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討論

實驗結果分析表明,當催眠后暗示的生理性厭惡體驗詞出現(xiàn)在情境故事中時,被試對情境中的道德失范行為表現(xiàn)出更多的厭惡感,并對此種道德失范行為做出更嚴厲的道德評價。顯而易見,被試體驗到并完全服從了這種直覺性的厭惡感,依據(jù)生理性厭惡體驗詞而不是行為本身對情境中的道德失范行為進行了評價,即直覺確實能影響人的道德判斷,這印證了達馬西奧(1994)和海特(2001)的理論預測,也與惠特利和海特(2005)[10]的實驗結果相一致。

為了排除負性情緒體驗可能導致被試對任何評價出現(xiàn)負性極化這種可能性,研究者要求被試對故事本身或非失范行為進行了評價。實驗結果分析顯示,被試對故事本身或非失范行為的評價,不論情境故事中是否出現(xiàn)生理性厭惡體驗詞,都沒有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即這種直覺性厭惡并沒有對其他非失范性行為的評價產生實驗溢出影響。

為了對實驗條件進行更好的控制并防止極端情況的出現(xiàn),研究者設置了一個“某同學學習認真”的情境故事作為實驗對照,該情境故事沒有涉及任何道德方面的敘述,即消除道德故事的道德泛化效應。實驗結果顯示,當無生理性厭惡體驗詞時,被試對某同學的學習行為的厭惡評價值(M=2.3)和道德評價值(M=2.7)都比較低,即接近一點兒也不討厭和一點兒也沒有道德錯誤;然而,當植入生理性厭惡體驗詞時,被試厭惡評價值(M=3.1)和道德評價值(M=4.3)都升高了,雖然厭惡評價沒有達到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t(65)=1.95,p>0.05,d=0.46,但是被試的道德性錯誤評價呈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t(65)=2.45,p<0.05,d=0.39。被試對故事本身的評價沒有出現(xiàn)催眠暗示效應,t(65)=1.45,p>0.05,d=0.25。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結果?我們可從主試對被試隨機詢問的回答中得到答案。一個被試認為“某同學想得到某些東西”,一個被試則解釋說“某同學認真學習是為了獲得更多名利,和許多學霸一樣”,還有一些被試卻找不出合理的解釋,只是推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只是覺得怪怪的和不舒服”,等等。這從某種程度上證實了道德判斷的直覺主義觀點,“道德判斷由快速的道德直覺導致,接下來才是緩慢的、追溯性的道德推理”[11]。當然,被試的解釋也可能表明國內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功利性目的,以致具有道德評價的意義,這也提示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對此類故事還要做更徹底的實驗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本實驗的研究結論還不足以推廣至其他負性情緒,如悲傷、憤怒等,尚待后續(xù)的實驗研究。但是本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英國哲學家休謨在《情感心理學》中的一句名言:“理性是激情的奴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都县| 尉犁县| 边坝县| 平果县| 顺平县| 凭祥市| 二连浩特市| 台湾省| 东平县| 施秉县| 神池县| 万年县| 朝阳区| 龙海市| 东方市| 通渭县| 张家川| 铁力市| 漯河市| 谷城县| 深水埗区| 苏尼特右旗| 克东县| 老河口市| 惠水县| 商洛市| 马边| 嘉善县| 江源县| 泰顺县| 宝丰县| 承德县| 曲周县| 兴城市| 合江县| 溧水县| 阿勒泰市| 绵竹市| 东光县| 奉节县| 平定县|