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研究思路與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書的基本研究思路為:通過深入的田野考察、實地監測、查閱歷史文獻和檔案材料等方式獲取本書研究所需的各種材料,然后以點面結合之方式,通過深入的定量與定性研究完成各項研究內容(見圖4)。

本書的具體研究思路按以下步驟展開:

第一,解釋界定有關概念,并對學術研究前沿作較為全面、系統的回顧與總結。

第二,沿貴州與四川、重慶交界沿線進行考察,深入了解典型插花地個案的基本情況、產生的原因及所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

第三,赴有關檔案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全面把握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階段梳理川(含渝)黔交界地區插花地的基本情況與清理撥正情況,探討插花地產生的原因及所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

第四,川(含渝)黔交界地區插花地從短時段看是靜態的,從長時段看又是動態的,因為明清以來川(含渝)黔交界線有過幾次大幅度調整。故本書分1413—1600年、1601—1726年、1727—2000年三個歷史階段分析川(含渝)黔交界地區插花地的基本情況。

img

圖4 基本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本書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田野考察法

2010年7—8月,筆者偕兩名研究生花了近半個月時間,沿貴州桐梓、習水、赤水、仁懷與重慶、四川交界一線,就典型插花地個案做了十分深入的考察。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實地監測、查閱有關統計數據和資料等方式,不僅收集到了極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對川(含渝)黔交界地區插花地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2010年以后,我們又多次深入有關地區做了必要的補充調查。

2.文獻資料法

自2009年7月以來,筆者攜5名研究生花了近3個月時間,到貴州省檔案館復印了100余萬字的檔案材料(包括貴州與云南、湖南、廣西交界地區插花地資料)。這些材料十分寶貴,因其為限制開放資料,檔案館原則上是不對外的。除了這些資料外,筆者還較為廣泛地查閱了有關歷史文獻,尤其是貴州地方志資料。通過對上述資料的分析、整理,逐一研究川(含渝)黔交界地區的插花地問題。

3.點面結合的研究方法

因資料之不足,本書不可能將川(含渝)黔交界地區每一個歷史階段的所有插花地都“一網打盡”,故除了必要的面上分析以外,筆者選擇一些典型個案,做了較為深入的“麻雀”式解剖。

4.實證研究法

除了必要的理論與邏輯分析外,為使結論具有更強的說服力,本書盡可能將結論建立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嫩江县| 安福县| 安阳市| 景德镇市| 会泽县| 潜江市| 三原县| 玉山县| 屯昌县| 连州市| 新干县| 通山县| 阿拉善左旗| 永吉县| 怀安县| 洪湖市| 成都市| 澄城县| 万山特区| 张北县| 咸丰县| 白朗县| 泾川县| 屏边| 泗阳县| 瑞丽市| 东源县| 平泉县| 陈巴尔虎旗| 金沙县| 大洼县| 天峻县| 扎囊县| 花莲县| 金堂县| 黄梅县| 买车| 奉节县| 宜春市|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