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朱熹訓詁研究
  • 賈璐
  • 2526字
  • 2019-07-16 11:46:43

第三節 本選題的意義與研究方法

一 選題意義

關于朱熹訓詁方面的研究,前人的成果各有側重,目前尚未出現總論性質的研究專著,本選題通過匯集朱熹的多部具有代表性的訓詁著作,力圖在全面、系統地研究朱熹的訓詁原則、訓詁方法和訓詁思想方面做一嘗試。具體的選題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通過對朱熹的訓詁材料進行整理爬梳,可以全面、系統地總結朱熹在訓詁理論和訓詁方法上的成就與不足,這對訓詁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對于朱熹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理學思想、哲學思想甚至文學思想上,而對他的訓詁則研究得還不夠。事實上,朱熹雖然是理學大家,但在訓詁學上亦頗有建樹。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里保留的大量文章、書信以及他的學生們記錄他言論的《朱子語類》中,都有朱熹對于訓詁認識的記載,而朱熹注解古籍的多部著作,則是他訓詁的實踐。我們研究朱熹的訓詁思想、方法與實踐,從有關材料里挖掘朱熹關于訓詁學的有價值的見解,對于今天的訓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通過揭示朱熹在訓詁實踐中所體現出的訓詁思想,可以正確評價朱熹在中國訓詁學史上承上啟下的歷史地位。一般認為,漢學重訓詁,宋學重義理,《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云:“自漢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學凡六變:其初專門授受,遞稟師承,非惟詁訓相傳,莫敢同異,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聞,其學篤實謹嚴,及其弊也拘。……洛、閩繼起,道學大昌,擺落漢、唐,獨研義理,凡經師舊說,俱排斥以為不足信,其學務別是非,及其弊也悍。學脈旁分,攀緣日眾,驅除異己,務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學見異不遷,及其弊也黨?!錃w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為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16]朱熹作為宋學的集大成者,卻并未像當時一般的理學家那樣棄訓詁于不顧,而是非常尊重漢唐舊注,同時還主張重視近人的觀點,既能充分予以繼承,又不盲從前人,能夠提出自己的訓詁見解,其中有很多獨到之處為后人所繼承發揚,這對學術的發展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第三,通過研究朱熹的訓詁著作,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對經典文句的解釋具有時代性的特點,從而能夠重新審視朱熹在文化傳承過程中所做的貢獻。朱熹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已經認識到,經典文本的語言表達會因時代、地域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典》《謨》之書,恐是曾經史官潤色來。如《周誥》等篇,恐只似如今榜文曉諭俗人者,方言俚語,隨地隨時各自不同。林少穎嘗曰:‘如今人“即日伏惟尊候萬?!保构湃寺勚嗖恢呛蔚日f話。’”[17]對此,任繼愈先生曾在《文化遺產的壽命》[18]一文中提出一種“文化影響衰減”現象,說“這里借用電訊通訊的概念。遠距離的通訊聯絡,訊號逐漸衰減,距離越遠,衰減現象越明顯,為了防止衰減,中間設有接力站,使衰減的訊號得到增益,可以收到需要的效果。太遠的距離,中間還要增加不只一處的接力站?!辈⒅赋觯骸肮糯枷雮髁鞯胶笫?,也有這衰減現象。……衰減現象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古人的處境與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與今人相同處,也有與今人不同處,世代相去越遠,古今人之間的感受的差別越大。所以今人讀古人作品不及古人的感受的深刻而激動?!敝祆渚蛯θ寮椅幕乃p現象起了第二次的接力作用:“經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響會隨著時移世變而衰減,這是歷史事實所表明的。但對經典的解釋權卻可以隨時改變著,充實著,不斷填充新內容,使它免于衰減?!敝祆渫ㄟ^對經典文獻進行注釋,不僅賦予了經典新的生命力,而且對后世幾百年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 研究方法

本書以朱熹的《詩集傳》《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和《周易本義》為主要研究材料,綜合運用了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詞匯學、語法學、修辭學和校勘學等學科的理論,在深入探討朱熹的訓詁原則和訓詁方法,總結其訓詁的成就與不足時主要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共時與歷時相結合的方法:既在共時的平面上研究朱熹訓詁的內容及方法,又把朱熹放在訓詁學史的背景中考察其訓詁的得失;

2.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對于朱熹的訓詁材料,既從宏觀上總結其訓詁原則,又從微觀上進行個案的調查分析;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既注重朱熹自身對訓詁的理解與認識,又結合朱熹的訓詁實踐來與這些觀點相互印證,從而全面闡發朱熹的訓詁理念。


[1]陳正夫、何植靖:《朱熹評傳》,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頁。

[2]王云五主編,王懋竑纂訂:《朱子年譜》卷之一上,《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七輯·宋朱子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頁。

[3]同上書,第3頁。

[4]朱熹:《屏山先生劉公墓表》,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二十四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167—4168頁。

[5]朱熹:《籍溪先生胡公行狀》,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二十五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05頁。

[6]同上。

[7](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補修: 《宋元學案》卷四十三,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395頁。

[8]同上書,第1396頁。

[9](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卷四十三,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399頁。

[10]同上書,第1400頁。

[11]朱熹:《籍溪先生胡公行狀》,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二十五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05頁。

[12]王云五主編,王懋竑纂訂:《朱子年譜》卷之一上,《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七輯·宋朱子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6頁。

[13]蔡方鹿:《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238頁。

[14](元)脫脫:《宋史》第四百二十九卷,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769頁。

[15]金云銘:《福建文化》第二卷第十六期《朱子著述考》;吳其昌:《國學論叢》第一卷第二期《朱子著述考》;牛繼昌:《師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朱熹著述分類考略》;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朱熹著述考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6](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頁。

[17](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第五冊卷七十八,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981頁。

[18]任繼愈:《文化遺產的壽命》,《群言》1991年第1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台湾省| 武冈市| 兴文县| 明光市| 沙坪坝区| 阿拉善左旗| 德清县| 泸水县| 华亭县| 金山区| 新密市| 汤阴县| 揭东县| 防城港市| 宽甸| 罗田县| 霍林郭勒市| 保康县| 梅河口市| 巨鹿县| 吉林市| 宿松县| 邯郸市| 叙永县| 赤壁市| 涿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康定县| 门源| 甘南县| 盐山县| 沂水县| 镇远县| 永吉县| 巩义市| 江口县| 永兴县| 察隅县| 历史|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