厦门市| 广灵县| 富源县| 建始县| 乐清市| 高邑县| 周口市| 孝义市| 龙口市| 陇南市| 大同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